摘要: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景泰桥西侧。路旁的毛白杨高大碧绿,工人师傅正向高压喷水车的水箱中加入一种透明的黏稠液体。随后,喷水车冲着树冠喷洒药剂,现场闻不到特殊的气味。记者注意到,因水流冲击,有的花絮掉落在了地上,但并没有张开,而是呈完整的棒状,可避免二次飞絮。
图为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精准吸走飞絮。
图为凝絮剂稀释后,通过高压水枪喷洒到树上,减少花絮飘飞。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本报记者 朱松梅
眼下,京城进入杨柳飞絮始发期。除“洗剪吹”传统治理手段之外,今年本市治理飞絮还用上了凝絮剂等科技新品。
喷洒凝絮剂减少花絮飘飞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景泰桥西侧。路旁的毛白杨高大碧绿,工人师傅正向高压喷水车的水箱中加入一种透明的黏稠液体。随后,喷水车冲着树冠喷洒药剂,现场闻不到特殊的气味。记者注意到,因水流冲击,有的花絮掉落在了地上,但并没有张开,而是呈完整的棒状,可避免二次飞絮。
“这是新研发的凝絮剂,按比例加入水中稀释后,用高压水车、雾炮车或者无人机喷在杨柳树的树冠上。”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治理飞絮,通常使用喷水、剪枝等手段,被形象地称为“洗剪吹”,“今年还可以用凝絮剂给树‘贴面膜’。”
“面膜”会不会对树木有害呢?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艳春介绍,这种凝絮剂是食品级的,是以物理的方式对飞絮进行包裹和固定,使其粘结收缩,失去飞行能力。凝絮剂是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机物,后期经过雨水和光照会自然降解。前期的试验数据也表明,凝絮剂不影响树木生长,也不影响叶片的呼吸、光合及蒸腾作用。
近年来,各区的绿化队会为杨柳树喷水抑制飞絮,高峰时一天要喷两次水。跟喷水相比,使用凝絮剂的成本会降低不少,喷一次就能管10天到15天。目前,凝絮剂已经在红领巾公园以及延庆、密云等区域开展应用,下一步将加大中试的范围。
小型吸收机精准吸走飞絮
杨柳飞絮是杨柳树种子传播和繁育后代的一种生理现象,是植物自然生长过程中的必然过程。根据预测预报,本市即将进入第一个飞絮高发期,主要集中在五环内中心城区,飞絮树种为雌性毛白杨。
近年来,本市园林绿化部门一直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除了创新研发凝絮剂之外,今年还上线一种设备——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
从外观看,它像是一台吸尘器,但打开开关后,只能吸取飞絮等很轻盈的东西,不一会儿,跟吸收机相连的飞絮暂存袋就装满了。
“它的风压、风量都很小,只能吸取飞絮、蒲公英之类。”研发负责人介绍,这台吸收机的重量很轻、使用方便。养护工人使用这台机器,可快速吸走落地的杨柳絮,及时消除火灾安全隐患。
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和北京市科技计划有关团队,也正在研发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场景式应用,分别为核心区、公园、学校及居民区等不同场景提供灵活适配的治理方案。
扩繁花粉少的雄性毛白杨
飘絮的是杨柳雌株。为从源头治飞絮,近年来,本市一直在逐步使用优质的杨柳雄株来进行替换。
选育一种新品毛白杨的时间长达10年到20年。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助理研究员张磊介绍,通过杂交育种,目前已培育出“森海”和“中怀”两个系列的新品毛白杨,并通过良种审定。这两个新品的花粉量少、致敏蛋白表达量低,目前正进行大规模扩繁,有望在三四年之后应用在城市绿化中。
飞絮治理需要多方联动。市园林绿化局与市气象局、市城管委等12个部门紧密协作。如园林绿化部门重点做好源头管控,加快新技术试点应用;城市管理部门将提升精细化管理力度,组织开展湿化和清扫专项行动,抑制飞絮二次飘飞;消防将强化火灾风险分析研判,严防飞絮引发重大火灾。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个飞絮高发期将在下周结束。4月的最后一周,柳树将开始飞絮,进入第二个高发期。5月中下旬将是第三个飞絮高发期,飘絮的主要是欧美杨以及郊区杨柳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