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说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刺耳?中国女篮面对亚洲杯这样的比赛,宫鲁鸣教练竟然说“有李梦没李梦都一样”,这话一出,谁能不激动呢?一个主力球员的缺席,居然教练口气那么淡定,你说到底是自信满满还是无奈接受?难不成这届女篮真的不靠个人,靠的是铁打的团队?我刷到这个消息的时
你说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刺耳?中国女篮面对亚洲杯这样的比赛,宫鲁鸣教练竟然说“有李梦没李梦都一样”,这话一出,谁能不激动呢?一个主力球员的缺席,居然教练口气那么淡定,你说到底是自信满满还是无奈接受?难不成这届女篮真的不靠个人,靠的是铁打的团队?我刷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想问:“这到底是赞美团队还是忽略了李梦的重要?”
话说回来,李梦虽然因为身体状况没能上场,但是她在去年和前几届的大赛里,也真是给女篮撑了不少面儿。亚洲杯中中国女篮的表现确实没让人大失所望,最终拿到冠军,数据也看得出整体发挥稳定。篮板、防守、得分分布都很均衡,张常宁、赵爽等队员化身多面手,各种数据相对平衡,看起来像是团队在打协奏曲,每个人都能有亮点。宫鲁鸣教练这也算话中有话,强调团队而不是简单聚焦某一人,毕竟篮球本来就是团队运动,不是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就能赢的。
但要说没李梦都一样,那太绝对了吧?我说这话不是为了抬杠,是现实就是现实。李梦左翼突破能力强,三分球挺稳的,场上不仅仅是得分工具,更是解锁对方防守的钥匙。比赛中,我一边刷热搜一边看比赛,那感觉就跟吃火锅多了一根辣椒或者没了,多了它汤底香,没了味道虽然还能喝,但差点劲儿。教练这话放到沈阳坐镇的背后,或许是想给球队减压,告诉大家别把压力都压在某一人身上。可换个角度想,她这番话传出去,不就容易让外界觉得“李梦不重要”?特别是现在社交平台上各种断章取义,一句没她没她都一样,立马就引发粉丝小剧场。
比赛数据说话。这届亚洲杯中国女篮平均得分超过80分,场均篮板也比亚洲多数对手多了不少,防守方面表现稳定。宫鲁鸣后来还特别提到,团队的默契提升了,“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该站出来,什么时候该协助”,听着确实有几分道理。就像比赛几场下来,临场调整和球员间的配合默契提升明显,尤其是年轻球员发挥活跃,体现出不断成长的势头。但这还是没有否定李梦在过去几年里多次关键时刻的稳定输出。
反过来看这个时间线,去年到现在李梦就一直在养伤,球队其实早就做了多套阵容的磨合。说不定宫鲁鸣是在说——“咱们球队早备好了一整套后备力量,大家都能撑起场面。”毕竟换人如换刀,阵型适配能力直接决定比赛成败。更别提现在这批球员中,有不少年轻面孔开始挑大梁,这才是教练想强调的部分吗?就像一部电视剧,不同演员轮番上场,不是非得靠那个老主演扛着才行。
但粉丝不乐意了。大家都说,李梦是女篮未来的核心之一,教练这话也太轻飘了,多少人等着她回归带队能有多牛。尤其是在现在全民篮球热情高涨的背景下,谁敢说“没她一样”,“没她也能赢”?这话简直像火上浇油,这不,评论区又炸开了锅,什么“团队精神重要”“别忘了历史功勋”“没有李梦这团队成啥样”各种观点混杂。还真得承认,球队是团体,但明星球员无论在哪,都是不可忽视的亮点和精神支柱。
其实这也不稀奇。很多时候教练说话喜欢强调集体和团队责任,因为那样能减少对某个球员的压力,也能把失败责任分摊到整个系统上。尤其是面对大赛,心理战很重要。宫鲁鸣这番话背后,可能是一种战略上的话术,也是在给队伍树立信心。毕竟对手不少,竞争也不小,没人愿意把所有压力都丢给李梦一个人承担。
但我就是想问,真能做到“有李梦没李梦都一样”吗?而且这话能不能放在现在这个节点说,靠谱吗?像刚刚结束的几场关键比赛,李梦要是在场,数据和比分会不会更稳?粉丝和媒体都盯着这点,毕竟球场上少了一个得分点,固然有替补站出来顶替,但气势和战时调度总归会有细微不同。再说现在国内篮球市场这么热,球员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都不能忽视,教练的发言不小心断章取义,也容易引发负面反响。
说白了,这届女篮想把团队打得更强,没错,必须靠团队但没李梦帮忙,多少还是差点味道。别说球队,就算吃火锅少根辣椒,汤底就难说能香到底。宫鲁鸣的心思我能理解,想稳住军心,避免单一依赖,但是粉丝的情绪也是实打实的,很正常。与其放话“有她没她都一样”,不如多讲讲李梦的养伤计划和回归期待,这样更让人安心,也更符合传播规律。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粉丝们望眼欲穿的李梦,下一次又该怎么上场?教练的话,是安慰还是变相拉开距离?这么操作,球迷真不翻车?
来源:赛事预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