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内容是2023年12月15日在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举办的。新时代美育教育全国研讨会的发言内容,主要是针对博物馆的艺术教育专题。现在博物馆展陈设计都很优秀,用的照明产品,品质也是上乘的。但是为什么被展示的文物还是出现了不协调的形态,我分析的结果就是光影
光影在博物馆美育中的表达力
魏铭哲
以下内容是2023年12月15日在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举办的。新时代美育教育全国研讨会的发言内容,主要是针对博物馆的艺术教育专题。现在博物馆展陈设计都很优秀,用的照明产品,品质也是上乘的。但是为什么被展示的文物还是出现了不协调的形态,我分析的结果就是光影的表达力出现了偏差。不是技术上的偏差而是文化审美上的偏差。
研讨会的海报
研讨会的现场氛围
研讨会到场的嘉宾
研讨会主持人,赵老师
下午是我主持的会议
邀请的嘉宾以及讨论的题目,我是最后个。
我喜欢中国红
光是什么?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光会说话吗?光有表达力吗?
光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善于表达,同一个美人,在不同灯光下的表达力。
同样的文物在不同布光者下面的表达(摄影师布光)
博物馆布光,一个文物,两种形态。
同样的阿富汗国宝,在不同的博物馆呈现的造型完全不一样。当时我点评这个照明有问题,还被某厂家销售总监,吐槽我根本不懂照明设计。
这系列的文物,最后到了清华美院博物馆,完整的造型才得到了展现。
博物馆文物光影软伤害,太多太多。造型表达力错误。博物馆照明首当其冲,错误的背后是怎么造成的,美育 审美 缺失,文化素养(对文物了解不够)
文物造型的完整性没有表达出来
朋友看到这张照片,直接来一句,古代有不锈钢盆吗?材质的表现不够
文物的细节表达缺失
引用宗白华先生的一段话“设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个点、线、色、形、光、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 、感情、价值”。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价设计,目前大部分设计都是空洞的形式主义。美育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关注的就是形式
光的表达力主要是表达什么?根据博物馆文本大纲表达室内空间、时间 、层次 、氛围 、叙述 、承上启下、 强调、 延伸、 收缩。
空间、重点强调
层次表达
承上启下
强调
延伸空间
收缩空间
根据博物馆文本大纲表达被照物的 造型 材质 工艺 形态 痕迹 内容 意的表象
唐代的力士你喜欢那种表达方式
这张想表达什么?
照亮的时候可以多些思考,为什么这样照
安静
非常有感染力的表达
相同的陶罐,不同的表达。光影,材质,颜色的区别
这种底部发光的展陈方式不在少数,影响了我们对文物的专注度。
陶罐的原始形态
玉佩没有在光影强调之前的形态。细节,质感,痕迹几乎看不出来。
一盏灯,与两盏灯的形态表达
加上面光源后的质感,玉润的感觉出来了。
光影也有叙述连贯性
同一幅画,相同位置不同灯具角度下的表现形态(角度从下到大变化)
同一幅画,灯具同一角度,不同照射距离的质感变化。
至于那种效果?就看照明设计师对画的解读了。
欣赏一下国外博物馆的名画展
画面细节呈现细腻柔和
墙面色彩凸显画面效果
一切为画服务
国内博物馆名画展现场光影
我们缺乏的不是灯具技术上,而是文化审美上。
博物馆美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田野考古,到博物馆大纲、展陈设计、材质、色彩、光影表达,项目实施过程,后期博物馆运营,无一避免的传达着美。以内容为根基,视觉效果为导向,才能把博物馆美育更好的传播推广。
魏铭哲 于成都教学中 20231226
来源:乐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