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龙岗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汉江南岸,距汉中市中心城区3.5公里,是大巴山余脉梁山向汉中盆地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这里纬度适中,低山丘陵,一脉相连,濂汉二水,南北交汇,形成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今日无事,翻看了一下龙岗寺遗址的文物。
龙岗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汉江南岸,距汉中市中心城区3.5公里,是大巴山余脉梁山向汉中盆地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这里纬度适中,低山丘陵,一脉相连,濂汉二水,南北交汇,形成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龙岗寺是一个有着150万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考古学家们在这处遗址上,还发现了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包括制陶作坊区、古人类生活区和墓葬区。
从龙岗寺出土的陶器等文物分析,这些陶器距今6000-7000年前,文化类型应与关中的西安半坡遗址一样,属于仰韶文化范畴。
我一眼就看到了躲在后排的一个尖底瓶。如下图所示:
对,最后一排的尖底瓶,就在大口尖底瓶的左手边的那个。
别以为你躲在后排我就看不见你。
红色圈圈的就是你。
展览的照片从另一个角度能看得到这个尖底瓶的全身,只是距离稍微远了点看不太清,如下图所示,标准的一个酿酒专用尖底瓶。
有人会说,区区一个小口尖底瓶,中国遍地都是,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
当然,我国身为尖底瓶的创始国,自一万年以前的浙江上山文化开始,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酿酒专用的尖底瓶,传遍了全国各地。
就比如那个尖底瓶旁边同样用来酿酒的大口尖底瓶,早在六千年前就已经从浙江传播到了1400公里外的内蒙古。参考本文(6000年前!1400公里范围内多地考古发现证实:夏朝早已一统天下!)
但是,这个尖底瓶不一样。
这个尖底瓶,在郑州市华夏文化博物馆里有个一模一样的同款,同样也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年代同样是大约六千多年前,颜色同样是土黄色,同样是小小的口,尖尖的底,两只耳朵位于瓶身同样的位置,整个尖底瓶高度为48厘米,如下图所示:
你以为这就完了?
图样图森破!
它还有一大堆的同款,出现在埃及!
古埃及的壁画上,有一堆一模一样的尖底酒瓶。如下图所示。
这幅壁画出自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底比斯官员Nakht墓室,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397-前1387年,比仰韶文化的这个尖底瓶晚了整整三千年。
一模一样的颜色,一模一样的大小,一模一样的造型,唯一的区别是,埃及的晚了三千年。
有人会说:
会不会是三千年前某个埃及的大聪明一拍脑袋,恰好发明了半坡同款的尖底瓶呢?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这款小口尖底瓶的中国生产商,在大约六千年前来到了埃及,并把这个经典款尖底瓶的制作工艺在埃及保留下来,一直沿用到了三千多年前。
这个时候,不要说小口尖底瓶,几乎所有造型的尖底酿酒器都已经在中国本土彻底停产了——这也导致直到今天,很多国内的砖家见到尖底瓶还不知道这造型是干嘛的,以为这是汲水器。
这也说明,六千年前把这款小口尖底瓶带到古埃及的那批人,留在了埃及,此后再也没有回到中国。
抱雪斋全球独家首家指出,这些六千年前来到埃及的人,是中国浙江的有虞氏人。六千年前,是中国夏朝中期,此时夏朝的王都就在浙江。
六千年前,在浙江夏朝王都批量生产的小口尖底瓶、大口尖底瓶,有的沿着长江上溯,经过汉水抵达汉水边的龙岗寺,直线距离大约1500公里,如下图所示:
有的尖底瓶则是从浙江沿海南下,沿着几千年后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一路向西抵达非洲和西亚等地,如下图所示。
航路上所有这些地方的文明,从印度河流域到西亚两河流域再到古埃及,全部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夏朝的浙江有虞氏人创造的。
来源:抱雪斋读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