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摆摊卖卤菜月入十万?人民日报揭露“摆摊神话”背后的肮脏套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05:44 1

摘要:夜市里刚支棱起来的卤菜摊,突然被十几个"顾客"团团围住。戴草帽的大哥扫码付款时手都在抖:"这卤猪蹄可算抢着了!"第二天我却亲眼看见,这大哥捏着收款码在隔壁摊领"工资"。好家伙!原来短视频里万人空巷的创业神话,都是群演按剧本排的连续剧?当"致富导师"们举着收款截

夜市摆摊卖卤菜月入十万?人民日报揭露"摆摊神话"背后的肮脏套路

夜市里刚支棱起来的卤菜摊,突然被十几个"顾客"团团围住。戴草帽的大哥扫码付款时手都在抖:"这卤猪蹄可算抢着了!"第二天我却亲眼看见,这大哥捏着收款码在隔壁摊领"工资"。好家伙!原来短视频里万人空巷的创业神话,都是群演按剧本排的连续剧?当"致富导师"们举着收款截图收割第2980个学徒时,真相才像锅底烧糊的卤水般冒了出来......

"家人们看好了啊,这锅老卤水传了三代人!"手机镜头怼着咕嘟冒泡的卤锅,油光水滑的卤猪蹄在滤镜下闪着玛瑙光泽。摊主王师傅边收钱边对着镜头叹气:"要不是闺女要出国,这配方我说啥都不外传。"评论区瞬间炸锅,连夜订票的、打定金的不计其数。

可等学员真到了安徽才发现,所谓百年老店就是个移动餐车,卤料包根本就是批发市场的通货。有细心的学员发现,王师傅抖音定位天天变——今天在合肥步行街,明天就闪现淮南师范学院。合着这"三代传承"的卤味世家,玩的是全国巡回演出?

更魔幻的是教学现场。二十几个学员围着一口锅,秘方传授全靠投影仪播放PPT。2980元买来的"商业机密",竟是某宝9块9包邮的《卤味大全》。有学员当场质疑,王师傅脸不红心不跳:"重点在运营模式,配方只是锦上添花。"

结业仪式上,师傅握着学员的手深情款款:"回去记得每天发20条短视频,前三个月别想着赚钱。"转头就在直播间炫耀:"今天又毕业30个学员,他们马上要创造300个创业奇迹!"只是不知道这些"奇迹",最后都变成了谁家灶台上积灰的卤料包。

凌晨四点的城郊结合部,五十块钱日结的群演们正在领"剧本"。穿格子衫的是IT精英,戴大金链的是拆迁户,抱孩子的必须是全职妈妈。"记住!买完卤味要对着镜头竖大拇指,发朋友圈必须带定位。"群头扯着嗓子喊:"谁要是穿帮了,今天的盒饭扣鸡腿!"

这套演员经济学早被骗子们玩出花。有人专门开发"排队模拟器"APP,能一键生成带时间水印的假排队视频。更绝的是"裂变式群演"——每个学员发展三个群演,群演再发展下线,最后整个县城广场舞大妈都成了"卤味托儿"。

最扎心的是价格游戏。学员摆摊必须遵守"导师定价",28块钱半斤的卤牛肉比菜市场贵两倍。有学员偷偷降价,立刻被踢出"创业联盟"。那些咬牙坚持的,只能眼睁睁看着群演买走的卤味,最后全进了隔壁养猪场的泔水桶。

当打工人终于发现,自己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时,骗局已然闭环。有个95后姑娘在贴吧哭诉:"我现在白天当卤味西施,晚上当刷单水军,挣的钱刚够交短视频推广费。"这条帖子下,竟有上百个"卤味家人"排队+1。

凌晨三点,张三的朋友圈准时弹出九宫格:码着百元大钞的POS机、排长队的顾客、还有张油腻腻的"今日营收8888"手写牌。配文永远充满凡尔赛:"说了别来捧场,非要让我被迫营业。"要不是亲眼看见他蹲在仓库啃冷馒头,我差点就信了这鬼话。这些朋友圈素材,全是2980元学费里的"增值服务"。骗子团伙提供全套道具:可修改金额的收款音箱、能循环播放的排队视频、甚至还有《发圈话术宝典》。有学员较真问:"要是没人来怎么办?"导师神秘一笑:"发二十天虚假流水,真顾客自然就来了。"

更损的是"榜样塑造术"。每个学员群都安排几个"成功案例",这些"月入十万"的师兄师姐,真实身份其实是骗子公司的文员。他们白天在群里晒保时捷车钥匙,晚上挤地铁回出租屋,演技好到能拿奥斯卡。最讽刺的是打假现场。当记者突袭某"网红卤味店",店主正手忙脚乱地给群演发盒饭。收银台里的两万现金,除了表面三张真钞,下面全是练功券。面对镜头,店主突然崩溃:"我不也交了4980加盟费吗?"

当"大锅卤菜"冲上热搜第二天,市场监管局的突击检查比狗血剧还精彩。执法人员掀开"祖传老卤"的锅盖,捞出个联网定时器——所谓"十二时辰不间断熬制",其实是手机远程操控的加热装置。更绝的是"秘制香料包",成分表里赫然印着"某师傅方便面调味料"。

这场专项整治扒掉了多少画皮?有培训机构所谓的"中央厨房",实为城中村黑作坊;"健康许可证"是用PS合成的;最夸张的某"创业导师",上个月还是理发店Tony老师。网友辣评:"这哪是职业转型,根本是诈骗转场。"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现在扫码就能查"加盟品牌"前科,各平台对"日入过万"类视频限流,连群演中介都被约谈。有学员收到全额退费时都不敢相信:"原来真有人管这事儿啊?"更惊喜的是,政府顺势推出免费创业培训,请来的真是非遗卤味传承人。这场打假风暴刮出了新气象。现在刷短视频遇到"致富经",评论区总飘着热心提示:"小心学费刺客!""建议查查他家群演工资结清没。"那些真正用心经营的小摊,反而因为真诚成了新晋网红。

当00后整顿职场,95后开始整顿骗局。被坑过的学员组成"反诈联盟",有人卧底取证三个月,整理出《割韭菜套路大全》;有程序员开发出"加盟风险检测"小程序,能一键扫描合同陷阱;最绝的是某美院学生,把骗子的宣传话术编成rap,在抖音播放量破亿。

这些觉醒的"韭菜"正在改写游戏规则。他们发现用魔法打败魔法才最解气:你搞虚假排队?我直播拆穿;你吹祖传秘方?我送检公示;你雇水军刷好评?我发动网友集体打差评。有摊主把受骗经历写成菜单,推出"韭菜盒子"成爆款,反倒真实现了月入过万。更让人欣慰的是理性回归。现在年轻人报名创业课,先问能不能试学三天;签合同自带律师截图;甚至兴起"创业搭子"文化——十个小白组团探店,专挑"致富导师"的刺。正如网友所说:"你可以骗我感情,但别想骗我押金!"

这场全民反诈运动催生了新商机。正规培训机构开始提供"失败保险",第三方监理平台应运而生,连高校都开设《市井经济学》选修课。最有趣的是,真有几个"骗子导师"改邪归正,成了反诈宣传员,毕竟他们最清楚镰刀往哪挥。

当"大锅卤菜"的荒唐剧落幕,我们赫然发现:每个韭菜盒子都曾觉得自己是玫瑰。这场闹剧留给时代的思考题,不是如何识别骗局,而是当"快速成功学"成为新时代迷信,当"躺赚"幻想侵蚀勤劳美德,我们是否正在亲手喂养那些割韭菜的镰刀?下次再遇到"三天回本"的暴富神话,不妨摸摸口袋里的血汗钱,问问自己:如果赚钱真像呼吸一样简单,为什么还有人需要卖课教你呼吸?

来源:凉笙厨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