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盛顿,樱桃树,斧头,从小孩子的课本起,有些画面就被反复复制。人们总能背出那句“我不能说谎”,仿佛美国的基因真因为一个小男孩的诚实而变得纯净。这故事后来被历史学界定性为完全的杜撰,可它的影响力,甚至远远盖过了真实存在的史料,像是美国精神文明建设早期投下的一枚糖
华盛顿,樱桃树,斧头,从小孩子的课本起,有些画面就被反复复制。人们总能背出那句“我不能说谎”,仿佛美国的基因真因为一个小男孩的诚实而变得纯净。这故事后来被历史学界定性为完全的杜撰,可它的影响力,甚至远远盖过了真实存在的史料,像是美国精神文明建设早期投下的一枚糖球。不可否认,这类童话挺好用,尤其在美国那样的国家——谁能不喜欢出身高贵、性格无懈可击的“开国偶像”呢?
可惜现实从不想配合。
硬要说谁能把华盛顿的标签揭下来,恐怕不是学者,也不是那些写八卦的历史主播,而是后来的总统特朗普。他用了更直接的“波多马克种马”和“大奴隶主”称号——这比把斧头砍进樱桃树的画面刺激得多。网络上有句玩笑话:华盛顿当年不靠奴隶,难道靠炒鞋发财吗?可不,资本这玩意儿,换了哪个历史人物都逃不掉。
11岁继承老黑奴,27岁手握36个奴隶,倒霉哥哥一死,手里忽然攥得更多。他的人生剧本像是写给当代八点档:父亲早逝,哥死得早,然后靠一桩“商业联姻”(寡妇拥有的地产和奴隶)逆天改命。玛莎,好一个“白宫寡妇”,她带着上百万美元等值资产和仨小孩周旋江湖,华盛顿与她结婚,一夜间能掌控千亩良田和数百名奴隶。美国资本主义的故事线从来不需要谦虚。
偏偏这段“王子娶灰姑娘”的婚姻是反的:灰姑娘贼有钱,王子出门吃软饭。可软饭这事儿,到底只对某些男人来说丢人。华盛顿不仅不觉得,这甚至维持了他的自信,让他在波多马克河畔活灵活现。那种八卦,什么风流韵事,比如“种马”的诨号,总搅和着富翁和女人的许多细节,只是书里从不登。
讲奴隶制度,就是要说残暴,不说就假。坊间传言华盛顿反思奴隶制,试图废奴,真要信了,还不如信他靠自己当总统发财。他想废奴吗?没有,年轻时火气足,打奴隶、断四肢。奴隶一跑就通缉,公开悬赏捉逃奴。他手里存着奴隶登记表,到1774年,奴隶数量已超过200。美国《逃奴追缉法案》签署,允许逮回逃奴兼罚款坐牢,谁捣乱谁倒霉。若是这样的人物活在现代,恐怕要被口水淹死吧?
有些细节,听起来不太顺,但都是真的——比如假牙。满嘴烂牙,没多少是象牙,全靠黑奴“进口”白牙。弗农山庄的橱窗静静亮着一排真牙,隔着玻璃看,跟看恐怖片差不多。美国总统就职最短的演讲,也归功于他的牙齿经不住风。谁说历史不会开玩笑?它的玩笑经常拐着弯讽刺真相。
至死,华盛顿没主动释放任何奴隶。他的遗嘱里说要等老婆死透了才能放人,玛莎活着生怕奴隶提前把自己收拾了,干脆先释放免得夜长梦多。这就好比现在一部分人签保险,一边觉得自己能占便宜,一边又担心出事,真是讽刺死了。
华盛顿没有亲生孩子,玛莎之前的孙子倒成了继承人。这个孙子,也是后来南北战争风头一时无两的李将军的岳父。这种历史线一条接一条,真要绕清楚怕是得喝两瓶咖啡才行。
说到印第安人,那就更糟了。美国联邦政府大量预算其实都砸在了征伐印第安人的战争上。华盛顿直接下令,不要理他们的和平建议,印第安人只配死。每交一个头皮奖金几十上百美元,男女老幼不论。五年间,28个印第安部落被杀光。甚至还有描写如何剥皮做皮靴的原话。你看这些冷冰冰数字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可这历史细节又是谁能否认得了?
每一次美化、造神,总爱拿“常胜将军”吹牛,说华盛顿有多能打。可也没几个历史段子能讲出他真的赢过几场硬仗。最初打英法七年战争,直接投降,人生首秀就白旗,没过几天还被允许灰溜溜回家。后来参加独立战争,美国大陆军真打得一败再败。每次败仗之后,军队也不解散,要说军官威望、将军本事吧?不如说钱包厚,跟着华盛顿混不饿肚子。当玩意儿叫啥?钞能力。这种奇怪的现象,怎么解释才不违和?
独立战争后期,法国一插手,局势马上改变。兵也带来了,军饷也凑齐了,炮火猛到让顶梁柱华盛顿都只能当背景板。最后英军投降,也不愿向华盛顿投。几千的美军,几千的法军,主场优势全在法国。拉法耶特那样的贵族拉着钱、凑着人,不到处纪念反倒不正常。法国人没事还给美国送个自由女神像。这样说吧,没有法国,有没有美国都两说。
但反过来想,人们说华盛顿成美国国父,法国的路易十六是真刀真枪替人家卖命,最后连脑袋都给送了出去。如果美国想感谢法国,这理由八辈都说不糊涂。
至于美利坚独立,到头来还是殖民地利益重组。那些效忠派,被抄家流放。历史谎言贴着正义标签,翻过来看,就是一场内斗。试图以潘恩为师,靠那本影响力极大的《常识》,华盛顿才真打定主意反出王权。可转头就因政见分歧翻脸,连救好友的信都可以不回,冷漠得仿佛世上没有交情。事实是人设和真性情,不是同一回事。
华盛顿能不能当国王?他想没想过?旁人没法太肯定。但美国那早期氛围,一口一个“总统先生”,连亚当斯提议加点“保卫者”之类前缀都被轰下来。国会就是不让他有帝王气,他自己估计也明白。神话,是后来美化出来的,实际的权力、资源、油水都有限,邦联制阶段一地鸡毛,士兵讨薪,军队哄抢,蛋糕太小分不成。辞职并不全是“功成身退”,更像实在吃不下了才撂挑子,跟现在有人炒股套牢转头就说“早就不稀罕这钱了”没差多少。
1799年他死掉之后,舆论忽然一边倒式造神——帕尔森·威姆斯编的小书《华盛顿平生录》成了畅销货。几个美分价格卖疯,美国人找到了自家“圣人”。凡是对偶像形象不利的细节,都能剪掉不留情。哈佛大学的历史教授直接整理出“完美无缺版”。美国人从此有了能够对标彼得大帝、腓特烈大帝、拿破仑一世的偶像。国家叙事需要这样的符号,普通人也许只当笑料,但政治家、历史学者可很难笑得起来。
今天看美国的造神功夫,不能说没技术含量。漫长的编织、反复的宣传、持续的仪式。每代总统都被加上一层神秘滤镜,谎言编织得天衣无缝,目的不过是讲故事、搞团结。
无数历史细节早已堆积如山,许多矛盾,偶然,冷酷,虚伪,一起挤在华盛顿的身影里。有人假装没看见,有人反复考据,也有人就爱揶揄:真英雄不需要捧,稻草人倒正好立在哪里让人射箭。
美国建国的路,谁也别妄想见到尽头。泡沫破掉不破掉,无人在乎。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