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想发SCI,不知道怎么找创新点,不知道怎么进行数据处理,不知道怎么整理思路,想找导师,没有足够的想法,不敢问;又或是导师没有时间,无人指点...
相信很多科研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发表出1篇中国科学院一区的SCI!
但是...想发SCI,不知道怎么找创新点,不知道怎么进行数据处理,不知道怎么整理思路,想找导师,没有足够的想法,不敢问;又或是导师没有时间,无人指点...
如今学术圈竞争愈发激烈,论文成果成为衡量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准,拥有一篇SCI论文无疑是“学术圈的敲门砖”,也因此受到了导师们的特别关注,但是发论文要趁早!
为什么论文越早发表越好
1、期刊价格持续上升
随着审查制度越来越严格,期刊论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收文数大大减少,许多中文期刊,尤其大多数普刊都会收取适当的版面费,许多期刊的版面费从去年11月至今多次上涨,普遍上涨30%以上,有甚者费用直接翻了一倍。
现在正值文章发表的高峰期,如果你对于见刊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或者希望尽早见刊,一定要在文章终稿确定之后第一时间寻找合适的刊物投稿。
2、审核时间延长,退稿概率上升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许多刊物从之前2-3天就可以完成审核告知结果延长到现如今1-2周才能完成审核流程,并且期刊的拒稿率也有了较大变化,由于每期可以刊登的文章有限,但接收到的投递稿件数量不减反增,这就导致许多普刊的拒稿率都提高了不少,尤其是一些影响因子较高,质量较好的普刊。
因此,即使你考虑发表普刊,尽早做规划,做好期刊的选择及备选工作也必不可少。
3、申博/毕业/求职要求逐年提高
今年部分985、211院校已在博士招生通知中明确标明需要同时提交已发表文章或相关录用函件;高校毕业要求发表至少1篇SCI论文的学校数不胜数;求职过程中论文数量更是敲门砖……
升学/求职/毕业过程中,有成功发表的论文是必不可少,想让老师一眼相中你的实力,那肯定是“文章已发表”比“文章在投”更有竞争力!
4、论文主题热度消失,发刊易被延后
每个专业都有所对应的刊物,目前一些学科交叉的前沿性文章受杂志社青睐,也是国家政策变化下的导向趋势,比如对于规划/建筑类专业学生,十年前的热点是海绵城市,现在已经是韧性城市/低碳城市等,文章的主题与当下热点吻合则录用率更高,若不及时投稿,很可能错过专业热度而被杂志社积压稿件,延长见刊时间。
试问,谁不渴望拥有一篇SCI论文呢?保研、申博、留学、毕业、评职称……它都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简直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无论哪里的大门都能轻松打开。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类】
SCI&EI双检索期刊,WILEY出版,IF2023=1~2,JCR3区,中国科学院4区(2025年最新),正刊,平均5天完成初审。
【生物医学类】
1、SCI&EI&SCOPUS三检索期刊,正刊版面,IF2023=6.5+,JCR Q1,中国科学院2区(2025年最新)。
2、SCI检索期刊,IF2023=1.0+,JCR4区,中国科学院4区(2025年最新),2025年7月截稿送交送交,预计2025年9月见刊。
3、SCI&SSCI双检索期刊,IF2023=3.5+,JCR1区,中国科学院2区,一般1~2个月发表。
【土木建筑类】
SCI&EI双检索期刊,IF2023接近2.0,JCR3区,中国科学院4区(2025年最新),非OA,正刊版面。
【化学材料类】
EI&Scopus&SCI三检索期刊,IF2023=1.5+,JCR4区,中国科学院4区(2025年最新),OA发表,对中国作者友好。
【工程技术类】
SCI&SSCI&EI三检索期刊,IF2023=7.0+,JCR1区,中国科学院1区(2025年最新,升区)。
【机电工程类】
SCI检索期刊,SPRINGER出版,IF2023=2.5+,JCR1区,中国科学院4区(2025年最新),正刊版面。
来源:岚岚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