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一缕柔和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后院的老桑树下。我漫步其间,偶然发现了一只悬挂在枝头的蚕茧。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宛如一颗温润如玉的乳白色珍珠,又似一滴凝固在时光中的月光,茧壳上那细密而错综的纹路,细细诉说着蚕儿吐丝自缚的艰辛历程。
清晨,一缕柔和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后院的老桑树下。我漫步其间,偶然发现了一只悬挂在枝头的蚕茧。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宛如一颗温润如玉的乳白色珍珠,又似一滴凝固在时光中的月光,茧壳上那细密而错综的纹路,细细诉说着蚕儿吐丝自缚的艰辛历程。
回想起童年时光,母亲总在春日里悉心养蚕。她将蚕卵贴身孵化,用温暖的体温给予它们生命的起点。当黑色的蚁蚕破壳而出,整个房间便弥漫着一股清新而醉人的桑叶香气。那些小生灵日夜不息地啃食着桑叶,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而激烈的赛跑,每一片桑叶都是它们成长的阶梯。母亲常说,蚕的一生要经历四次蜕皮,每一次都是对生命的挑战与重生。我时常趴在竹匾旁,目不转睛地观察蚕儿如何艰难地挣脱旧皮,展现出更加光洁、更加坚韧的新貌。
蚕儿吐丝结茧的过程,总是让我感到既神奇又敬畏。它们会选择一个宁静而隐蔽的角落,开始编织自己的“牢笼”。起初只是几根凌乱而纤细的丝线,渐渐地,这些丝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茧壳。我曾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过这个过程,发现蚕儿吐丝时头部不停地摆动,宛如在书写着某种神秘而古老的文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佛经中的“作茧自缚”,原来束缚与解脱,本就是生命的一体两面,是成长与蜕变的必经之路。
茧中的时光,是如此的寂静而深邃,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蚕儿在茧中化蛹,经历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巨变。这个过程被称为“眠”,但实际上,茧内正上演着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幼虫的组织在溶解,成虫的器官在重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着生命的奇迹。我常常想,人类是否也需要这样一个“茧期”,在喧嚣而繁忙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让心灵得以沉淀,完成内心的蜕变与成长?
破茧成蝶的那一刻,总是最为壮美而令人震撼。茧壳上裂开一道细缝,蝴蝶挣扎着钻出茧壳,那对湿漉漉的翅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需要时间来展开、晾干翅膀,才能承载起飞翔的梦想。有时,我也会遇到一些失败的案例,蝴蝶无法完全挣脱茧壳的束缚,或是翅膀发育不全无法飞翔。这些残缺的生命让我深刻明白,不是所有的蜕变都能成功,但每一次尝试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敬畏、去铭记。
后院的老桑树已经屹立了三十年风雨无阻。它的树干上布满了岁月的裂纹和沧桑的痕迹,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每年春天,它都会抽出嫩绿的新芽,滋养着新一代的蚕宝宝。这让我想起了禅宗中的“一期一会”,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却又与更大的生命之流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桑树、蚕、茧、蝶……它们构成了一个完美而和谐的循环体系,共同诠释着生命的不朽与永恒。
黄昏时分,我时常坐在桑树下冥想沉思。微风轻拂过脸庞,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遥远的故事。有时,蝴蝶会飞过头顶,在夕阳的余晖中投下斑斓而绚丽的影子。这些美丽的生灵让我想起了庄子所说的“物化”,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正在化蝶的蚕蛹,在时光的茧中经历着各自的蜕变与成长。
深夜时分,我常常会坐在书桌前写作。那只蚕茧就静静地躺在案头,在台灯的光晕下显得格外纯净而神秘。茧壳上的纹路让我联想起了生命中的种种际遇:欢乐与痛苦交织在一起,得到与失去相互依存,束缚与自由并存共生……它们都是编织生命之茧的丝线,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正如禅宗大师所言:“烦恼即菩提”,所有的经历都是通向觉悟的阶梯,都是生命成长的养分。
前些日子,我读到一则令人惊叹的新闻:科学家通过基因技术让蚕吐出了彩色的丝。这既让我感到惊叹不已,又让我感慨万千。人类总是试图改变自然、征服自然,却常常忘记了敬畏生命本身的智慧与力量。那些经过基因改造的蚕儿是否还能体会到破茧成蝶的喜悦与自由?它们吐出的彩色丝线是否还能编织出生命的真谛与奥秘?这些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今晨,当我再次来到后院时,我发现茧壳上出现了一道细微而清晰的裂缝。我知道,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我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那个神圣而壮美的时刻的到来。阳光透过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在茧壳上投下斑驳而陆离的光影。这一刻,我忽然明白: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永恒与不朽,而在于在有限的时间里珍惜每一刻、活出自我、完成属于自己的蜕变与成长之路。
在这个被蚕茧点亮的清晨里,我仿佛听到了时光的低语与呢喃。它告诉我: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织工与艺术家,用经历编织着自己的茧壳与人生画卷;用智慧与勇气完成着内心的蜕变与成长之旅。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破茧的勇气与力量;但真正的觉悟却在于理解束缚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在于接纳生命的不完美与残缺之美;在于珍惜每一个正在蜕变的当下与瞬间。
秦慰,本名秦卫东,湖北省襄阳人,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中学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襄阳市作协会员、南漳作家协会《水镜文学》创刊筹办者,副社长、副主编,任第二、三届南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当代文学家》杂志兼职编辑。在《当代诗歌》《中外文艺》《中国文学》《湖北日报》《长江文艺》《星星诗刊》等报刊发表或者出版的文学作品100余万字,文学作品入选《2002中国最佳寓言》《中外哲理寓言精品》《2020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2022年度中国经典诗歌:当代诗坛百位诗人名作选》《中华文典:2023中国作家诗人作品年鉴》等20多种文集,有散文、诗歌、寓言作品获全国大奖。出版著作有儿童诗集《蝴蝶姑娘》(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散文集《匆匆地邂逅》(海潮出版社),文学评论集《高山放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及校园新闻作品集《绽放的花蕾》等4部。
《云南政协报》是云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大报,“文苑热土”是由云南政协报创办的文学副刊品牌栏目。作为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重要阵地,“文苑热土”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挖掘和展示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为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态,促进文学交流,现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及作家,发起“文苑热土”新媒体文学作品征集活动。
一征稿要求内容原创:投稿作品必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套改或一稿多投。我们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创作成果,也期待您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为我们带来新鲜的文学体验。
题材广泛:鼓励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您可以深入挖掘各地的地域文化,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可以关注当代社会现象,用文学的方式探讨人生哲理;更可以描绘各地的自然美景,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祖国大美河山的美丽与神奇。
语言精炼:注重文字的美感与表达力。我们期待您的作品语言生动、情节引人入胜,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字数限制: 散文、小说类作品一般不超过3000字,以保证作品的精炼和易读性;诗歌不超过50行; 报告文学不超过8000字。
新媒体适应性:作品将在《云南政协报》微信公众号“文苑热土”栏目推送。鼓励作者考虑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创作出适合网络阅读的文学作品。如采用短小的段落、生动的对话、引人入胜的情节等,让作品更加贴近读者,易于传播。
二投稿方式投稿邮箱:请将作品发送至 3822183642@qq.com。
投稿格式:作品以Word文档附件形式发送,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联系方式:请在邮件正文中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及通讯地址,以便后续联系。
三注意事项投稿作品一经采用,即视为作者同意《云南政协报》拥有该作品的发表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
投稿者应保证作品的原创性,若因抄袭、侵权等行为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我们期待您的佳作!
编辑:何健美
二审:张居正
终审:丁观有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