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科创答卷 | 从 “十四五” 看信息通信业:科创如何点 “燃” 新质生产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19:15 2

摘要:编者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业坚持自立自强,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领域收获了丰硕成果,助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值此“十四五”收官之际,通信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业坚持自立自强,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领域收获了丰硕成果,助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值此“十四五”收官之际,通信世界全媒体特策划“信息通信业‘十四五’科创答卷”专题,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总结“十四五”期间信息通信业的科技创新成就,展望“十五五”的科技创新前景。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期间,国家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为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值此承前启后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非常有必要。

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十四”期间,我国信息通信企业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决策部署,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型企业为目标,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聚焦5G、6G、算力、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创新屡获突破。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在全球占比达到42%,持续保持全球领先,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第一阵营,实现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发射入轨;我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居于世界第一梯队,中国电信“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成为全球首个具备“量子优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台。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全球领先,DeepSeek的崛起进一步提升了我国AI全球竞争力。芯片、集成电路、软件、量子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中国联通主导的高精度时频同步芯片首次实现国产化替代。前沿数字技术创新日益活跃,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端芯片和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和关键软件、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战略前瞻布局,中国电信在云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云计算基础软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原生鸿蒙系统成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二是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中国实力。“十四五”期间,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网络能力、5G发展、应用服务规模等走在世界前列。从信息基础设施来看,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5G网络,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2024年,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425.1万个,5G用户突破10亿户,千兆宽带网络用户突破2亿户,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2024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同比增长21.7%;我国建成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网络;我国5G-A网络部署不断加快,5G-A已在全国所有城市投入商用,引领全球5G-A发展;三大运营商的“星辰”“九天”“元景”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数十个行业落地,融合应用持续走深走实;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建成7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比例超过40%,保持全球领先;5G应用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行业应用案例累计达到13.8万个,有效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

三是专利奖项取得丰硕成果。“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等多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大运营商共16项创新成果成功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3年版)》。中国电信视联网入选“2024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并荣获“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入选“2024年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中国移动自主攻坚的九天通用大模型成功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中国联通牵头打造的5G智慧钢厂解决方案荣获GSMA全球移动大奖。截至2024年底,中国移动累计牵头313项5G国际标准,居全球运营商首位,有效专利总量超过1.7万件,是国内首家加入全球最大Linux专利许可平台的运营商;2024年,中国电信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同比增长115.9%,位列全球运营商第二位。

六大因素推动信息通信业科技创新

“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聚力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锻造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一是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强调,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2021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科技创新,彰显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可以看出,国家在政策上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激发了我国信息通信企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动力。

二是强化战略引领,把准科技创新方向。2021年11月,中国电信发布科技创新行动规划,提出把中国电信打造成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企业第一阵营的愿景目标。2024年12月,中国电信发布《中国电信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九大行动”,全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移动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谋篇布局,提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发展目标,从“一体四环”到“一体五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内外双轮驱动的协同创新格局;2021年3月,发布“联创+”行动计划;2023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BASIC6”科创计划,强化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抢占信息通信领域科创制高点。中国联通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服务企业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推进技术向新,面向前沿领域加大创新攻坚力度。

三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强度逐步提升。“十四五”期间,三大运营商重点聚焦5G、AI、算力网络、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强度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三大运营商研发投入合计达到649亿元,较2021年的359亿元增长80.8%,年均增长21.8%,研发投入增速大大高于同期收入增速;2024年,我国三大运营商研发强度达到3.32%,较2021年净增1.09个百分点。相比格力、国家电网、特斯拉等具有影响力的公司,三大运营商研发强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四是创新聚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十四五”期间,三大运营商聚焦5G、6G、人工智能、算力等战新领域,通过打造国家级科创平台、牵头或参与国家重点科技专项、组建创新联合体、成立联合实验室和联合创新中心等,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例如,中国电信承担了云计算、量子通信、光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牵头成立了云计算、量子和光网络等创新联合体,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各方,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中国移动积极打造新一代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国家级科创平台,牵头5G规模试验、6G网络架构、6G智能空口等国家重点研发任务,以创新联合体等形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破解核心技术难题。中国联通承担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宽带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牵头成立“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融合创新联合体”等,与紫金山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等联合成立6G创新实验室,承担6G国家重大专项,实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数量翻番。

五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研发人员占比较快提升。2021年以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运营商加快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结构从以市场驱动为主向以科创人才为主转变,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表1可以看出,2024年我国三大运营商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2.57万人,较2021年增长1.86倍;研发人员占比达到12.92%,较2021年净增8.39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科研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例如,中国电信加强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的培养引进,基本形成由5名领军人才、千名首席和高级专家、万名技术专家组成的科技人才“雁阵格局”;中国移动持续建强“十百千万”人才雁阵,深化高精尖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技术专家超过5500人,卓越工程师超过2万人。可以看出,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研发人员占比不断提升,研发人员结构持续优化,为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也是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型企业的客观要求。

三大运营商研发人员增长情况

六是深化研发体系改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研发组织体系,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例如,中国电信持续优化RDO(Research-Development-Operation,研究—开发—运营)研发组织体系,设立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等专业研究院,成立数据要素等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云网操作系统研发中心,并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研究机构。中国移动不断完善“一体五环”科创体系,2024年新建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中移通用安全研究院、香港创新研究院、齐鲁研究院,成立量子计算实验室,构建了“科研特区—重点科研团队—储备库”三级科研改革梯队,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探索股权、期权、项目分红等多元化中长期激励。

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期

“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五五”时期是迈向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是我国信息通信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型企业的关键时期。对“十五五”时期我国信息通信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研判,对未来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加快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远景目标、创新驱动发展纲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战略要求,以及我国信息通信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等,笔者对“十五五”时期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科技创新做出如下判断:科技创新在巩固和提升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和赋能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中的作用更大;建立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以及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难题,算力网络、6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技术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信息通信企业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型公司迈出坚实步伐,科技创新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聚焦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30年研发强度达到10%;信息通信企业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科技人才占比不断提升,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效能不断提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生态和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科研环境。

科技创新的未来蓝图已经绘就,我国信息通信企业要坚定决心、不懈努力、勇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型公司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这客观要求我国信息通信企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肩负起央企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使命担当,立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加速在重点领域的研发布局,坚持开放合作,聚精会神地开展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争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创平台、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突破和产出更多高水平的应用创新及打造一批顶级科技领军人才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我国信息通信业国际竞争力。

未来已来,科技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满怀信心,共同迎接科技创新迈向新征程的美好时代。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4月10日*第7期 总965期

责编/版式:王禹蓉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视频制作|盖贝贝 黄杨洋 卢瑞旭 蒋雅丽运营|林嵩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来源:通信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