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不是“网络黑社会”,但会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网络泼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01:58 1

摘要:从一名网络愤青到一个网络泼皮,罗永浩的蜕变之路令人唏嘘。这位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成名的初代网红,如今却在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中,展现出了令人不适的泼皮面相。

从一名网络愤青到一个网络泼皮,罗永浩的蜕变之路令人唏嘘。这位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成名的初代网红,如今却在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中,展现出了令人不适的泼皮面相。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发文吐槽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一句话,瞬间将知名餐饮品牌西贝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开启了一场被称为“西罗大战”的网络闹剧。

随着事件发酵,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表态“一定会起诉罗永浩”,而罗永浩则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双方剑拔弩张,从预制菜之争迅速滑向人身攻击,罗永浩更是在直播中直斥贾国龙“智力有问题”。

01

预制菜之争,如何演变成人身攻击?

这场争议看似始于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却很快变了味。当罗永浩收到西贝的起诉威胁后,他的反应不是冷静应对,而是连续发布N条微博,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公开呼吁西贝员工“反水”。

随后,西贝公布罗永浩就餐的13道菜品制作过程,强调门店现做特性。多位餐饮老板声援西贝,甚至有传言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也发文支持(发布后删除)。

当贾国龙将罗永浩称为“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后,罗永浩在直播间回击:“这个人不是好坏的问题,他肯定是智力有问题”。一场本该关于消费者权益和行业透明的公共讨论,彻底沦为了人身攻击的闹剧。

02

从网络愤青到网络泼皮,罗永浩的蜕变之路

罗永浩绝非一夜之间变成“网络泼皮”。回看他过去多年的言行,会发现这条蜕变之路有迹可循。

彪悍人生的起点:2001年,高中辍学的罗永浩凭借万字求职信闯入新东方。他的“老罗语录”风靡网络,“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成为初代网红金句。

好斗性格的显现:2011年,罗永浩因西门子冰箱质量问题,在西门子公司北京总部外用铁锤砸烂三台冰箱,随后又在海淀剧场举办沟通会,现场第二次砸了西门子冰箱。这种极端维权方式虽然吸引眼球,却也展现出他好斗的一面。

擅长转移焦点:2014年,作为锤子科技创始人的罗永浩与评测机构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展开三小时直播辩论。辩论中,罗永浩言辞犀利,掌握主动权,但却被指回避实际问题

最爱碰瓷的流量杀手:近些年,不管是对过去的贵人兼恩人,像俞敏洪等,还是后来的诸多大牌和名人,几乎是谁火谁热门,罗永浩就会抓住机会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嘲弄,挑起事端,博取流量。并且越来越没有底线。

03

精日媚日,罗永浩的那些黑历史

罗永浩令人不适的言行,远不止于好斗和泼皮风格。他被网友扒出的“精日”言论,更是令人震惊。

他曾前往日本时发动态用“hj”这样的词汇来自嘲,疯狂夸赞日本有多么完美,称“能站在这样的土地上死也瞑目”。

在钓鱼岛事件期间,日系车被抵制,罗永浩却公开赞扬丰田的做法,言论不堪入目

他甚至还公开批评国内的历史书籍,将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拿来做对比,称日本教科书只是淡化回避了一些史实而已,“真正颠倒黑白的教科书,只在国内见过”。

过年回家这一传统习俗,在罗永浩看来也是陋习,甚至还用侮辱性词汇来形容“回家过年”。

当网友说他像日本人时,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称这是对他“最大的赞美”。

04

何为泼皮?罗永浩为何符合这个形象?

泼皮一词,原指那些无赖、流氓、撒泼耍赖的人。网络泼皮则是指那些在网络上专事挑衅、诽谤、辱骂、骚扰他人的个体。他们有几个典型特征:

一是好斗成性,喜欢挑起争端;二是善于诡辩,不注重事实逻辑;三是人格攻击,说不过就人身攻击;四是自我中心,永远认为自己正确。

罗永浩在与西贝的争论中,完美展现了所有这些特质。他从就事论事的批评,迅速升级为人身攻击,指责贾国龙“智力有问题”。他悬赏十万元征集证据的做法,更像是一种公开挑衅而非真诚寻求真相。

05

对待他人批评,罗永浩的双重标准

罗永浩对西贝的批评极其严厉,甚至用了“太恶心了”这样的词汇。但当别人批评他的产品或品牌时,他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2014年,当王自如对锤子手机T1发布评测视频,指出其“带螺丝的可拆卸后盖带来诸多弊端”、“排线容易被静电击穿”等问题时,罗永浩的反应不是虚心接受,而是公开约架

他在微博上“约架”王自如,要求去优酷做现场直播节目当面对质。这种对待批评的双重标准,充分展现了他“只许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的泼皮无赖本质。

口才上的天赋不代表一个人的人品,更不代表一个人永远正确,但是凭借这一点带来的胜利和成功,却能让一个人越来越飘,越来越狂。

06

泼皮还是英雄?数据背后的民意真相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民意呈现出有趣的分化。三方数据显示,基于7.2万条评论的情感分析,仅有6%支持西贝,19%要求行业规范,28%质疑西贝,剩余的47%支持罗永浩。

这一数据表明,尽管罗永浩的行为方式令人不适,但他确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消费者不是反感预制菜本身,而是反感支付现做菜品的价格,吃到的却是加热产品。

从这个角度看,罗永浩确实抓住了餐饮行业的痛点,但他的表达方式和斗争策略,却使其从一个合理的消费者权益问题,变成了个人恩怨和闹剧。

这种擅长借势,利用大众的担心、愤怒和情绪,如火烧赤壁一般,将人民心中的怒火引向自己的对手和敌人,做一二次,可能很多人还佩服你。但老这么干,看不惯他的明白人会越来越多。

善于利用网络暴力的小人,和发动人民群众的伟人,从动机到目的,其中有很大区别。所谓日久见人心,粉丝和大众不会永远成为你的帮凶。

07

从屠龙少年到恶龙,罗永浩的蜕变

罗永浩曾自称是“国际主义者”,抽离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身体凑巧生于中国,而精神可以自由驰骋。

这种自我定位,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他能够毫无负担地发表那些“精日”言论,却又理直气壮地批评国内企业。

从最初的屠龙少年——挑战西门子等大企业的维权者,到如今成为自己曾经反对的那种人——作为掌握流量和话语权的头部网红,针对他人对自己批评和异议,进行碾压式的打压。罗永浩的蜕变令人唏嘘。

他对待批评的双重标准,他对不同意见者的攻击态度,恰恰成为了他年轻时所反对的“恶龙”。

08

给中小企业主和创业者的启示

这场“西罗大战”给中小企业主和创业者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是危机公关的重要性。西贝在面对批评时,本能地选择对抗而非沟通,甚至威胁起诉消费者,这无疑加剧了危机。

二是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餐饮企业应该主动公开菜品制作过程,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三是预制菜透明化是大势所趋。无论西贝是否承认使用了预制菜,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化的需求都是真实存在的。

四是企业家应该避免与消费者正面冲突。即使面对罗永浩这样的“网络泼皮”,企业也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舆论战场上从无公平可言。

罗永浩拥有1400多万微博粉丝,他的声音能够轻易淹没普通人的理性表达。当他不断跨过理性争论的边界,从“网络愤青”堕落为“网络泼皮”,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理性的批评者,更是一个健康公共讨论环境的可能。

回头看去,那个曾经用锤子砸冰箱的维权者,已经渐渐变成我们完全陌生的模样。

(完)

来源:天真一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