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芯”动力!这根“科技味”十足的蘸水面值得一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17:12 1

摘要:春风掠过八百里秦川,杨凌农科城的麦田翻滚着绿浪。在这适宜奔跑的季节里,4月11日—15日,将在杨陵区李台街道陈小寨举行的“舌尖上的盛宴”——蘸水面品鉴会与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不期而遇。

春风掠过八百里秦川,杨凌农科城的麦田翻滚着绿浪。在这适宜奔跑的季节里,4月11日—15日,将在杨陵区李台街道陈小寨举行的“舌尖上的盛宴”——蘸水面品鉴会与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不期而遇。

这是一场味蕾与运动的双重盛宴,升腾的面香与奔跑的脚步声将在农科城里交织,奏响着科技与人文的二重奏。

这根2两重的“裤带面”,从农家土灶走向千万元产业链,承载的不仅是关中百姓的烟火记忆,更是杨凌种业创新的时代缩影。

若要提杨凌蘸水面,就不能只看面相,要看它背后的一粒粒种子如何托起一碗面的筋骨、鲜香与灵魂,更要读懂黄土地上的育种人如何用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让麦香、果鲜、油亮化作舌尖的情怀。

杨凌人总说:“蘸水面是‘种’出来的。”这话不假。农史专家樊志民也曾说得真切:“要致力于杨凌优质麦菜品种的利用、地道制作技艺的传承、优秀饮食文化的弘扬,让杨凌蘸水面走出杨凌、走向全国、推向世界。”

黄淮海麦区六次品种换代,四次由杨凌良种主导。从赵洪璋院士的“碧蚂1号”打破建国初期的“麦荒”,到李振声院士的“小偃6号”开创远缘杂交先河,杨凌人用一粒麦种改写着中国饭碗的成色。如今,“西农979”“西农511”“武农986”等新品种,让面条既保留关中麦香的灵魂,又多了科技赋予的“筋骨”。

在往届蘸水面品鉴会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小麦育种专家赵瑜曾展示“武农986”的独特魅力:“这个品种做出来的面非常筋道,有嚼劲,我们希望通过传统美食推动新品种推广,为粮食安全贡献杨凌力量。”

本届蘸水面品鉴会现场,不仅将有赵瑜教授的武农系列,还将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万全教授的“西农511”优质强筋小麦面粉制作而成的蘸水面供美食爱好者和马拉松跑友们品鉴。

科技密码除了藏匿于面粉原料之外,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的“秦杂油”菜籽油,同样为辣椒红油增添不少科技底色;陕西金棚种业耗时六年培育的“特美达001”番茄,以其皮薄瓤沙的特质确保了汤汁的浓郁纯正。这让杨凌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晓武感叹:“尝到了儿时的滋味”。

“杨凌蘸水面,嫽咋咧!” 当马拉松跑者跑过杨凌的麦田,当食客的筷子挑起浸润麦香的面条,杨凌人已将育种智慧揉进了日常烟火——麦田是实验室,面馆是展示厅,而每根蘸水面都是流动的“种业芯片”。当“吸溜”的面条声此起彼伏,那正是对杨凌育种人辛勤耕耘的最好回响。

来吧!咥一碗饱含科技基因的蘸水面,跑一场酣畅淋漓的杨凌马拉松,唇齿间回荡的麦香、菜香、油香,准保您沉醉于农科城这片土地独有的烟火气中。

记者:耿苏强 谷幸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