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人心里,总有一段记忆藏着滑稽戏的笑声——可能是饭桌上看《老娘舅》时的全家捧腹,可能是收音机里独脚戏的俏皮对白,也可能是剧场里演员们逗得人笑出眼泪的场景。可这些年,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慢慢离开,滑稽戏界的“星光”暗了不少。今天就来盘点近年不幸离世的8位滑稽戏演员
上海人心里,总有一段记忆藏着滑稽戏的笑声——可能是饭桌上看《老娘舅》时的全家捧腹,可能是收音机里独脚戏的俏皮对白,也可能是剧场里演员们逗得人笑出眼泪的场景。可这些年,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慢慢离开,滑稽戏界的“星光”暗了不少。今天就来盘点近年不幸离世的8位滑稽戏演员,每一位都曾用笑声填满我们的日子,你觉得谁最让人惋惜?
1. 童双春:87岁离世的“滑稽俊小生”,颜值实力双在线
就在前几年,滑稽戏界传来一个让人揪心的消息:童双春老先生因病走了,享年87岁。提到童双春,熟悉滑稽戏的人都知道,他可是圈里少有的“俊小生”——不光长得精神,演戏更是一把好手。
新中国成立后,童双春为滑稽戏的发展出了不少力。他的表演不吵不闹,却总能用细腻的动作、到位的表情戳中笑点,不管是独脚戏里的“一主一辅”,还是小品里的鲜活角色,都演得让人过目不忘。不少老观众说:“看童先生演戏,就觉得舒服,他的笑料不尬,都是从生活里来的,特别接地气。”他的离开,就像滑稽戏舞台上少了一盏亮堂的灯,让人心里空落落的。
2. 翁双杰:86岁走的“形体喜剧怪才”,独创动作成经典
要是聊到滑稽戏里的“形体大师”,翁双杰老先生绝对排得上号。2014年,86岁的他离开时,不少同行都叹着气说:“再也没人能演出他那样的‘怪味’滑稽了。”
翁双杰最厉害的,是他能自己创造新的形体动作——明明是简单的抬手、弯腰,到他身上就变得特别搞笑,还带着股子可爱的“憨劲”。他塑造的角色,不管是市井小人物,还是夸张的喜剧形象,都让人一看就忘不了。有次他演一个“冒失鬼”,光靠一个“踩香蕉皮差点摔跤”的动作,就逗得台下观众笑了好几分钟。他的表演独树一帜,就像滑稽戏里的“独一份”,现在想再看一次,只能翻老录像了。
3. 严顺开:演活阿Q的“滑稽戏多面手”,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滑稽出身
2017年严顺开去世时,不少人说“再也看不到那么传神的阿Q了”。但可能有人不知道,这位把影视剧角色演活的演员,其实是正宗的滑稽戏出身。
严顺开特别会演“小人物”——不管是《阿Q正传》里又可怜又可气的阿Q,还是影视剧里的普通老百姓,他都能抓住角色的“魂”。这背后,全靠他在滑稽戏舞台上练下的功底:知道怎么用眼神传情绪,怎么用台词带笑点,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有不一样的味道。有观众说:“看严老师的戏,笑着笑着就想哭,他把小人物的酸甜苦辣都演出来了。”他的离开,不仅是影视圈的损失,更是滑稽戏界的遗憾。
4. 王双柏:《老娘舅》里的熟面孔,滑稽戏功底撑起角色
“还记得《老娘舅》里那个亲切的老邻居吗?”2014年王双柏因病去世后,不少上海观众都在怀念他。作为上海滑稽戏圈的老演员,王双柏最让人熟悉的,就是《老娘舅》里的角色——一口地道的上海话,一脸慈祥的笑容,就像住在弄堂里的大伯,特别亲切。
其实,王双柏的演技,全靠滑稽戏舞台“磨”出来的。在滑稽戏里,他能演得了严肃的长辈,也能扮得了搞笑的配角,不管和谁搭戏都特别默契。有次他在戏里演一个调解矛盾的老人,几句暖心的话,既带着滑稽戏的幽默,又透着长辈的真诚,让观众看完心里暖暖的。现在再看《老娘舅》的重播,看到他的镜头,还是会想起那些围在电视前的日子。
5. 绿杨:92岁仙逝的“女滑稽标杆”,戏路宽到让人佩服
滑稽戏演员里,男性居多,女演员很少,绿杨就是其中最亮眼的一位。2014年,92岁的她离开时,很多人说“滑稽戏界少了一位‘女先生’”。
绿杨的戏路特别宽——既能演泼辣的老板娘,也能扮温柔的老太太,甚至能演俏皮的小姑娘,不管什么角色,她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有次她演一个爱唠叨的阿姨,一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用上海话一说,既搞笑又亲切,就像自家外婆在说话。她用一辈子证明,女滑稽演员也能撑起一片天,她的离开,是滑稽戏界女性力量的一大损失。
6. 王双庆:“双字辈”里的多面手,从滑稽戏演到影视剧
提到上海滑稽戏的“双字辈”,王双庆老先生绝对是绕不开的人物。2012年他走的时候,不少同行说“‘双字辈’又少了一位能扛事的”。
王双庆不光滑稽戏演得好,还能跨界演影视剧——不管是喜剧里的搞笑配角,还是正剧里的普通人物,他都能演得有模有样。这是因为他在滑稽戏里练下了“真功夫”:知道怎么抓角色的特点,怎么和观众“互动”。有次他在电视剧里演一个老中医,几句幽默的台词,一个俏皮的眼神,就让角色活了起来。他的表演,就像一把“万能钥匙”,不管什么角色都能打开,这样的功底,现在很难再找到了。
7. 王桂林:74岁走的“创作型演员”,既会演又会写
2017年,74岁的王桂林去世时,很多人觉得“太可惜了”——因为他不只是个演员,还是个能写剧本的“创作型人才”。
王桂林演滑稽戏,特别懂角色的“心思”,因为很多剧本都是他自己参与写的。他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笑料,知道怎么把生活里的事变成戏里的情节。有次他写的小品《邻里情》,讲的就是弄堂里的小事,却因为真实、搞笑,演了好多场都受欢迎。他的离开,不仅少了一个会演戏的好演员,还少了一个能写出好剧本的“幕后高手”。
8. 筱声咪:一生扎根滑稽戏,病了还在想舞台
2012年,筱声咪老先生走的时候,滑稽戏界的人都在说“他是为滑稽戏活了一辈子”。筱声咪生前,一直忙着滑稽戏的演出和传承,哪怕后来身体不好,坐在轮椅上,也会跟年轻演员聊怎么演戏,怎么抖包袱。
他演的滑稽戏,带着股子“韧劲”——不管是传统的独脚戏,还是新的小品,他都认真对待。有次他演一个老艺人,戏里有段唱词特别长,他怕忘词,就天天在家练,直到倒背如流。他常说:“滑稽戏是给观众带来快乐的,不能糊弄。”他的一辈子,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这样的坚守,让人既佩服又心疼。
这些滑稽戏演员,用一辈子的时间,把笑声留给了我们,把心血献给了滑稽戏。现在,虽然他们不在了,但只要我们还记得《老娘舅》的片段,还记得收音机里的独脚戏,还记得那些让我们笑出眼泪的日子,他们就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你心里最怀念哪位老先生?是演活阿Q的严顺开,还是《老娘舅》里的王双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回忆,一起留住这些珍贵的笑声。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