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如愿,岁岁安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22:42 1

摘要:“昭昭如愿,岁岁安澜”并非出自某一特定的经典古籍,而是现代人根据一些古代文化元素和美好寓意组合而成的祝福话语。“昭昭如愿”中,“昭昭”有明亮、清晰之意,可引申为愿望明确无误;“如愿”指希望之事得以实现。“岁岁安澜”中,“岁岁”表示年年、每年;“安澜”原指水波平

“昭昭如愿,岁岁安澜”并非出自某一特定的经典古籍,而是现代人根据一些古代文化元素和美好寓意组合而成的祝福话语。

“昭昭如愿”中,“昭昭”有明亮、清晰之意,可引申为愿望明确无误;“如愿”指希望之事得以实现。“岁岁安澜”中,“岁岁”表示年年、每年;“安澜”原指水波平静,后引申为天下太平、时世安稳、人民安居乐业。

整句话表达了人们对每年都能实现愿望,并且生活平稳安宁的美好期许。

窗前的风铃又被春风拂响时,我想起去年今日檐下晒着的梅干,在暖阳里泛着琥珀色的光。

母亲说“晴日好晒物,丰年可期许”,寻常话语里藏着的,是中国人最朴素的祈愿——盼每一个日子都清亮如昭昭晨光,盼每一段岁月都安稳似静静波澜。

记得幼时读“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只觉字句都裹着蜜糖般的温柔。

后来才懂,这“如星如月”的期许,从不是求轰轰烈烈的璀璨,而是愿寻常岁月里,有人与你共守灯火,看晨雾漫过青瓦,听晚虫唱彻篱笆。

就像爷爷总在除夕夜煮饺子,说“更岁交子,团团圆圆”,青花瓷碗里浮着的白胖饺子,盛着的何尝不是“岁岁常欢愉,年年皆胜意”的惦念?

那些藏在饮食起居里的祝福,比诗词更绵长,比誓言更恳切。

春日里踏青,见农人在田埂上撒种,风里飘着新翻泥土的气息。

记起一句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原来古人早已把对岁月的期许,种进了四季轮回里。

他们盼春雨及时,盼夏风不燥,盼秋霜晚至,盼冬雪温柔,盼每一分耕耘都有收获,每一份等待都有回响。这

份从容的期盼,像山间的清泉,缓缓淌过千年时光,至今仍在我们血脉里流淌——我们盼孩子健康长大,盼父母平安长寿,盼自己不负光阴,盼人间烟火如常。

也曾在秋日的黄昏,坐在老槐树下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彼时晚霞铺满西天,归鸟掠过屋檐,远处人家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经历了聚散离别后会明白,苏轼笔下的“长久”,从不是求朝朝暮暮的相守,而是愿即便相隔千里,彼此的岁月都能安稳无虞。

就像此刻,想起远方的朋友,不必频繁问候,只需知道他们在各自的城市里,有温粥可喝,有良人相伴,有安稳的睡眠,便已是“天涯若比邻”的安心。这

份不喧哗的惦念,恰是“昭昭如愿”最好的注脚。

冬雪落时,围炉煮茶,看窗外的红梅缀满枝头。

随手翻到“且喜今朝酒熟,莫论明日阴晴”,忽然觉得,古人的智慧里藏着最通透的期许。

他们懂得岁月无常,却依然愿以一颗温热的心,拥抱每一个当下——晴时晒衣读书,雨时煮茶听琴,雪时围炉叙旧,风时闭窗写诗。

这份“随遇而安”的从容,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对岁月最深的信任:相信只要心怀善意,认真生活,便总能在无常里寻得安稳,在平淡里遇见惊喜。

此刻风铃又响了,秋风带着最后的荷香拂过脸颊。

忽然觉得,“昭昭如愿,岁岁安澜”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它就藏在每一个认真度过的日子里——是清晨醒来时窗外的鸟鸣,是午后阳光下摊开的书卷,是傍晚归家时门口的灯火,是深夜里爱人递来的一杯温水。

这些细碎的美好,像点点星光,汇聚成昭昭天光;这些寻常的安稳,像涓涓细流,汇成岁岁安澜。

愿往后余生,我们都能守着这份寻常的美好,在晨光里播种期许,在暮色里收获安稳,让每一个日子都如诗般温润,让每一段岁月都如画般安然——昭昭如愿,岁岁安澜。

来源:崔可爱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