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近年来倡议建立欧亚贸易区,整合贯通欧洲和中亚的苏联成员国。换言之,整个亚非欧大陆的核心区将变相成为“欧元湖”(Euro lake),其连锁效应可以很大。如果以欧、俄、中亚为核心再联结上中国、中东及非洲,美元在整个亚非欧大陆的影响力将大幅下降,只剩下“泛太
俄罗斯近年来倡议建立欧亚贸易区,整合贯通欧洲和中亚的苏联成员国。换言之,整个亚非欧大陆的核心区将变相成为“欧元湖”(Euro lake),其连锁效应可以很大。如果以欧、俄、中亚为核心再联结上中国、中东及非洲,美元在整个亚非欧大陆的影响力将大幅下降,只剩下“泛太平洋美元湖”(Pacific Dollar lake)。这才是影响美国接下来20年、50年乃至100年国运的重大地缘格局重组。因此,欧洲和俄罗斯走得太近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必然不惜一切离间欧俄。唯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俄乌冲突的意义。
因此,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及2022年乌克兰冲突升级以来,俄罗斯遭受了西方多轮严厉金融制裁。例如,俄罗斯央行约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被冻结,多家主要银行被排除出SWIFT系统。这些制裁使得任何与俄罗斯深度绑定的金融合作都可能面临西方制裁的次级制裁风险(即第三方机构若与俄合作也可能被制裁)。欧洲国家,尤其是欧盟成员国,因与美国的经济等联系紧密,不得不优先遵守制裁规定,难以公然参与俄罗斯主导的金融倡议。
另外,欧盟正加速推进与俄罗斯能源脱钩,计划2026年前完全停止进口俄罗斯油气。能源贸易本是俄罗斯与欧洲经济联系的核心纽带,也是潜在“欧元池”的重要支撑。脱钩后,双方经济合作基础大幅削弱,欧洲国家缺乏动力参与俄主导的金融安排。
而在中亚方面,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中亚国家虽与俄传统经济联系密切,但自身货币不稳定、外汇短缺(如哈萨克斯坦坚戈、塔吉克斯坦索姆多次大幅贬值)。它们难以承担区域货币锚定物的角色,而俄罗斯卢布波动剧烈(如2022年制裁后卢布兑美元暴跌30%),也缺乏作为储备货币的信用和稳定性。
所以,且先撇开技术能力、国际认可度和流动性等因素不说,就西方控制的清算系统(如Euroclear、Clearstream)主导的全球资产托管这道坎就过不去。因为欧洲金融机构习惯使用SWIFT和欧元清算网络,其切换至新系统的成本和风险也过高。
美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为了自己的一时利益而培植及利用极端分子,昔日较突出的例子是阿富汗的塔利班、基地组织拉登,最近的例子是“伊斯兰国(ISIS)”。这一次美国支持乌克兰的法西斯极端组织搞了次实质上的政变,把一个合法的民选政府拉下台, 引爆乌克兰内战,把俄罗斯推向欧洲的对立面,切断了欧俄货币同盟的可能性。虽然客观上有把俄罗斯推向中国的作用,但人民币羽翼未丰,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在国际上只是新起之秀,较容易对付。所以,欧盟的困局是欧洲精英缺乏政治勇气造成的。因为只有在外交上与美国保持适当的距离,在军事上摆脱北约、成立欧洲联军,才能在货币上有明确的策略,推动欧元成为与其实力相符的国际结算及储备货币。
这也难怪,欧洲从来就不是统一的政治体,由28个国家组成(欧元区19个成员),有24种官方语言,根本没有可能形成强大一致的意志来自立于美国之外。于是,欧元只能是被美国打压和规定界限的区域货币。欧元无法成为主要国际商品的结算货币之一,则没有可能挑战美国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也无法在全球进行货币制度重组,享受全球铸币税的巨大利益,那就只能在内部榨取弱国来维持金融收益率。这正是欧元的困局。
当年,希腊这些基础较弱的国家,不惜靠高盛弄虚作假也要跻身欧元区,结果却因为缺乏竞争力,资金流向法兰克福,堕入了传统产业萎缩、信贷却不断膨胀的陷阱中,在低成本借贷条件下,靠借钱维持虚假的经济增长。在一个赢家通吃的森林法则主宰的金融世界里希腊成为金融化洪流的输家。欧盟为了确保欧洲金融资产的价值,坚持以紧缩政策迫使希腊放血还债,令其陷人紧缩衰退 (austerity depression)的恶性循环。欧元本意是要成为可以与美元并立的世界性储备货币。但欧元从一开始创立,美国便暗中打压。欧元区诸国踉跄走来,终于继美国房贷危机爆发后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同盟甚至有瓦解之可能;而且,即使目前勉强维持,也要付出巨大成本,恐怕在长久的将来也不能挑战美元的地位。不难理解,对于美国来说,只要有任何威胁美元价值的因素出现,必定坚决打击。
“欧元湖”作为一个设想,虽然反映出区域国家对于金融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共同诉求,但因为地缘利益、经济差异、国际竞争和制度安排等因素,未能最终实现。目前,俄罗斯正转而寻求与其他非西方国家(如中国、金砖国家)构建替代性金融基础设施,但这仍是一个渐进且充满挑战的过程。
来源:财说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