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田径又出猛料。莫家蝶在世锦赛女子400米栏预赛跑出54秒63,直接刷新个人最佳成绩,硬生生挤进半决赛。这是中国女子400米栏16年来第一次闯进世锦赛半决赛,上一次还得追溯到2009年。
中国田径又出猛料。莫家蝶在世锦赛女子400米栏预赛跑出54秒63,直接刷新个人最佳成绩,硬生生挤进半决赛。这是中国女子400米栏16年来第一次闯进世锦赛半决赛,上一次还得追溯到2009年。
莫家蝶的成绩在所有选手里排第12,不算顶尖,但足够让中国田径迷兴奋一阵子。毕竟中国短跨项目向来是“瘸腿走路”,长跑有王军霞、刘虹撑场面,短跑有苏炳添、谢震业偶尔闪光,唯独400米栏长期处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莫家蝶这次突破,算是给这个冷门项目撕开一道口子。
54秒63放在国际赛场不算惊艳。世界纪录保持者麦克劳克林随便一跑就是50秒级别,莫家蝶离顶尖水平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对中国选手来说,能跑进55秒大关已经是重大突破。上一个在世锦赛半决赛露脸的中国选手还是黄潇潇,2009年柏林世锦赛她止步半决赛,此后这个项目直接在中国田径版图上消失。
莫家蝶的教练组赛后表态很谨慎,只说“尽力拼下一轮”。这话听着像客套,实则暴露底气不足。中国田径在短跨项目上的训练体系一直有问题,运动员往往前半程猛如虎,后半程瘫如泥。莫家蝶这次能稳住节奏跑完全程,已经算超常发挥。
对比隔壁日本队,中国田径的短板更明显。日本选手虽然绝对速度不快,但栏间技术和耐力分配极其扎实,经常能靠后半程发力逆袭。中国选手则像程咬金的三板斧——开头猛冲几下,后面就原形毕露。莫家蝶这次能晋级,多少沾了分组运气,同组没有超级强手。
半决赛对手全是硬茬。美国队三个选手全部跑进53秒,荷兰名将波尔更是夺冠热门。莫家蝶想进决赛除非出现奇迹,但能站上世锦赛半决赛跑道,已经是中国田径的胜利。毕竟这个项目在国内连全国锦标赛都凑不齐参赛人数,莫家蝶相当于在荒漠里种出仙人掌。
中国田协这些年没少在短跑项目砸钱,结果培养出一堆“昙花一现”的选手。莫家蝶能冒头,反倒证明冷门项目也有机会。与其在百米赛道卷生卷死,不如在400米栏这种“偏科”领域找突破口。荷兰人能靠波尔称霸女子短跨,中国人凭什么不能复制成功?
半决赛莫家蝶被分在死亡之组,同组有两位世锦赛奖牌得主。教练组提前打预防针,说“积累经验为主”。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别指望晋级,能完赛就行。中国田径一贯擅长自我安慰,运动员还没上场,先给自己找好台阶下。
莫家蝶的爆发让国内田径圈炸锅。有专家跳出来说这是“科学训练的成果”,却绝口不提她此前三年成绩毫无起色。这次突然开窍,更像是运动员个人天赋的兑现,和所谓“体系进步”没半毛钱关系。中国体育总爱把偶然当必然,生怕错过往脸上贴金的机会。
女子400米栏全国纪录还是黄潇潇保持的53秒96,莫家蝶离破纪录还差0.67秒。这个差距在短跨项目上犹如天堑,但至少让人看到希望。比起某些靠归化运动员撑门面的项目,莫家蝶的土生土长更值得尊重。
半决赛莫家蝶大概率止步,但这不妨碍她创造历史。中国田径需要更多冷门项目的突破,而不是整天盯着百米能不能进奥运决赛。荷兰人能靠波尔统治女子400米栏,中国人也该学会另辟蹊径。
莫家蝶的54秒63像一记耳光,抽醒那些只会跟风炒作的体育官僚。中国田径要想真正崛起,就得在更多“非主流”项目上播种。否则永远都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连剩饭都抢不到热乎的。
中国女子400米栏沉寂16年,终于等到莫家蝶这一束光。不管半决赛结果如何,至少证明冷门项目也能出成绩。接下来就看田协是继续装睡,还是真的敢在弱势项目上押注。
来源:山间采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