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保健品行业上市公司企业排名:汤臣倍健营业收入排第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21:58 3

摘要:中国保健品行业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驱动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主体交织、分层化竞争加剧、政策合规性重塑”的特征。从市场主体看,参与竞争的企业涵盖三类:一是汤臣倍健、仙乐健康等深耕行业的传统巨头,凭借品牌积淀、渠道网络与研发资源占据大

1、保健品行业竞争概述

中国保健品行业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驱动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主体交织、分层化竞争加剧、政策合规性重塑”的特征。从市场主体看,参与竞争的企业涵盖三类:一是汤臣倍健、仙乐健康等深耕行业的传统巨头,凭借品牌积淀、渠道网络与研发资源占据大众市场核心地位;二是西王食品(通过并购切入)、康比特(聚焦运动营养)等跨领域或细分赛道玩家,依托差异化定位在垂直领域建立优势;三是众多依托线上渠道崛起的新锐品牌,以“轻资产+精准营销”模式争夺年轻消费群体。

在市场份额争夺维度,行业呈现“头部引领、腰部角逐、尾部突围”的阶梯式竞争态势。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壁垒构建护城河,2024年汤臣倍健以68.38亿元营收领跑,依托“健力多”“健视佳”等明星单品矩阵覆盖全年龄段健康需求;仙乐健康以42.11亿元营收稳居第二梯队头部,其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模式为全球品牌提供研发生产一站式服务,技术赋能下市占率持续提升。腰部企业聚焦细分赛道寻求突破,如北京康比特锚定运动营养领域,10.40亿元营收依托专业赛事合作与运动员定制产品建立技术信任;技源集团深耕营养原料供应,10.02亿元营收靠维生素、矿物质等核心成分的技术攻坚,在产业链上游站稳脚跟。尾部企业受限于资金、渠道与品牌力,多选择区域市场或小众品类(如青海春天的冬虫夏草衍生品、上海交大昂立的益生菌)谋求差异化生存,但头部挤压与合规成本上升下,生存空间持续收窄。

政策端也为竞争注入“规范因子”。《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广告法》等监管细则落地,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加速淘汰“贴牌套牌”“夸大宣传”等违规玩家,倒逼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合规化运营。这一趋势让具备技术储备与品牌信任度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推动市场竞争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进阶。

2、保健品行业竞争梯队分析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2024年中国保健品行业上市公司按营业收入排名如下:

第一梯队(营收≥30亿元):规模壁垒与生态协同

汤臣倍健(68.38亿元)、西王食品(49.72亿元)、仙乐健康(42.11亿元)构成第一梯队,核心优势是“全链路资源整合能力”。汤臣倍健以“全品类+全渠道”筑牢护城河:线下药店渠道市占率领先,线上借直播、私域触达年轻群体,“产品矩阵×渠道纵深”的协同效应支撑68.38亿元营收;西王食品通过并购Kerr切入运动营养与体重管理赛道,49.72亿元营收中海外品牌(如MuscleTech)贡献显著,依托食品制造经验实现“健康食品+保健品”双主业融合;仙乐健康则以CDMO为核心,为全球品牌提供研发、生产一站式服务,42.11亿元营收彰显技术服务与柔性生产的竞争力。该梯队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在供应链议价、品牌营销、研发投入上形成正向循环,是行业“风向标”式存在。

第二梯队(10亿元≤营收<30亿元):细分赛道与技术卡位

厦门金达威(32.40亿元)、北京康比特(10.40亿元)、技源集团(10.02亿元)属于第二梯队,竞争逻辑聚焦“细分领域技术壁垒”。金达威以“原料+品牌”双轮驱动,32.40亿元营收中辅酶Q10等原料出口占比可观,同时布局膳食补充剂终端品牌,依托生物合成等原料技术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康比特聚焦运动营养,10.40亿元营收靠“专业赛事赞助+运动员营养方案”建立技术信任,针对健身人群的蛋白粉、能量胶等产品精准切中细分需求;技源集团专攻营养原料研发生产,10.02亿元营收源于对维生素、矿物质等核心成分的技术攻坚,为下游企业提供定制化原料解决方案。此梯队企业以“技术卡位”在头部阴影下开辟生存空间,或在原料端掌握稀缺工艺,或在场景端绑定特定人群,差异化定位是其核心竞争力。

第三梯队(营收<10亿元):区域深耕与小众突围

威海百合生物(8.01亿元)、上海交大昂立(3.25亿元)、青海春天(2.70亿元)处于第三梯队,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并存。威海百合以海洋生物资源为特色,8.01亿元营收来自叶黄素酯、益生菌等大众保健品的区域化运营与跨境电商布局;上海交大昂立曾依托高校背书布局益生菌,3.25亿元营收下滑背后是品牌老化与渠道僵化,现转向社区团购、老年康养等下沉场景求生;青海春天凭借“极草”品牌积累的冬虫夏草资源,2.70亿元营收聚焦高端养生礼品市场,却因原料稀缺性与营销争议陷入增长瓶颈。该梯队企业普遍面临“规模不经济”困境——研发投入有限导致产品同质化,渠道渗透不足难以触达全国市场,品牌声量微弱易被头部虹吸。未来需在“差异化坚守”与“资源整合”间寻找破局点,如绑定区域渠道、深挖小众品类需求或拥抱并购整合。

3、保健品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站在消费迭代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保健品行业竞争正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效率驱动”深度转型,“精准化产品、全域化渠道、合规化生态”三大趋势将重塑未来格局。

趋势一:产品创新向“精准化+技术化”跃迁

消费者健康需求从“泛养生”走向“精准干预”,倒逼企业加码研发。一方面,“精准营养”成研发核心:企业通过基因检测、代谢组学等技术,开发针对糖尿病、肠道健康等特定人群的定制化产品,如汤臣倍健“舒百宁”纳豆红曲胶囊瞄准心血管健康管理;另一方面,技术跨界融合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如青蒿素提取物用于免疫调节)、合成生物学(如酵母合成虾青素)等技术突破,推动产品功效与安全性升级。仙乐健康已布局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为下一代功能性原料储备势能,技术壁垒将成为未来产品竞争的“胜负手”。

趋势二:渠道格局上演“线上线下全域融合”

线上流量红利见顶后,“直播电商+私域运营”成为新战场:头部企业搭建自有直播间(如汤臣倍健抖音旗舰店),新锐品牌靠KOL种草快速起量;线下则加速“药店专业化+商超场景化”改造,益丰大药房等连锁推出“健康检测+产品推荐”服务,屈臣氏打造“美容营养体验区”,提升消费体验。同时,“出海”渠道成增量蓝海:西王食品旗下MuscleTech入驻亚马逊,仙乐健康为海外品牌代工辐射全球,中国保健品正从“进口依赖”转向“反向输出”,全球渠道布局能力将成为头部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趋势三:产业生态走向“合规整合+价值共生”

监管层对“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管理”“广告合规性”的持续收紧,将加速行业洗牌:合规成本上升迫使中小玩家出清,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技术、渠道资源(如汤臣倍健收购BY-HEALTH进军澳洲市场),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此外,“产研销”协同生态崛起:原料企业(如技源)与品牌企业(如康比特)共建实验室,电商平台(如京东健康)与药企联合打造“健康管家”服务,从单一产品竞争升级为产业生态竞争。唯有在合规框架下构建“技术-渠道-用户”价值闭环的企业,方能在长期竞争中占据先机。

综上,保健品行业竞争已进入“深度分化、技术为王、生态致胜”的新阶段,企业需在规模、技术、渠道的三角平衡中找准定位,方能在万亿健康市场的浪潮中锚定增长航向。(文/中经指南 侵删)

来源: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