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丨兖州:幸福产业一路繁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14:46 2

摘要:鲜花经济搭上网络快车,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借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覆盖周边20余个县市区的花卉大市场资源优势,倾力发展花卉经济,成立花卉产业链联合党委,构建集品种研发、育苗、种植、销售、研学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逐步形成

“花期很长!”

“高低有序,层次分明!”

在兖州区兴隆庄街道花卉繁育基地,网络主播正在直播销售这里的明星花卉——蝴蝶兰。

“今年卖了有三四千盆,以往零售没有这么多。”兖州区兴隆庄街道鼎汉兰业育种中心负责人苏俊明说。

鲜花经济搭上网络快车,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借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覆盖周边20余个县市区的花卉大市场资源优势,倾力发展花卉经济,成立花卉产业链联合党委,构建集品种研发、育苗、种植、销售、研学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逐步形成“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

“我们围绕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将‘组织链’嵌入到‘产业链’中去,成立以党员骨干、大型花商、技术人才、致富能手等为成员的兖州区花卉产业链党委。”兖州区兴隆花卉产业链联合党委副书记刘森向记者介绍,产业链联合党委有效整合村集体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积极吸纳各类生产企业入驻园区,推动生产要素集约高效利用。“我们共整合各类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9个村发展花卉产业,建设了3万平方米智能温室、3000平方米组培室,实现了品种培育、成苗种植、线下批发、线上零售的全产业链花卉销售模式。”刘森说。

据了解,由兖州区花卉产业链党委牵头,园区与山东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十几所大院大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利用博士后创业实践基地,引进了泰山学者、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10余名,成功培育出高档蝴蝶兰品种30个。2024年9月,园区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称号。目前,育种基地每年可培育蝴蝶兰瓶苗1000万株,成为江北最大的蝴蝶兰育苗基地。

“以前我们的品种都是从外边进货,不仅运输繁琐,路程中也有损耗。”兖州区兴隆花卉大世界蝴蝶兰销售商户马喜娈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的引进,能够做到自产自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

为进一步做活“鲜花经济”,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兖州区兴隆庄街道成立了“共富工坊”,依托园区内花卉龙头企业,进行盆花工厂化生产,为农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周边村集体年增收400余万元。

“我家就是这附近的,在这里干活不孬,干了好几年了,一天收入百十块钱,也不耽误接送孩子。”村民项福菊说。

在产业链联合党委带动下,目前,兴隆庄街道已打造涵盖花卉生产、电商物流、温室建设等6个领域的亿级花卉产业集群,同时,打造花卉科普馆等网红打卡点,逐步形成“农业+文旅+研学”产业新模式,年接待游客突破3万人次,并串点成片打造“花香鱼跃 醉美兴隆”乡村振兴片区,形成了种养结合、赏花观鱼为一体的高端农业产业带和特色旅游观光圈。

“我们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充分挖掘辖区特色农业资源,创新构建‘党建+产业’发展矩阵,打造形成‘党建联合、产业融合、资源整合、人才聚合、民生契合’五大发展格局,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文斐说。

据记者了解,2025年,兖州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贯彻落实省委“六个聚力”、市委“六个聚集”工作要求,以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建设为抓手,复制推广四种“兖州模式”,巩固提升13个市级、7个区级建成片区成效,新建新兖镇“西浦绿野·果香蔬韵”等5个市级、颜店镇大张片区等3个区级片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上持续用力。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改造高标准农田1万亩,推进国家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建设。加快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持续开展“围挡拆除”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25公里,新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个。加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施乡风文明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年”活动,做好新一轮换届准备工作。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加快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国家制种大县项目建设等工作,年底前建成“百亩攻关田”16个、“千亩示范方”13个、“万亩示范片”11个,确保小麦繁种基地面积稳定在18万亩。充分发挥益海嘉里、今麦郎、樱源等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安置就业优势,优化企业、农户利益分享机制,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建好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创新开展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指导师工作,探索打造兖州乡村振兴合伙人新品牌,招募市级乡村振兴合伙人4人,新落地项目4个,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村村都有好青年”培养计划提档升级。加快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实施文明实践活动场域拓展工程,加快推进文明实践展示带(区)、综合体建设。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年”活动,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深化发展计划、村“两委”换届逐村研判计划,积极稳妥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推动片区村融合发展。推动第一书记“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文闻 通讯员 田亚强 王彤)

来源:济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