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五七干校发生怪事,中央严密封锁的消息,却被一犯人提前获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14:31 3

摘要: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建交做前期准备!为了避免消息泄漏,中央下令严密封锁。

参考资料:

1.《吴冷西忆周恩来一次最严厉的批评》人民网

这是发生在五七干校内的一件“怪事”!

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建交做前期准备!为了避免消息泄漏,中央下令严密封锁。

可谁成想,五七干校的一名“犯人”,竟然能未卜先知,提前获悉中央的核心机密。

要知道,作为特殊年代的特殊机构,五七干校对内管理十分严格,既然如此,他又是怎么获悉国家大事的,难不成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吗?

这一切,或许还要从一份报纸说起:

1971年7月,五七干校安静得可怕,突然一声凄厉的广播声响彻天际,更诡异的是,随着广播的结束,干校的一间宿舍内,突然传来了一声尖锐的笑声。

顺着笑声的方向,警卫找到了大笑的男人,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昔日的人民日报总编,大名鼎鼎的吴冷西!

因为在特殊年代中触犯大忌,他先是被极左派关在监狱,4年后又被押送到了,人民日报位于河南叶县的五七干校

突如其来的怪笑,让上级感到十分可疑,为了调查清楚,他们紧急提审了吴冷西。然而吴冷西接下来的话,却让在场的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

吴冷西严肃地表示,中美关系将获得重大进展,甚至建交也不是不可能。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指了指天,原来,刚刚广播播放的,正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的公告。

可一不是正式访问,二不是美国总统亲自到访,为何吴冷西就如此肯定,一定是中美建交这样的大事呢?可就在在场众人一头雾水之际,负责提审的领导却是大吃一惊,因为吴冷西的判断竟然丝毫不差。

1971年,随着美国率先放出接触的消息,我国也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并邀请美国派出代表访问。

尽管,基辛格此行是以个人名义,可中美双方都知道,他这是在为中美建交铺路。

为此,中央曾专程下令,要求务必保密基辛格此行的真正目的

以至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干部都不知情,吴冷西一个在押犯人,又是从哪里得知这个绝密消息的呢?

难不成,有人竟然胆大包天,不顾泄密的风险将这个消息偷偷告诉吴冷西吗?

更让人意外的是,吴冷西不仅对自己的猜测斩钉截铁,还言之凿凿地说:

第二天,《人民日报》报道这个消息时,一定会将这个消息,印刷在第一版的右下角,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头版头条。

果不其然, 基辛格访华的消息并没有占据报纸的头版头条,仅仅是在第一版的右下角,简短出现了一小行文字。

这就怪了,五七干校戒备森严,外边的人根本没有机会和在押人员有接触。

就算是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他神通广大,将这个重磅消息告知吴冷西,吴冷西又怎么能算到,人民日报选择在第一版的右下角报道呢?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之际,吴冷西只用一句话,就揭晓了背后真相

原来,吴冷西之所以能未卜先知,竟然是因为他和周总理的一个约定

那么,吴冷西和周总理的约定是什么?

这是最未卜先知的“犯人”,1971年,基辛格为中美建交秘密访华,明明是国家下令封锁的绝密消息,竟然被一个犯人“提前获悉”。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吴冷西还能正确无误地说出,第二天的报纸上如何报道这个消息

事实上,吴冷西的未卜先知,或许还要从之前他和周总理的一个约定说起:

1962年,中国经历了经济困难的时期,随着全国上下全心全力救灾之际,台湾也开始蠢蠢欲动,

中央立马意识到,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蒋介石一定不会如此胆大妄为。

为了探听美国的真实想法,中国派出驻波兰大使馆的王炳南同志,约见美国驻波兰大使馆大使,打听美国的真实意图。

在得知,中国大陆错误以为是美国在背后拱火之后,美国总统肯尼迪当即召开记者发布会,他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在中国两岸问题上持身中立,绝对不会随便站队。

得知美国的态度后,周总理同时安排,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写一篇社论,驳斥台湾的不实言论

然而,周总理的安排,却让身为总编辑的吴冷西犯了难,按理说,像这样的重大国际事件,理所应当,放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可考虑到,肯尼迪这话只是单方表态,我们还要听其言观其行,最终周总理和吴冷西达成一致,将这个新闻放在了第一版的右下角。

既能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同时发生意外时,也不会让我们失去主动性。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凡是事关我国的重要新闻,但是不适合公开宣传的,都会放在第一版的右下角。

如今,基辛格访华的消息同样是如此,虽说,这个消息足够重要,可考虑到控制影响,一定也会放在第一版右下角。

尽管如此,可吴冷西依然知道,基辛格此行,绝对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果不其然,就在一年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正式开始新的阶段。

来源:暮沐教育日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