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嫌妻老,出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妻子下联成经典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4:31 1

摘要:然而当丈夫事业有成之时,她已人老珠黄,遭到嫌弃。碍于面子,丈夫不愿休妻,于是写下一副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想要妻子知难而退,自行离开。

在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个女子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是很难的,

然而在唐代,有这么一位富家千金,为了爱情,毅然决然地嫁给穷小子。

然而当丈夫事业有成之时,她已人老珠黄,遭到嫌弃。碍于面子,丈夫不愿休妻,于是写下一副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想要妻子知难而退,自行离开。

然而这位妻子也不是一般人,竟然巧妙对出下联,让丈夫羞愧难当。

最终,二人重归于好,感情竟然更胜往日。并且还因此诞生了两个词,沿用至今。

在唐朝,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和女皇武则天的大力推广,科举成为了朝廷取士的重要途径。无数寒门子弟靠着科举得以一跃龙门,逆天改命。

慢慢地,在民间形成了尚文的风气。甭管有条件、没条件的家庭,都想方设法让孩子读书识字,想要去搏一搏。

当时就有这么一个青年,名叫麦爱新。他家境贫寒,家中只有半亩薄田,连填饱一家人的肚子都难。但是父母却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不惜借钱送他进私塾念书。

麦爱新深父母的不容易,因此读起书来废寝忘食。虽然他资质平平,但是勤能补拙,他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要不是家里用不起蜡烛,他甚至可以晚上不睡觉。

慢慢地,他在当地有了些名气,人们都知道麦老头家有这么一个儿子,特争气。

当地有家富户,主人人称李员外。李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一个掌上明珠,名叫李婉儿。

对于这个女儿,李员外十分上心。为了为其找个合适的夫君,李员外可谓是操碎了心。家世差的不要,人品不行的也不要,还要有本事、有才华,而且样貌也要出众。

很显然,李员外的要求太高了,显然是在痴人说梦。真要有如此完美的女婿,也轮不到他家闺女呀。

知道的人,这是李员外在找女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皇帝招驸马呢!

于是,李婉儿的婚事一拖再拖。人都20岁了,却迟迟未能嫁人。

在古代,女子十三四岁就可以嫁人了,20岁已经算剩女了。

走投无路的李员外,干脆剑走偏锋,在府上设宴,将当地未婚的青年才俊全都请到府上。让他们比拼才华,而李婉儿则藏在屏风后面,暗中观察。

以李员外的标准,麦爱新这种寒门出身的人他是瞧不上的。但是此时李员外已经慌了神,下请帖的时候根本没管那么多,他看麦爱新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就把他也邀请上了。

当天的宴席上,到场的大多是一些豪强家的纨绔子弟,真正有本事的人没几个。麦爱新因此得以脱颖而出,引起了李婉儿的注意。

加上麦爱新为人老实、淳朴,不像那些纨绔子弟一样油嘴滑舌,博得了李婉儿的好感。李婉儿于是倾心于麦爱新,她告诉李员外,自己非麦爱新不嫁。

李员外好说歹说,李婉儿就是不肯让步。最后李婉儿甚至威胁道:“女儿宁愿终身不嫁,也不想嫁给那么些纨绔子弟。

李员外算是被吓到了,他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真让她就这样孤独终老,李员外自然是不忍心的。

李婉儿见父亲有些犹豫,于是又劝说道:“这麦爱新就是家里穷了些,但是咱家也不缺钱。抛开家世不说,麦爱新也算是一表人才,而且颇有才华。加上为人老实,人品差不了。不要麦爱新,父亲还能找到个比他更好的女婿?”

这话算是戳到了李员外的痛处,他此前就是因为要求太高,才耽误了女儿的婚事。而且女儿说得也有道理,如果不看家世,这麦爱新也也算得上是乘龙快婿。

最终,他同意了这门婚事。在古代,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可是十分少见的。直到成亲当天,麦爱新都觉得自己在做梦,他扪心自问:自己何德何能,能娶到李婉儿这样的富家千金?

不管怎么说,麦爱新也算是抱得美人归。

二人婚后十分恩爱。

对于麦爱新来说,这门婚事他算是高攀了。而且李婉儿可不是一般女子,她不仅知书达理,温婉贤淑。又不像其他大家闺秀那样娇滴滴的,吃不得一点苦。

当初李员外担心女儿到了麦家过苦日子,因此嫁妆给得十分丰厚。此时的麦家也算是小康之家,不过家中不少事情还是要李婉儿这个主母亲力亲为。

要知道,李婉儿当年在家里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做过这些事情?但是他一点大小姐的脾气也没有,悉心照料夫君和公婆。一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

而麦爱新在妻子的帮衬下,学习条件也大为改善。

此时的他不仅吃得好穿得暖,更是晚上点得起蜡烛了。

好在麦爱新并没有安于现状,反而更加废寝忘食地学习。

麦爱新本就有天赋,加上足够勤奋努力,很快就在科场上崭露头角。最终他过五关斩六将,成功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中进士只是第一步,麦爱新想要在仕途上走得够远、够稳,还需要恶补其他东西。比如人情世故,又比如官场上的各种门道。

在这方面,李员外帮了他不少忙。李员外虽然只是地方上的一个小财主,但是人家能有如此身家,世面是见了不少的。别的不说,各种迎来送往、人情世故,以及县衙里的门门道道,包括如何与那些官吏打交道,他都了如指掌。

趁着麦爱新赴任之前,李员外带着他去结识了不少地方上的达官贵人,甚至有幸拜访了本县的几位致仕的朝廷大员。

在古代,人们是很看重同乡之谊。加上李员外的“礼物”送到位了,这几位大人自然不吝赐教,和他讲了不少官场上的规矩、门道。

拜此所赐,麦爱新虽然是个初出茅庐的新科进士,但是他的表现颇为老辣。很多新人踩的坑都被他避开了,加上有人提携,他升迁的速度在一群同年中算是很快的。除去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外,比他升迁快的也就寥寥十几人。

而这十几人皆是家世出众之人,一般人和他们完全没法比。

很快,麦爱新身边便聚集起了一帮同年。这些人都想跟着麦爱新,以便得到一些好处。

随着地位的提升,加上眼界不断升高,此时的麦爱新早就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了。

看着其他同僚一个个左拥右抱,三妻四妾的,麦爱新自然羡慕无比。

在同僚们的劝说下,麦爱新开始打起了小心思。他想要纳妾。

但是每次面对妻子,他硬是开不了口。毕竟他能有今日,全都拜妻子所赐。他觉得纳妾总有些对不起妻子。

于是此事一拖再拖。随着时间推移,一晃又过了数年。此时的麦爱新已经快到了不惑之年。然而他想要纳妾的念头不减反增。

此时的麦爱新官越做越大,而李婉儿由于长期操持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加速了衰老,已经人老珠黄。

麦爱新越看妻子越不舒服,不知从何时开始,他竟然动了休妻的想法。

在古代,休妻是大事,不是想休就能休的。想要休妻,麦爱新必须能证明李婉儿不守妇道。

但是麦爱新哪里有办法证明这点?更何况他现在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真有这种事,他也不能让人知道。

而且李家有恩于他,他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

不过读书人鬼点子就是多,他竟然想到个办法来“劝退”妻子。

他找来一张白纸,唰唰唰地在上面写下了“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十一个大字。然后“不小心”地放在了书桌上。

麦爱新知道,虽然家中有不少仆人,但是帮自己收拾书桌这种事情,妻子总是亲力亲为。到时候她一定会看到这幅上联。

麦爱新想借此暗示妻子:你已经人老珠黄了,不如知难而退,咱们也好聚好散。省得闹得双方都不开心。

一切如麦爱新所料,当天李婉儿就发现了那张纸。看着上面的字迹,李婉儿心如刀割。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了丈夫付出这么多,到头来却是这么个结果。

他很想找丈夫理论一番,但是最终忍住了。因为她明白,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二人就真的无法挽回了。

丈夫这么隐晦地暗示自己,明显就是不想撕破脸,也就是说,对方还顾念着往日的情份。

幸好李婉儿不是普通女子,她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熟读诗书。此时的处境,让她想起了西汉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司马相如也是颇有才华,但是家中贫寒。而卓文君则是富家千金,司马相如在卓文君的帮助下得以飞黄腾达。然而司马相如为了攀上高枝,竟然想要休妻。

后来卓文君赋诗一首,让司马相如想起二人的往昔,最终回头是岸。

看着丈夫的这个上联,李婉儿决定效仿卓文君,用一副下联来挽回丈夫。

只见她拿起笔,思量许久,在小心翼翼地在宣纸上写下十一个小字“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不得不说,这李婉儿也是个才女。她的这副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新粮”谐音“新娘”。就是在提醒夫君,她也曾年轻过,也曾经是新娘子。对方怎么能做出此等喜新厌旧之事?

果然,麦爱新在看到妻子的这副下联后,羞愧难当。往日的一幕幕不由得浮上眼帘。妻子一家对他有再造之恩,自己怎么能如此恩将仇报呢?

于是他将那副对联烧掉,当作无事发生。

这也反映出李婉儿的聪慧。如果她当时一冲动,找麦爱新去理论。那二人恐怕再无和好如初的可能。

对于丈夫的转变,李婉儿十分满意。

这人呀,心情一好,就想做点什么。于是她灵机一动,效仿麦爱新当初的做法,在其书桌上留下了一幅上联“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看到这幅上联,立刻哈哈大笑,妻子这分明是在夸他。他毕竟是个读书人,看到上联,习惯性地就想对出下联。他略微沉思,就写下了“老婆一片婆心”六个大字。

后来不知怎么的,二人破镜重圆的事迹,以及这两副对联都流传开来。而老公、老婆也被人们用来称呼丈夫、妻子,以此来表示二人关系亲密、感情深厚,被人们沿用至今。

来源:月光先生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