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列车缓缓驶入站台,冬日的北风猎猎作响。
张明整了整军装,思绪早已飞向远方的家乡。
“多年不见,母亲的白发又添了几分吧?”他喃喃自语。
站台上人声鼎沸,一个身影却格外熟悉。
“这不是李政委吗?”张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政委微笑着点头:“小张,这么巧,一起回家?”
路上,谈及母亲的艰辛,张明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李政委的眼神忽然变得古怪,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头。
“小兰……”当老宅门前,李政委轻唤一声,张明的母亲呆立当场。
“是你……还活着?”母亲的声音颤抖着,泪水夺眶而出。
张明愕然立在门口,困惑的目光在二人之间来回游移。
命运的安排,竟是如此出人意料,三十年的离别,在这个寒冬里画上了句点。
01
北风呼啸,吹得火车站外的旗帜猎猎作响。
腊月的寒气刺骨,却浇不灭回乡人心中的热情。
张明立在站台边,双手插在军大衣口袋里,目光透过呵出的白气,不停张望着进站口的方向。
熙熙攘攘的人群将他包围,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归心似箭的焦急。
春节前的返乡潮已经开始,火车站内人满为患,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烟火气息和急促的呼吸声。
“火车晚点了二十分钟。”身旁一位老者对同伴抱怨道,声音淹没在嘈杂的候车室内。
张明摩挲着胸前的新军官肩章,心中竟有几分忐忑。
六年前离家时,他还是个青涩的农村小伙子,如今已是部队里的基层军官。
这一路走来,有多少次他在深夜里想起那个朴素的小院,想起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
每每深夜值班,望着天上的星光,他总会想起,在遥远的青山村,母亲是否也在同一片星空下思念着他。
“广播里说再有十分钟车就到了。”旁边一位拖着大行李的汉子大声说道。
张明点点头,向对方报以微笑,随后整理了一下行装。
他的行李并不多,一个军绿色的帆布背包,里面装着给母亲准备的礼物——一条暗红色的羊毛围巾,几盒上好的人参,还有最珍贵的礼物:他的立功证书和提干命令复印件。
这次回家,他要让母亲看到,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孩子,如今已经能够顶天立地,为她挣一份骄傲了。
“张明?真的是你吗?”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这声音熟悉而亲切,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威严感。
张明猛地转过身,看清来人后不由得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李政委!”他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立正站好,右手抬起,向对方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站在他面前的是穿着一身深色便装的李政委,部队里最受官兵爱戴的领导之一。
尽管没穿军装,李政委身上那种军人特有的挺拔气质依然无法掩饰。
“别这么拘束,我们现在都是回家的普通人。”李政委笑着上前,和蔼地拍了拍张明的肩膀。
“政委好!”张明依然紧张,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李政委,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在部队里,李政委始终是个高高在上的存在,平易近人却又令人敬畏。
“你这是要回家探亲吧?”李政委看着张明崭新的军官制服,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张明点点头,有些局促地回答:“是啊,政委,这是我提干后第一次回家,想给母亲一个惊喜。”
“你这次表现得很好,三等功不是那么容易得的。”李政委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莫名的骄傲,“我正好也要回老家处理一些事情,看来我们是同路了。”
张明心中一喜,能与政委同行是他没想到的荣幸。
“政委,我家在青山村,是个挺偏僻的地方,您要去哪儿?”
“我这次是去县城办点事。”李政委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不过先别管这些,车快来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等吧。”
两人穿过拥挤的人群,在候车室的角落找到了两个并排的座位。
张明小心翼翼地放下背包,不停地用余光打量着李政委。
在部队的六年时间里,李政委一直是他心目中最敬佩的军官之一。
为人正直,关心下属,军事素养过硬,是所有年轻军人学习的榜样。
“听说你前段时间刚立了三等功?”李政委打破了沉默,语气自然而亲切。
张明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是的,政委,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别这么说,救出被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疏散人群,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李政委认真地说,“你是我们部队的骄傲。”
张明脸上泛起了红晕:“都是首长们平时严格要求的结果。”
“你家里人知道这个好消息了吗?”
提到家人,张明的眼中闪过一丝柔软的光芒:“还没告诉母亲,想亲自回去和她说。”
李政委点点头,目光变得深邃:“你父母一定很为你骄傲。”
“就我母亲一个人,”张明轻声回答,“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李政委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凝固,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件事。”
“没关系,政委。”张明摇摇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习惯了没有父亲的生活。”
02
两人之间的谈话因为这个话题而短暂地陷入了沉默。
张明看了看表,距离列车进站还有一段时间,便主动找话题:“政委,您是第一次去我们县城吧?”
李政委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追忆:“不是,以前去过,只是很久了。”
“是出差吗?”张明好奇地问道。
李政委微微一笑:“算是吧,执行任务路过,在那儿住了一段时间。”
“那您对我们那儿有什么印象?”
“山清水秀,人情味浓。”李政委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柔,似乎沉浸在某种美好的回忆中,“尤其是青山村,风景特别好。”
张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政委,您去过我们村?”
李政委像是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有些慌乱地解释道:“哦,是路过时看到的,村名很有特色,所以记住了。”
张明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反而因为政委知道自己家乡而感到亲切。
“是啊,我们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确实不错,就是条件差了点。”
“现在好多了吧?”李政委问道,“这些年农村变化很大。”
张明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多了,通了水泥路,装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比我小时候强多了。”
“你母亲一个人把你拉扯大,一定不容易。”李政委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
提到母亲,张明的眼眶有些发热:“是啊,她一个人吃了很多苦。”
“能和我说说你母亲的事吗?”李政委的声音变得柔和,带着一种难以察觉的期待。
张明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深远:“我母亲叫张小兰,今年五十出头了,是村里最能干的女人。”
李政委听到这个名字,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但脸上却保持着平静的表情。
“父亲去世后,家里就全靠她一个人。”张明继续说道,“她什么活都干过,种地、织布、打工,就是为了把我养大供我上学。”
“她一定是个坚强的女人。”李政委轻声说道。
张明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最困难的时候,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去镇上卖豆浆,晚上十点多才回来,赚的钱全部用来供我读书。”
李政委的眼神变得复杂,有心疼,有愧疚,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你是她的骄傲。”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张明苦笑了一下:“我只希望能让她晚年过得好一点,不要再那么辛苦了。”
广播里响起了列车即将进站的通知,候车室里的人群开始骚动。
两人起身,拿起行李,跟随人流向站台移动。
站台上寒风凛冽,人们裹紧了衣服,搓着手等待列车的到来。
远处,一盏明亮的灯光划破黑暗,列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
“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向前挤了一步。
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车窗里透出温暖的灯光,映照在每个人期待的脸上。
“走吧,小张,”李政委拍了拍张明的肩膀,“咱们回家。”
这句“咱们回家”让张明心头一暖,感受到了军人之间那种特有的亲切感。
随着人流登上列车,两人幸运地发现自己的座位竟然相邻。
列车启动后,窗外的景色逐渐模糊,车厢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温暖。
张明从背包里取出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他在部队读过无数遍的一本书。
“保尔·柯察金,好榜样。”李政委看了一眼书名,笑着说道。
张明点点头:“是啊,我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想起保尔的坚强。”
李政委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黑暗,轻声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坚持,重要的是能否坚守本心。”
“政委,您这次回家是?”张明有些好奇地问道。
李政委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去看一些老朋友,处理一些积压多年的事情。”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让张明不敢再多问。
夜色渐深,列车在轨道上有节奏地前行,车厢里的乘客大多已经进入梦乡。
张明靠在窗边,望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思绪飘向了远方。
“你在想什么?”李政委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张明微微一笑:“在想母亲看到我现在的样子,会有多高兴。”
“她一定会为你骄傲的。”李政委肯定地说。
列车继续前行,两人断断续续地交谈着,话题从部队生活到故乡变化,再到未来的打算。
03
张明发现,离开了部队的环境,李政委竟是个这么平易近人的长辈,谈吐幽默,见解深刻,让人不自觉地想亲近。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李政委问道,“继续在部队发展?”
张明点点头:“是的,我希望能成为像您这样的好军官,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李政委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会比我强得多,我看好你。”
这句肯定让张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能得到政委的认可,是多少年轻军官梦寐以求的事情。
夜色渐深,车厢里的灯光调暗了,大多数乘客都已进入梦乡。
张明和李政委也不再交谈,各自闭目养神。
张明的思绪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次回家,他有太多的话想对母亲说,有太多的感激和愧疚想表达。
六年来,他只回过一次家,那还是在新兵结束后的短暂探亲。
之后因为训练和任务,一直没能回去,只能通过书信和偶尔的电话与母亲保持联系。
每次通话,母亲总是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安心工作,不要挂念。
但张明知道,农村的生活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一个上了年纪的单身女人而言。
他暗自发誓,这次回去后,一定要好好陪陪母亲,给她带去欢乐和安慰。
不知不觉中,他竟然睡着了,直到列车广播里响起了到站的通知,才被惊醒。
“到了。”李政委已经整理好了行装,看着窗外逐渐清晰的县城轮廓。
张明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感觉列车正在减速。
窗外的景色变得熟悉起来,那是他魂牵梦绕的家乡。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越过远山,为整个县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列车缓缓驶入站台,刺耳的刹车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张明的心跳加速了,六年的军旅生涯,无数次的训练和任务,磨练了他的意志和体魄,却无法消除此刻的紧张和期待。
“回家了。”他轻声自语道,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李政委微笑着看着他,眼中也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是啊,回家了。”
两人跟随人流走下列车,站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迎接亲人的当地人。
刺骨的寒风夹杂着家乡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张明不禁深吸一口气。
“好冷啊,”他搓了搓手,呵出一口白气,“比我们那儿还冷。”
李政委点点头:“北方的冬天就是这样,特别是清晨。”
两人走出车站,站在县城的街头,张明环顾四周,发现家乡在这六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条路拓宽了,”他指着眼前的大道说道,“以前只有这么窄。”
他用手比了个距离,脸上满是惊讶。
“发展挺快的,”李政委点点头,“全国都在进步。”
“政委,您是住县城还是要去别的地方?”张明问道,心中有些不舍。
这一路的旅程,让他对李政委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只是那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长辈。
李政委似乎在犹豫什么,最终还是开口道:“我想先送你回家,然后再去办我的事情。”
张明顿时受宠若惊:“这怎么行,政委,您太客气了,我自己能回去。”
“没关系,”李政委微笑着说,“我也想看看你生活的地方,顺便看看农村这些年的变化。”
张明心中感动,但还是有些担忧:“可是我们村有点偏僻,路不太好走。”
“军人的脚步什么地方走不到?”李政委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吧,找个车过去。”
两人在县城的汽车站询问了去青山村的班车,得知要等两个小时后才有一班。
“要不我们坐摩托车?”张明提议道,指着路边停着的几辆摩托出租车。
李政委点点头:“也好,这样更方便些。”
他们找了一辆看起来较为可靠的摩托车,和司机讲好价钱后,一起坐上了车。
摩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寒风呼啸,吹得人脸颊生疼。
张明用身体为李政委挡着风,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一路上,他不停地向李政委介绍着路边的景色和村庄的变化。
“那边是我上初中的学校,”他指着远处一座红砖楼房说道,“以前只有一层,现在都三层了。”
“那片是新修的水库,解决了几个村的灌溉问题。”
“这条公路是三年前才修的,以前都是泥路,下雨天根本没法走。”
李政委静静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询问一些细节,眼中的神色越来越复杂。
04
摩托车爬上一个山坡,翻过山顶,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坐落在山脚下的小村庄映入眼帘。
“到了,那就是我们村。”张明指着前方的村庄,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青山村依山傍水,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条小河的两岸。
虽然是寒冬,村子里仍有几处炊烟袅袅,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摩托车沿着村道前行,路上不时有村民向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好多人都认不出我了。”张明笑着说,“六年不回来,变化太大了。”
李政委并未回应,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眼神中充满了难以形容的复杂情感。
“就快到了,”张明指着前方一个小院说道,“那个就是我家。”
那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土墙青瓦,门前种着几棵柿子树,虽然现在没有叶子,但仍能看出主人的用心打理。
院墙不高,从外面可以看到院子里晾晒的衣物和堆放的柴火。
摩托车在小院前停下,张明付了车钱,拿起行李,向自家走去。
李政委跟在他身后,脚步突然变得迟疑,似乎在犹豫是否应该继续前行。
“政委,您怎么了?”张明回头问道。
李政委摇摇头:“没事,只是有点累了。”
张明推开院门,兴奋地喊道:“妈!我回来了!”
院子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晾晒衣物,听到声音转过头来。
那是一位头发略显花白的中年妇女,脸上的皱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但一双眼睛依然明亮有神。
“明儿?”她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手中的衣服滑落在地上,“真的是你?”
“是我,妈!”张明快步上前,一把抱住了母亲。
这一刻,所有的军人训练带来的坚毅和克制都化为乌有,他只是一个思念母亲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
“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就回来了?”张小兰拍了拍儿子的背,眼中泛起了泪光,“都长这么高了,还这么瘦。”
张明松开母亲,笑着擦去她眼角的泪水:“想给您一个惊喜。”
就在这时,张小兰注意到了站在院门口的李政委。
她的笑容凝固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双手不自觉地捂住了嘴巴,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李政委站在那里,表情同样复杂,目光中包含着太多说不出的情感。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感。
张明困惑地看着母亲,又看看李政委,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妈,这是我们部队的李政委,在火车站偶遇的,他非要送我回来。”张明解释道,想打破这尴尬的局面。
但两人似乎都没有听到他的话,依然保持着对视的姿态,仿佛时间在他们之间凝固了。
“小兰……”李政委轻声呼唤,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
张小兰的双手捂住了嘴,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是你……还活着?”她的声音颤抖着,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张明愣在了原地,困惑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妈,您认识李政委?”
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氛围,时间仿佛停滞了。
张小兰踉踉跄跄地后退了几步,靠在门框上,似乎随时都会晕倒。
李政委上前一步,想要搀扶她,却又犹豫着停下了。
“这么多年了……”张小兰的声音带着哭腔,“你为什么不回来?”
李政委低下了头:“我不能……”
张明完全被眼前的一幕搞糊涂了。
“妈,李政委,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小兰深吸一口气,似乎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明儿,先进屋吧,天冷。”
她转身进了屋,李政委和张明跟在后面。
屋内简朴但整洁,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
张明把行李放在一旁,困惑地看着母亲和李政委。
两人都沉默着,空气仿佛凝固了。
张小兰倒了两杯热水,手仍然在颤抖。
“你们路上累了吧,喝点水。”她的声音尽量保持平静,但眼中的泪水却出卖了她的情感。
张明接过水杯,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
“妈,您和李政委是……”
张小兰打断了他:“明儿,你先歇一会儿,我和……李政委有些话要说。”
张明虽然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起身走向自己的房间。
在关门之前,他看到母亲和李政委相对而坐,眼中都包含着太多复杂的情感。
张明关上门,但耳朵却贴在门上,想偷偷听他们在说什么...
“你还活着……这些年……”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
“小兰,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李政委的声音低沉而痛苦。
“二十五年了,李峰,二十五年!”母亲的声音突然提高,“你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吗?”
05
李峰,张明从未听过这个名字,但从他们的对话中,他隐约猜到了什么。
“我每天都在思念你,每天都在后悔当初的决定。”李政委的声音中充满了愧疚。
“那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让我和儿子以为你死了?”
张明的心跳加速,手心冒出了冷汗。
“任务,国家机密,我不能说……”李政委的解释听起来很无力。
“二十五年的任务?”母亲的声音中带着讽刺,“就算任务结束了,你也没有回来找我们。”
“我以为你会恨我,会另嫁他人……”
“我恨过,但更多的是思念。”母亲的声音软了下来,“明儿这些年一直以你为榜样,参军就是为了像你一样。”
张明的眼眶湿润了,他想起了母亲这些年来讲述的关于父亲的故事。
“他知道真相吗?”李政委问道。
“不知道,我只告诉他你是为了完成任务牺牲的。”
又是一阵沉默。
“他今天会知道真相吗?”母亲轻声问道。
李政委叹了口气:“不知道是不是合适的时机……”
张明再也忍不住了,推开门走了出去。
“什么真相?”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您是谁?和我母亲又是什么关系?”
李政委和张小兰都惊讶地看着他,一时语塞。
张明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心中已有了猜测,但又不敢确认。
“明儿……”母亲最先开口,“有些事,我们本来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你。”
张明走到桌前,定定地看着李政委。
“您是我父亲,对吗?”
李政委没有立即回答,但眼中的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张小兰轻轻抓住了张明的手:“明儿,别激动,听我们解释。”
张明感到一阵眩晕,扶着桌子坐了下来。
“这么多年,您一直活着,却从未回来看过我们?”
李政委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张小兰打断了他:“明儿,你父亲当年执行的是一项特殊任务,必须假死离开,这是国家机密。”
张明摇摇头,难以接受这个解释。
“任务结束后呢?为什么不回来?”
李政委深吸一口气:“任务结束后,我已经以另一个身份在部队工作多年,有太多的顾虑和无法解释的事情。”
“所以您就这样放弃了我们?”张明的声音中带着指责。
“不是放弃,”李政委辩解道,“我一直在关注你们,你的入伍、训练、立功,这些我都知道。”
张明愣住了:“所以我的提干……”
李政委摇摇头:“不,那完全是你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我从未干涉过。”
室内再次陷入沉默,三人各怀心事。
张小兰起身去厨房准备晚饭,留下父子两人独处。
“为什么现在才出现?”张明问道,声音冷静了许多。
李政委看着桌面:“我这次是专程来找你们的,没想到在车站就遇见了你。”
“是因为我立功提干了,所以您才想认我这个儿子?”张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李政委痛苦地摇头:“不是的,明儿,我一直想回来,只是一直没有勇气面对你们。”
张明冷笑一声:“一个军人,竟然会缺乏勇气?”
李政委没有反驳,只是沉默地承受着儿子的指责。
“你有权利恨我,但请不要恨你母亲,她这些年太不容易了。”
张明的眼中闪过一丝动摇:“我从未恨过母亲,她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李政委点点头:“她确实是,比我想象的还要坚强。”
张小兰从厨房出来,看到两人还在谈话,就没有打扰,又回到了厨房。
“那现在您准备怎么办?”张明问道,“突然回来,然后又像过去二十多年一样消失?”
李政委摇摇头:“不,我申请了退役,想回来补偿你们这些年的亏欠。”
张明露出惊讶的表情:“您要退役?”
“是的,我已经服役足够长的时间了,是时候回归家庭了。”
张明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相和父亲的决定让他一时无法接受。
“给我一些时间,我需要好好想想。”他最终说道。
李政委点点头:“我理解,这对你来说太突然了。”
张小兰端着饭菜走了出来,脸上的表情比之前平静了许多。
“吃饭吧,凉了就不好了。”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三人围坐在桌前,气氛依然有些尴尬。
“明儿,来,尝尝你最爱吃的红烧肉,我特意做的。”张小兰夹了一块肉放到张明的碗里。
06
张明看着母亲疲惫而又坚强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楚。
“妈,您瘦了。”他轻声说道。
张小兰笑了笑:“哪有,现在生活好了,吃得也好。”
李政委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愧疚和悔恨。
“小兰,你的手艺还是这么好。”他试图缓和气氛。
张小兰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给两人添饭。
饭桌上的沉默让气氛更加凝重,只有筷子碰触碗盘的声音在房间内回荡。
吃完饭后,李政委起身告辞:“天不早了,我先回县里住一晚,明天再来看你们。”
张小兰点点头,没有挽留的意思。
张明也没有说话,只是站起来送李政委出门。
当两人走到院子里时,李政委转身看着儿子。
“明儿,无论你能否原谅我,我都希望你知道,我为你感到骄傲。”
张明的表情有些松动,但还是保持着距离。
“谢谢,首长。”他依然用官方的称呼。
李政委苦笑了一下,没有纠正他。
“你妈妈这些年不容易,好好陪陪她。”
张明点点头:“我会的。”
李政委最后看了一眼小院,转身离去。
张明站在院子里,望着李政委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当他回到屋内时,发现母亲正坐在桌前,静静地翻看着一个旧相册。
“妈,您没事吧?”他轻声问道。
张小兰抬起头,眼中含着泪水,但脸上却带着微笑。
“没事,就是想起了以前的事情。”
张明在她身边坐下,看着相册中那些泛黄的照片。
“您当初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
张小兰叹了口气:“一开始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告诉你,后来是怕你会恨他。”
张明沉默了一会儿:“您恨他吗?”
“恨过,”张小兰的声音很轻,“但更多的是思念和担忧。”
张明指着相册中的一张照片:“这就是您和他的合影吗?”
照片中,年轻的张小兰靠在一个英俊军人的肩膀上,两人笑得那么甜蜜。
“是啊,那时候我们刚结婚不久,他还没有接到那个特殊任务。”
张明仔细端详着照片中的男人,那确实是年轻时的李政委。
“您这些年一直都知道他还活着吗?”
张小兰摇摇头:“不,我也以为他真的牺牲了,直到今天看到他,我才知道真相。”
张明握住母亲的手:“这些年,您一个人太不容易了。”
张小兰笑了笑:“有你在,我就很幸福了。”
母子俩继续翻看着相册,张小兰讲述着过去的那些故事,这一次,没有了隐瞒,只有真实。
夜深了,张明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今天发生的一切太过突然,让他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他想起了母亲这些年来的艰辛,想起了李政委今天的愧疚,想起了自己这些年对父亲的想象。
真相,比他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第二天一早,张明就被敲门声惊醒。
他揉了揉眼睛,走到门口,发现李政委已经站在院子里。
“这么早?”张明有些意外。
李政委点点头:“有些话想和你单独说。”
张明看了看还在熟睡的母亲,轻轻关上门,跟着李政委走出院子。
两人沿着村道慢慢走着,晨曦中的村庄宁静而美丽。
“昨晚考虑得怎么样了?”李政委问道。
张明没有直接回答:“我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政委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二十五年前,我接到一项特殊任务,需要以'牺牲'的名义离开,进入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
“什么任务需要这么大的牺牲?”张明问道。
李政委摇摇头:“具体内容现在依然是机密,我不能告诉你。”
张明冷笑一声:“二十五年了,还是机密?”
“有些事情,即使过了一辈子也不能公开。”李政委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两人走到了村口的小河边,李政委停下脚步,看着远处的山峦。
“离开前,我本想告诉你母亲真相,但上级不允许,怕信息泄露。”
“那任务结束后呢?”
“十年前任务结束,但我已经以李政委的身份在部队工作多年,回归原来的身份意味着很多事情需要解释。”
张明摇头:“这不是理由,您本可以找到我们。”
“是的,我本可以,但我害怕面对你们,害怕看到你们眼中的失望和愤怒。”李政委承认道。
张明沉默了,这个理由他可以理解,但仍然难以接受。
“那现在为什么决定回来?”
07
李政委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张明。
那是一张张明在部队训练时的照片,他正在进行障碍训练,满身泥泞但眼中充满坚毅。
“我一直在关注你,从你参军那天起。”李政委的声音中带着骄傲,“看着你成长,看着你变得优秀,我既自豪又惭愧。”
张明看着照片,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
“是谁给您的照片?”
“部队里的老同志,知道你是我儿子的人很少,但也有几个知情的。”
张明将照片还给李政委:“所以,现在您打算怎么办?”
“我申请了退役,想回到你们身边,弥补这些年的亏欠。”李政委的语气坚定,“当然,前提是你们愿意接纳我。”
张明没有立即回答,两人沿着河边继续走着。
晨光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好像无数的星星在闪烁。
“您知道吗,”张明突然开口,“我小时候经常在这条河边等您回来。”
李政委的眼眶湿润了:“我不知道……”
“母亲告诉我,您只是去执行任务,总有一天会回来。”张明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就在这里等,每天傍晚,等到天黑才回家。”
李政委无言以对,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
“后来我长大了,知道死人是不会复活的,就不再等了。”张明继续说道,“但每次看到别人家的父子一起钓鱼、一起劳动,我的心里都会很羡慕。”
李政委低着头,无法直视儿子的眼睛。
“明儿,对不起,我欠你和你妈太多了。”
张明深吸一口气:“我不知道能不能原谅您,这需要时间。”
李政委点点头:“我理解,我会等,无论多久。”
两人站在那里,沉默着,各自心怀复杂的情感。
晨光渐渐变得明亮,村里开始有了嘈杂的人声。
“回去吧,妈应该醒了。”张明说道。
两人转身向村子走去,步伐不再那么沉重。
当他们回到院子时,张小兰已经在准备早饭。
“你们去哪儿了?我醒来没看到人,还以为你们……”她的声音中带着担忧。
“没事,妈,我们去河边走了走,聊了聊。”张明安慰道。
张小兰松了口气,看了看两人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饭马上好,先坐会儿吧。”
李政委走进厨房:“我来帮你。”
张小兰有些惊讶,但没有拒绝。
张明看着厨房里父母并肩忙碌的身影,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这是他从小就幻想过的场景,如今却以这种方式实现了。
早饭后,三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气氛比昨天轻松了许多。
“你们村子这些年变化挺大的。”李政委环顾四周说道。
张小兰点点头:“是啊,特别是这两年,通了自来水,修了水泥路,生活方便多了。”
“妈一个人把这个家收拾得很好。”张明自豪地说。
李政委看着简朴却整洁的院子,眼中充满了敬佩。
“小兰,你真的很了不起。”
张小兰低下头,脸上泛起了红晕:“都是为了明儿,想给他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李政委看着儿子,眼中满是骄傲:“他现在很出色,是部队的骄傲。”
张明有些不好意思:“都是部队培养的结果。”
三人继续聊着,话题从村里的变化到张明在部队的生活,再到未来的计划。
气氛渐渐变得融洽,仿佛多年的隔阂正在慢慢消融。
“对了,明儿,”张小兰突然想起什么,“你的行李里不是说有礼物吗?”
张明这才想起自己带回来的东西,赶紧起身去拿。
他从行李中取出了给母亲准备的围巾、营养品,以及最重要的立功证书复印件。
“妈,这是我给您买的围巾,冬天戴上暖和。”
张小兰接过围巾,爱不释手地抚摸着:“真好,真暖和。”
“还有这些营养品,您一定要按时吃。”
张小兰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
最后,张明拿出了立功证书的复印件:“妈,这是我的立功证书,我成为军官了。”
张小兰接过证书,手微微颤抖,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好儿子,妈为你骄傲!”
李政委在一旁看着,眼中同样闪烁着泪光。
“明儿,我也为你骄傲。”他轻声说道。
张明看着父母眼中的骄傲和喜悦,心中的坚冰开始融化。
“这都是您们的功劳,”他说道,第一次将李政委也包括在内,“是您们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李政委惊讶地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感激。
中午时分,村里的邻居听说张明回来了,纷纷前来探望。
“小明回来了啊,还当官了,真了不起!”
“听说还立了功,是咱们村的骄傲!”
“这军装穿着多神气啊,像极了你爸年轻时的样子!”
最后一句话让现场的气氛有些尴尬,但李政委很快化解了。
“是啊,儿子比父亲强多了,我们这一代人都为他们感到骄傲。”
邻居们也没多想,继续热情地交谈着。
张明看着李政委圆滑的应对,心中暗自佩服。
来源:九申体育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