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是否总在饭后感到“烧心”,胸口火辣辣的?或是突然被涌到嘴里的酸水呛得措手不及?别再以为这只是简单的胃肠道不适,很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背后“作祟”。
您是否总在饭后感到“烧心”,胸口火辣辣的?或是突然被涌到嘴里的酸水呛得措手不及?别再以为这只是简单的胃肠道不适,很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背后“作祟”。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胃内容物(包括胃酸和食物)异常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和黏膜损伤的消化系统疾病。有些患者的反流物甚至可以到达咽喉和口腔,导致食管外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症状?
🌟 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气喘,容易被误诊为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
🌟 咽喉问题:喉咙干痛、声音嘶哑,反复按“慢性咽炎”治疗效果不佳;
🌟 胸部不适:胸痛类似心绞痛,但心血管检查正常;
🌟 口腔问题:口腔问题如口臭、蛀牙频繁发生。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种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食管下括约肌“失职”
食管下括约肌是连接食管和胃的“守门人”,正常情况下它紧紧闭合,能阻止胃酸、胃内容物反流。可一旦它出现松弛或功能障碍,“大门”关不紧,胃酸就会“趁虚而入”,向上反流到食管甚至更上游的部位。
2. 不良生活习惯“推波助澜”
很多日常习惯会悄悄加重反流风险:比如暴饮暴食、三餐不规律,让胃里负担过重;偏爱辛辣刺激、高油高糖食物,或是长期吸烟喝酒、喝咖啡浓茶,都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多;还有人喜欢吃完就躺,给胃酸反流创造了“便利条件”。
3. 精神因素“添乱”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会打乱神经功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空。胃里的食物和胃酸排不出去,压力增大,自然更容易出现反流。
如何科学治疗?
第一步:先排查
如果有长期胸痛、咳嗽等不适,且治疗后没效果,建议这样做:
(一)先去相关科室排查:先到呼吸科、心内科检查,排除哮喘、慢性咽炎、冠心病等常见疾病;
(二)转专科评估:若其他科室治疗无效,及时转去消化科或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门诊;
(三)必要时做这些检查:
👉 食管反流监测(多通道阻抗-pH监测):能查出酸性、非酸性反流,判断反流和症状的关系;
👉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评估食管动力和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为治疗和手术做准备;
👉 消化内镜: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是否受损,看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
👉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通过透视看食管排空和反流情况,还能发现食管裂孔疝;
👉 问卷评估:医生可能会用GERD问卷、Hull气道反流问卷,评估症状和咳嗽敏感性;
👉 试验性治疗:短期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等药物,若症状缓解,也能辅助确诊。
第二步:分阶段治疗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系统工程”,目标不只是缓解症状,还要修复食管、预防复发,主要分3个层面:
(一)生活管理:基础且重要,长期坚持才有效
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做好这些能大大减少反流:
✅ 吃对食物:避免辛辣、酸甜、油腻食物,少吃柑橘、杨梅等酸性水果,可适当喝苏打水等弱碱性饮料;
✅ 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吃七分饱,细嚼慢咽,睡前3小时不进食;
✅ 调整睡眠姿势:睡觉时把床头抬高15-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
✅ 适当运动:饭后别马上平躺或弯腰,适量运动能促进消化,但别做太剧烈的运动。
(二)药物治疗:规范用药是关键,切勿擅自调整
药物是治疗的核心手段,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这4类,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请不要自行加减量或停药。
(三)手术治疗:特定情况可考虑,不是人人需要
如果药物控制不好、无法长期服药,或反流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手术:
内镜下治疗:在内镜下实施射频消融术,有效减小身体创伤;
胃底折叠术(微创手术):用腹腔镜手术,把胃包绕在食管周围,再造一个“高压阀门”;
磁环括约肌增强术:置入“磁力环” 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
医生特别提醒:
胃食管反流病看似常见,但长期不重视,会损伤食管黏膜,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如果您有餐后、平躺时加重的咽喉不适、烧心等症状,别再不当回事,及时去消化科或胃食管反流病专科就诊,让医生为您定制诊疗方案,早日找回 “舒畅” 的肠胃!
本文作者
杨光华 主治医师
胃肠肿瘤外科一科
擅长胃肠肿瘤、胃食管反流、肠梗阻、肛周脓肿、减重、甲状腺结节及肝胆疾病等微创治疗。
陈 帅 医 师
胃肠肿瘤外科一科
擅长胃肠道肿瘤、急腹症、各种疝的诊治,风胖减重及消化道系统良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审稿专家
王长友 主任医师
胃肠肿瘤外科中心兼一科主任
出诊信息:周一、周二上午,门诊四层16号诊室
擅长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的微创手术,结直肠癌、胃癌以及以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等。
文中部分图片由AI生成
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使用
煤医院区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