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Robotaxi,地平线生态位再进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9:03 1

摘要:9月11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地平线与哈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和需求,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共同打造行业标杆产品。

Robotaxi赛道又迎来新玩家,地平线与哈啰携手入场。

9月11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地平线与哈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和需求,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共同打造行业标杆产品。

此次合作,是地平线前瞻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标志着地平线智驾技术基座全面赋能L2到L4全域场景。

根据发布会信息,哈啰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Hello Robot1)正式亮相,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前装车型量产,2027年部署超5万辆面向全球的Robotaxi车型。

地平线将为哈啰Robotaxi车队自动驾驶软硬件提供技术底座支持。

01

强强联合,地平线技术赋能Robotaxi运营商

地平线与哈啰联手,可以说是凭借各自的产业“资源位”强强联合。

哈啰背靠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形成了“资本+技术+场景”的三角支撑,蚂蚁集团在AI大模型、强化学习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技术积累;

宁德时代则提供智能滑板底盘和电池技术,确保了车辆硬件的可靠性和集成效率;

哈啰自身拥有超8亿注册用户和破亿月活的出行生态,涵盖共享单车、电动车、顺风车、网约车等多业务场景,不仅能为其Robotaxi业务导流,还能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和实时运营反馈。

地平线的加入刚好为这一联盟补足了智驾技术短板。作为中国智驾科技领军企业,地平线凭借软硬全栈技术的积累与量产经验,已构建起适配Robotaxi落地需求的技术基座。

算力层面,征程6P可提供560TOPS的强大算力,并通过弹夹式模块化系统可实现千TOPS级组合算力,满足多传感器融合与大模型应用需求;

算法层面,地平线基于一段式端到端架构打造了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即将在奇瑞星途ET5上首发量产,这套系统在demo版体验阶段已经收获业内较高评价和认可。

征程6P与HSD进行系统级的软硬协同优化,能够保障高算力冗余的同时精简系统结构,有效缩短开发周期、降低集成成本,这将极大优化Robotaxi的核心软硬件系统成本,为商业化落地打下基础。

此外,依托在辅助驾驶领域千万级出货量的积淀,地平线已形成业界领先的“技术-产品-量产”完整业务闭环,能够将L2+场景的算法、数据与工程经验高效迁移至L4级场景,可面向Robotaxi应用需求持续优化系统表现,并实现技术的快速复制与规模化落地。

基于此,地平线与哈啰将就L4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及技术展开合作。

具体来看,包括L4级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车规级域控制器及配套硬件,以及端到端的系统集成与量产验证。

02

坚定渐进式路线,L4绕不过扎实的工程积累

Robotaxi是L4自动驾驶技术验证和商业验证的最佳试验土壤,布局Robotaxi赛道一直存在着两种技术路线:

一种是跨越式路线,以法规和系统驱动,从L3/L4核心技术出发,构建符合全球标准的产品体系,强调系统架构的完备性、基础设施的适配能力以及功能安全与监管机制,以稳健合规构建核心竞争力;

另一种是渐进式路线,以用户体验驱动,从L2辅助驾驶起步,通过真实场景数据迭代验证,持续完善安全与监管策略,依托海量场景数据和功能闭环逐步覆盖城区和长尾场景,以快速迭代与扩展能力赢得市场。

两种路线争议已久,地平线、特斯拉等玩家是渐进式路线的核心代表。在此次外滩大会上演讲上,地平线总裁陈黎明也分享了背后的思考。

他谈到,提升智驾系统的能力上限和场景泛化,核心要素就是算法、算力、数据,再加上工程能力,因为只有通过工程能力,才能把技术真正变成用户爱用的产品,这 “3+1” 核心能力缺一不可。

L2看似是走弯路,但是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以及扎实的工程化能力,这是L4玩家无法比拟的。

因此,“渐进式路线是实现L4的更优路径,扎实的L2基础能力是实现L4必经之路。从L2出发通过海量数据迭代拓展ODD边界,叠加系统冗余逐步实现L4能力,可显著降低单车投入、提升ROI。”

同样坚持渐进式路线的特斯拉,其Robotaxi业务的快速进展,就是最好的例证。依托百万级智驾量产车的积累,特斯拉在今年6月正式推出Robotaxi车队,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启动了试点运营服务。

此后,特斯拉在奥斯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服务区域扩展,截至8月下旬,其服务区域已从最初的约20平方英里扩大至约171平方英里,在面积上暂时超过了竞争对手Waymo在当地的服务范围。

关于L3落地,陈黎明认为,目前看到的L3还是传统定义的水平,使用范围很小,这对于用户来讲没有太大价值,同时车企又增加很大的硬件成本。从投资和用户价值来讲,投资回报率都非常低,这正是目前L3落地面临困境的原因。

地平线认为,L3应该是在L2全场景辅助驾驶的基础上,增加具有受限但清晰ODD边界的L4功能的智能产品。

在规定的ODD内,用户能够充分体验L4、 L3的脱手功能,同时在边界之外,用户还能享受到L2+或者城区NOA带来的便利。

03

Robotaxi市场潜力巨大,地平线将与多家运营商展开合作

Robotaxi是L4级自动驾驶的重要应用和商业化场景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纵观全球市场,Robotaxi赛道整体进展呈现出中美领跑、技术路线分化、商业化加速且全球化布局深化的特点,头部玩家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运营的关键阶段。

美国市场,以Waymo和特斯拉为主要代表。

Waymo车队规模约1500辆,主要在凤凰城、旧金山、洛杉矶和奥斯汀运营,周订单量已达25万单,并计划在2026年将服务扩展至更多城市。

特斯拉已于今年6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启动了Robotaxi试运营,初期投入约10-20辆Model Y。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2026年计划实现数百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运营。

中国Robotaxi市场以创业公司为主导,地平线与哈啰携手入局之前,赛道头部企业主要有萝卜快跑、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等。

根据瑞银报告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Robotaxi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将达到1830亿美元,届时全国将有约400万辆Robotaxi投入运营。

政策标准层面也传来利好消息,将为L2到L4的进阶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期印发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将为L3级车型生产准入提供窗口。

地平线判断,2025年是城区辅助驾驶规模爆发的拐点之年,地平线预判智能驾驶未来三年实现hands off,五年实现eyes off,十年实现minds off。

在这场产业变革的漫漫征程中,地平线给自己的产业定位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者。

即以HSD为平台,提供“芯片+算法+平台+场景系统”的标准化能力,赋能整车厂和运营平台实现规模化复制,成为各方连接的通用接口,生态系统的技术底座。

地平线表示,今年下半年开始将会和Robotaxi领域的多家运营公司展开合作。

HSD+征程6的软硬技术系统,既可以打包给运营商使用,也可以赋能L4解决方案商基于征程6系列平台灵活开发,前者正是地平线与哈啰合作模式,后者也已有落地案例。

地平线技术方案已覆盖低中高阶智驾场景,此次为Robotaxi运营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合作,则是其向L4场景+城市系统+多车协同的升级延伸。

这意味着地平线的智驾产业生态位再次进阶,估值锚向更高天花板。

来源:Xauto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