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早期阶段,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于2010年6月正式签署,旨在通过降低关税壁垒,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协议早期收获清单中,大陆对台湾地区的539项产品实施关税减让,而台湾地区对大陆267项产品开放。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早期阶段,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于2010年6月正式签署,旨在通过降低关税壁垒,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协议早期收获清单中,大陆对台湾地区的539项产品实施关税减让,而台湾地区对大陆267项产品开放。
这种安排并非对等交换,而是大陆基于推动两岸融合的战略考虑,提供更多优惠空间。协议实施后,两岸贸易额迅速攀升,从2010年的约1450亿美元,到2019年接近2500亿美元。
台湾地区电子产品、农产品出口大陆获益明显,许多台湾地区企业借助这一通道扩大市场份额。这样的政策设计,不只是经济让利,更是希望通过经贸纽带,拉近两岸距离,避免外部势力过度介入。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中美关系从合作转向竞争,两岸经济互动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转变。美国自2018年起发动贸易摩擦,针对大陆高科技产业实施出口管制,并推动供应链重组。
这让大陆必须重新评估对台经济政策的定位。过去,惠台措施如关税优惠,曾被视为稳定两岸关系的工具,帮助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入大陆市场。但当台湾当局加强与美国的经济捆绑,推动“新南向政策”分散出口依赖时,这种单向优惠的可持续性开始受到质疑。
2022年,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顺差高达1500亿美元以上,而整体对外顺差仅519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排除对大陆部分,台湾地区外贸将出现巨额逆差。
政策调整的转折出现在2023年。大陆商务部启动对台湾地区贸易壁垒调查,发现台湾地区对大陆2500多项产品实施限制,包括农产品和工业品。这直接挑战了ECFA的互惠原则。
12月2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中止12项石化产品关税减让,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这些产品如丙烯、对二甲苯,税率恢复至1%-6.5%,影响台湾地区出口额约15亿美元。
这是因为大陆石化产业已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产能扩张,2023年产量增长显著,国产替代率提升到更高水平。相比协议初期两岸互补的分工模式,现在大陆企业如中石化在绿色化工领域的创新,让产业链从依赖转向自给自足。
这种转变,不仅减少了对台湾地区进口的刚需,还通过市场调节,促使台湾地区产业反思其保护主义壁垒。
2024年,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5月31日,中止范围扩大到134项产品,涵盖基础油、纺织品、机械等,从6月15日起实施,税率恢复至1%-12%,影响台湾地区出口额约98亿美元。这次扩展不同于首次的单一领域,而是分批推进,体现了渐进策略:先观察台湾地区反应,再评估整体影响。
在半导体这一关键领域,转变尤为明显。过去,台湾地区芯片出口大陆占其总出口四成以上,台积电等企业主导供应链。但大陆从2020年起,加大投资中芯国际和华为海思,通过国家基金注入数千亿元,推动7纳米以下制程突破。
2025年,大陆5纳米芯片产量占全球15%,自给率从2020年的不足10%升至25%。这种国产替代,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结合AI优化生产流程,让长江存储在NAND闪存领域实现50%以上自给。
大陆不再是单纯的买方,而是竞争者,通过关闭部分市场通道,抑制台湾地区扩张,同时将节省的外汇转向“一带一路”项目,2025年上半年贸易总额增长15%。台湾地区半导体出口大陆额从2020年的1200亿美元降至800亿美元,企业如台积电在美国设厂,利润率下降5%,暴露了其分散投资的风险。
中美博弈的加剧,进一步催化了这一转变。美国2022年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限制大陆获取先进技术,并拉拢台当局加入其联盟。这让两岸从合作转向对抗,大陆相应关闭市场,增加台湾地区成本。
2025年前半年,美国对台援助开支增加20%,财政负担加重,而大陆节省数百亿美元外汇,转用于高铁和新能源建设。这不仅是经济调整,更是战略博弈的一部分。
大陆从惠台转向穷台,不是为了制造冲突,而是回应外部干预,维护国家安全。相比过去让步式的支持,现在注重公平贸易,让台湾地区经济压力下反思其亲美路线,顺差缩减导致内部失业率升至4%,企业呼吁政策调整。
如今,大陆维持部分中止措施,未全面中止ECFA,但国台办表示正研究进一步中止农渔、机械等产品关税减让。台湾地区对大陆顺差降至418亿美元,经济增速放缓至2.5%,半导体出口下降10%。
大陆半导体国产率达60%,增强博弈筹码。这种调整,不仅节省资源拉动内需,还在中美博弈中增加美国负担,促进两岸关系回归理性。
美国试图利用台湾地区作为杠杆,但大陆通过经济杠杆,迫使美国分担成本。2025年,美国对台武器援助价值数十亿美元,却需自行负担更多开支。
大陆则将节省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增强竞争力。这意味着两岸关系已从经济融合转向战略博弈。大陆的调整,不仅维护公平,还为统一大局铺路,促进台湾地区民众反思当局政策。
来源:罗马博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