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意思的是,连胖东来的于东来都跳出来替西贝说话,不过没两天又删了帖子,把账号设成私密,这场争论不仅让西贝的营业额直线下降,还把整个餐饮行业的预制菜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最近网上最火的事情,莫过于罗永浩和西贝之间的预制菜大战了。从一条微博吐槽开始,这事越闹越大,热搜榜上一直没下来过。
有意思的是,连胖东来的于东来都跳出来替西贝说话,不过没两天又删了帖子,把账号设成私密,这场争论不仅让西贝的营业额直线下降,还把整个餐饮行业的预制菜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情起因很简单。9月10日下午,罗永浩发了条微博,说刚在西贝吃了顿饭,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这条微博点赞很快破万,相关话题阅读量更是过亿。
西贝自然不能坐视不管。第二天,创始人贾国龙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硬邦邦地否认使用预制菜。
他还把罗永浩那顿饭的详细菜单公布出来:5个人点了15道菜,总共花了830元。现在这份菜单在西贝的门店里被叫做罗永浩套餐,从北京到长沙,顾客都能点。
贾国龙连用了三个一定强调要起诉罗永浩,说他的话损害了西贝的商誉。同时宣布全国370家门店的厨房全部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去参观,只需要申请并戴好防护用具。
罗永浩也不示弱,连发20多条微博回应,还开出10万元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他强调自己的核心诉求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求餐厅明确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
这场口水战很快就产生了实际影响。据媒体探访发现,北京地区的多家西贝门店外卖订单量骤降,收入几乎腰斩。
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透露,9月10日和11日,西贝全国门店日营业额分别下降100万元,12日开始每日预计减少200万到300万元。
更戏剧性的是,罗永浩在9月12日晚开直播回应争议后,网上流传西贝连夜召开了1.8万员工参与的跟罗永浩之战动员大会。
这时候,胖东来的于东来突然发声支持西贝。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于东来还在评论区解释说:因为正义、因为做一个不错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团队付出的心血太不容易了!
不过这个支持来得快,去得也快,9月13日凌晨,于东来紧急删除了力挺西贝的两条抖音,并且再次将抖音账号设置为私密。
争议的核心其实在于怎么定义预制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贾国龙解释说,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西贝的中央厨房只是做预加工,比如把羊排切成标准形状,但做熟的环节都在门店进行。
但消费者的理解显然不同。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不是现做现炒,就算是预制菜。这种认知差异正是争议的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主导制定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近日通过审查,将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并将其使用情况纳入餐饮门店信息披露范围。这意味着以后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可能需要明确告知消费者。
实际上,西贝近年来一直在转型。2023年西贝餐饮集团营收超62亿元,创历史新高。贾国龙还提出到2026年要完成IPO、成为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的目标。从西北民间菜向家庭欢聚餐厅转型,西贝把目标客户锁定在30岁以上,家庭年收入40万的群体。
据报道,2019到2022年间,西贝的儿童餐营收逆势增长高达415%,家庭客群占比突破65%。这说明西贝的转型策略是有效果的。那些抱怨西贝贵的人,可能本来就不是西贝的目标客户。
这次争议也反映出整个餐饮行业面临的困境。在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餐厅要保证出餐速度和食品安全,使用标准化的预加工食材几乎是必然选择。但消费者对现做现炒的期待与餐饮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这场争议虽然让西贝暂时承受了损失,但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对预制菜透明度的思考。
无论最终法律程序如何,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都是必要的。随着相关国家标准的出台,餐饮行业的透明度会进一步提升,这对消费者和企业都是好事。
信源:
界面新闻2025-09-12 西贝称罗永浩“预制菜”指责不实,于东来发文力挺
极目新闻2025-09-15 兑现悬赏!罗永浩要将10万元“预制菜证据”悬赏送到西贝公司,交给贾国龙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