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天经地义!”75岁的余大爷颤抖着双手,将皱巴巴的起诉状拍在调解桌上。近日,大冶法院诉前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内,一场因赡养费引发的家庭拉锯战,在调解员尹辉煌主持下,迎来了转机。这场调解不仅关乎每月200元的赡养费,更关乎一对父子二十余年的心结能
“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天经地义!”75岁的余大爷颤抖着双手,将皱巴巴的起诉状拍在调解桌上。近日,大冶法院诉前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内,一场因赡养费引发的家庭拉锯战,在调解员尹辉煌主持下,迎来了转机。这场调解不仅关乎每月200元的赡养费,更关乎一对父子二十余年的心结能否解开。
调解室墙上“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字格外醒目,而坐在长桌两侧的父子却像隔着一座冰山。长子余某穿着沾满水泥斑点的工装,低头搓着开裂的手掌:“爸,不是我不愿给,你年轻时赌光了家底,连爷爷奶奶的后事你都没管。现在我工地上的工钱还被拖欠三万多……”
老人的眼眶瞬间红了:“是,我年轻时糊涂,可你身上流的是我的血!”他颤抖着掀起衣襟,露出腹部的术后疤痕,“现在我这身子……”话未说完便剧烈咳嗽起来。一旁的法律工作者连忙递上纸巾,轻声补充:“余大爷目前靠低保度日……”
调解记录显示,这已是三个月来第五次调解。余大爷身患绝症,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收入来源。他与妻子张某共育有三名子女,均已成家。按分家约定,长子余某负责赡养父亲,次子则负责赡养母亲。
然而,余某却未能履行赡养义务,拒绝支付赡养费用。老人无奈之下先后求助于村委会和政府部门。经多次调解未果后,老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大冶法院立案庭收到起诉材料后,认为调解更有利于亲情修复,经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优先将该案引入先行调解程序,委派法院诉前调解委员会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尹辉煌进行先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尹辉煌多次组织当事人、村支书、双方诉讼代理人进行沟通。他一方面从法理角度向余某释明,《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的义务,拒不履行将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从情理角度出发,耐心劝导,唤醒亲情,强调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成人,子女应知恩图报,让老人安度晚年。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尹辉煌有意将法条进行“生活化”解读:“子女赡养父母就像父母当年喂孩子吃饭——不能等有钱了才喂,也不能因为孩子调皮就不喂啊!”这话让余某怔了怔。
见气氛稍缓,调解员使出了“背靠背”调解杀手锏。他将老人扶到隔壁会议室,回来时对余某亮出一沓照片:“这是你三岁时发高烧,你爸连夜背你走十里山路看病照片”照片里年轻时的父亲满头大汗,怀里紧抱着面色潮红的孩子。余某默默地翻着照片,思绪万千。
正当调解出现转机时,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老人坚持要现金:“我不会用微信,他转了我也不知道!”儿子也有顾虑:“给了现金不认账怎么办?”眼看又要陷入僵局,列席调解的村支书拍板:“这样,每月27号转我微信,我当天取现送上门,三方签字为证!”
尹辉煌当场起草了协议,协议明确若余某连续两个月未能支付款项,老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进一步解决当事人的后顾之忧,尹辉煌还利用调解空隙指导余某填写追讨工资要素式起诉状,余某顿时松了一口气,“爸……以后逢年过节,我另给您200块钱。平时我也给您送鱼、送肉、送米、送油。”
老人微微一颤,抬起头,一滴泪悄无声息地落在协议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
“爸……”余某的声音哽咽了,“您要好好的……”
夕阳西下,余某搀着父亲慢慢走回家。
“钱不多,但心结解开了。”尹辉煌望着父子俩的背影说。
来源: 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