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下旬,西贝餐饮老板的预制菜争议彻底发酵。一句“生意可以不做”从西贝老板口中说出,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看不懂”——毕竟能把西北菜连锁做到全国知名,靠的本应是对顾客的重视,如今却在争议面前摆出强硬态度,实在让人费解。
9月下旬,西贝餐饮老板的预制菜争议彻底发酵。一句“生意可以不做”从西贝老板口中说出,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看不懂”——毕竟能把西北菜连锁做到全国知名,靠的本应是对顾客的重视,如今却在争议面前摆出强硬态度,实在让人费解。
事情的导火索是西贝一场“自证清白”的开放厨房直播。本想证明自家不用预制菜,结果反而被网友抓出诸多问题。镜头里,西贝后厨没有常见的猛火灶,只有电磁炉用来加热食材。更让人意外的是,冰箱里存放的食材保质期长得离谱:冷冻鱼保质期18个月,儿童餐里的西兰花更是长达2年,连肉夹馍的肉饼都是现成冷冻款。
面对质疑,西贝方面却坚称“这不是预制菜”,只承认是“预制半成品”。可明眼人都清楚,无论是需要加热的半成品,还是保质期超久的冷冻食材,都和消费者理解的“现做菜品”相去甚远。尤其是网友还发现,西贝用的油是转基因大豆油,甚至有顾客吐槽“口感堪比地沟油”;高价售卖的鸡汤,竟然是用日本浓缩液兑水制成,这些细节让“性价比”三个字彻底站不住脚。
罗永浩此前就曾公开表态,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关键是“知情权”——只要明说,愿意买单的人自然会来,可西贝偏要“死不承认”,这种态度才是最让顾客不舒服的地方。毕竟大家花比家常菜高几倍的价格去西贝,图的就是“放心”和“新鲜”,结果吃的却是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换谁都难以接受。
争议发酵后,西贝门店的生意肉眼可见下滑。有网友爆料,晚上7点路过深圳海上世界西贝店,以往用来排队的座椅空荡荡的,店里只有四五桌客人。询问店员时,对方辩解“还没到饭点”,可谁都知道,晚上7点本就是餐饮消费的黄金时段,这样的冷清场面,显然是顾客用脚投票的结果。
更让人关注的是,苏州一家西贝门店已正式宣布闭店。位于苏州繁花的西贝分店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1日停止营业,虽然官方没明说闭店原因,但结合近期的预制菜风波,很难让人不将两者联系起来。公告里还提到“想吃可去苏州大悦城店”,可不少苏州消费者直言“短期内不会再光顾”。
其实预制菜在餐饮行业早已不是秘密,连锁品牌为了保证口味统一、提高出餐速度,使用预制食材很常见。消费者真正反感的,是“花现做的钱,吃预制的菜”,以及品牌面对质疑时的回避和硬刚。如果西贝一开始就坦诚说明,甚至像有些品牌那样推出“预制菜专区”,把选择权交给顾客,或许就不会陷入如今的困境。
鸡汤难道不是现熬才好喝吗?
西贝高管当初决定直播后厨,大概率是觉得自家“食材高端、厨房顶配”,想通过透明化赢得信任。可他们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消费者要的不是“顶配厨房”,而是“真实的菜品”。这场直播非但没洗白,反而成了“自杀式曝光”,把保质期、用油、食材来源等问题全摊在阳光下,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家注意每一个产品都是从不同工厂地方送来
如今西贝的处境,有人觉得是“自作自受”,谁让品牌不尊重消费者知情权;我个人只要让我知道吃一次发现问题,我不会在去吃,反正我就喜欢新鲜食材,你们怎么看?如果西贝后续推出“预制菜明码标价”的政策,你会愿意再去尝试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来源:广西黑君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