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 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也就是在激情燃烧的这一年,1958年,峄县钢铁总厂钢花绽放,开启了枣庄现代工业的历史篇章!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 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也就是在激情燃烧的这一年,1958年,峄县钢铁总厂钢花绽放,开启了枣庄现代工业的历史篇章!
峄山钢铁总厂
随着全国大炼钢铁运动的兴起,枣庄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具有可以开采的铁石矿产,因此在这里兴建大型钢铁厂条件优越。1959年1月,峄山钢铁厂开始兴建,厂址选在十里泉。该厂是冶金部委托上海冶金局在枣庄建设的部属大型冶金企业,是大办钢铁时全国四个大钢铁基地之一。该厂全部成套设备由上海运来,配备近百部大型运输汽车和4部火车头等运载工具,全厂8728名职工中有4000人来自上海,加上炼焦、基建等勤杂工数万人齐上阵,3华里的厂区昼夜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一片繁华景象,当时号称“小上海” !
修复了因战争被拆除的枣台铁路从现在的枣庄东站至十里泉的一段,成为钢铁厂的专用线。
同年峄山钢铁厂下属的八大厂之一的发电厂开工建设,厂址设在峄县十里泉。工厂建有厂房一座,30米高烟囱1座,厂内安装15吨锅炉1座,750千瓦透平发电机1台,全厂职工120人。
同时还在现在的枣庄一棉厂址处开工建设了机械厂。
1959年有4座13立方米高炉点火投产,这一年峄山钢铁厂练生铁8123吨,年底又接管了峄县经营的矿山、焦化、水泥3个生产单位,同时除自建了机械、发电厂外,还建了耐火材料厂,形成了配套成龙生产的大型企业。
矗立在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里的院史石碑
峄山钢铁厂职工医院病房楼,即后来的枣庄橡胶厂职工医院。另外橡胶厂6号楼建于1958年,也是当年峄山厂遗留
早在开工建设之前的1958年12月,为了配合大型钢铁厂的建设,上海决定将大公医院(1937年建院)迁往枣庄。1960年1月,在枣庄十里泉附近医院建设完成,更名为峄山钢铁厂职工医院。
1961年下半年,随着钢铁下马,峄山钢铁厂停产,正在 建设中的生产设施全部停工。价值6000万元的260立方米的大型冶炼设备被当作废品处理,配备的4部火车头划归济南铁路局,其它固定资产变卖殆尽。
其中峄山钢铁厂的十里泉发电厂1960年7月扩建12000千瓦发电机组,到了1962年3月1日终于整体安装结束,没有投入运行便弃置一旁。其后峄山钢铁厂十里泉发电厂厂址与12000千瓦发电机组全部划归枣庄十里泉发电厂。始建于1978年6月的枣庄十里泉发电厂,是山东电力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大型超高压火力发电厂,有“鲁南明珠”之美誉。
还有迁来枣庄的上海大公医院,也于1963年被改建成为枣庄矿务局枣庄医院。
当年的厂区,现在的清泉游园以钢铁元素为主题记录了枣庄市炼铁厂的沿革历史
1968年7月,枣庄市炼铁厂在十里泉原峄山钢铁厂旧址上开始建厂,企业占地192亩,其中厂区148.5亩,宿舍区43.5亩。基础是峄山钢铁厂留下的一座20立方米高炉,1963年3月1日高炉投产。1980年后,枣庄市炼铁厂因生产铁产品积压,开始对原来的冶炼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转产钙镁磷肥,1981年8月试产成功,当年生产磷肥1200吨,厂更名为枣庄市磷肥厂,1984年停止磷肥生产。1992年被枣庄市橡胶厂兼并,更名为枣庄橡胶厂化工分厂,1994年恢复枣庄市炼铁厂厂名。
该厂2004年4月进入破产程序,2011年9月破产终结。至此,枣庄人与钢铁的缘分彻底结束。当然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年的峄山钢铁厂不下马,作为全国四大钢铁基地之一的枣庄市,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