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秋分,“秋分在社前,天寒地不收”,今年秋社在哪?啥预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7:05 2

摘要:秋天,对于普通人而言,是送走酷热暑气、迎来清爽舒适凉意的时节;但是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秋天最重要的不是天气变的凉爽了,而是辛苦耕耘了一年的农作物,到了此时终于要迎来收获了。

秋天,对于普通人而言,是送走酷热暑气、迎来清爽舒适凉意的时节;但是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秋天最重要的不是天气变的凉爽了,而是辛苦耕耘了一年的农作物,到了此时终于要迎来收获了。

如今,白露节气已经过半,我国各大农作物基本上都迎来了收割的时节了。一时间,田野里都是我们农民忙碌的身影,看着那各种各样丰收的粮食,一个个忙的热火朝天,明明累的汗水都打湿了衣衫,但是却都带着笑脸,还十分的精神,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般。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付出一年辛劳的回馈,此刻哪怕再辛苦,我们也开心。

眼看着大丰收近在眼前,可越是这个时候,人们心里越是不踏实,在地里的粮食没真正收回到家里入仓前,我们的心总放不下。尤其在古时候那个“看天吃饭”的年代,没有高科技预测天气,人们只能靠祭拜、祷告祈求神灵保佑,其中 “土地神” 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常祭拜的神仙之一。

在我国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古时候民间的习俗,每年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是耕种播种,种下希望的季节,因此有个“春社”;而到了秋天,就进入了收获的季节了,也就有“秋社”了。

一春一秋,一祈一酬,藏着古人对土地的敬畏,也藏着农耕文明里最朴素的生存智慧。老话说:“秋分在社前,天寒地不收;秋分在社后,天收地也收”,这是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的秋分与秋社之间的一些关联。下面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秋分节气到来的时间比较早,在“秋社”之前就到来了,那么则意味着冷空气提前上场,气温提前下降,天气会偏冷;也就预示着后续一段时间里,天气整体上会偏冷,气温低、天气冷会使得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农作物提前停止生长,导致产量下降,也就出现了土地减产的情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秋分节气到来的时间比较晚,在“秋社”之后才到来,那么则意味着在当年暑热的时间可能会延迟一些,这样一来农作生长周期也被拉长,农作物在最后时间里,还有充足的热量和阳光吸收积累养分和糖分,使得农作物颗粒更加饱满,农作物生长的更好。也就预示着农作物生长时间足,当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非常好,加上天气好,后面收割也方便,收割之后也能及时晾晒、晒干入仓,减少损失,也就出现了“天收地也收”的好年景。

秋社:是指我国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它的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由干支纪日法和二十四节气相配合的,是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今年立秋具体时间是:公历8月7日,农历闰六月十四,戊申日;根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看,立秋后第5个“戊日”,就是公历9月16日,戊子日,即今年的秋社日。

而今年秋分的具体时间是公历9月23日,这样来看,今年是属于秋分在“秋社”之后,按照农谚所以“秋分在社后,天收地也收”,是个好兆头,今年会是个丰收年!

来源:心灵律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