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中枢放疗(CSI)联合多模式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可治愈70%-80%的3岁以上胚胎性肿瘤患儿,但对3岁以下患儿神经发育危害极大。对于此类患者,单独使用标准化疗治愈率低,仅部分促纤维增生/结节型髓母细胞瘤(MB)可经强化化疗治愈。
研究背景与目的
全中枢放疗(CSI)联合多模式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可治愈70%-80%的3岁以上胚胎性肿瘤患儿,但对3岁以下患儿神经发育危害极大。对于此类患者,单独使用标准化疗治愈率低,仅部分促纤维增生/结节型髓母细胞瘤(MB)可经强化化疗治愈。
儿童癌症组CCG99703研究显示,促纤维增生/结节型低危MB患儿5年总生存率达78.6±11%,其他亚型MB患儿预后提高至60.6±11.6%,但高危因素(如存在播散转移、G3型伴有MYC扩增)患儿预后差。HeadStart II研究证实包含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多药诱导化疗方案可改善疗效。
本研究(ACNS0334)旨在评估在CCG99703强化化疗基础上加用HD-MTX对三岁以下高危MB及其他胚胎性脑肿瘤患儿的疗效。
研究对象与方法
1、患者选择
(1)根治性手术时年龄
(2)在研究开始时对存在可测量或可评估疾病(残留或转移性)的患者评估了主要终点。在所有患者中评估包括生存和毒性在内的次要终点。
(3)分期标准包括术前和术后MRI、脊柱MRI和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
(4)患者之前必须没有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并且必须具有足够的脏器和骨髓造血功能。
(5)非典型类畸胎/横纹肌样肿瘤(AT/RT)患者被排除在外。
2、研究设计
(1)研究方案:采取随机分组,共6个周期化疗(图1),含3个诱导期(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其中A组不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B组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治疗后,若影像学提示存在残余肿瘤,强烈建议二次手术。经诱导治疗后,疗效评价达到CR、PR、SD且无主要器官功能障碍,干细胞充足(>6×10^6 CD34+细胞/kg)的患者接受巩固期治疗,包含3周期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的大剂量卡铂联合塞替哌化疗。诱导治疗后进展的患者退出研究。治疗后第一年每3个月、第二年每4个月、第三年每6个月、之后每年行MRI评估。放疗的时机和方案由主治医师与家属决定,方案包含局部放疗及低剂量(18Gy)CSI。
(2)研究终点:主要终点为巩固治疗结束时可评估患者(入组时有细胞学或影像学可评估病灶)的完全缓解(CR)率。PR、SD、PR或治疗结束前死亡为治疗失败。次要终点包括诱导期后CR率、各组与历史对照组无事件生存期(EFS)比较,以及两组患者急性、慢性、迟发毒性反应发生率(按CTCAE 4.0标准)。
图1: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1、基线情况
2007年8月至2014年5月,77例患儿纳入评估(46例MB,31例sPNET),39例随机分配至无甲氨蝶呤的A组,38例分配至有甲氨蝶呤的B组。中位确诊年龄23.3个月(2.2-35.5个月),49%为女性,两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相似。
2、治疗效果
CR:巩固治疗结束时,59例基线可评估疗效的患者CR率为47.5%。B组CR率为50%(15/30),A组CR率为45%(13/29)(p=0.35)。在MB患者中,B组CR率为63%(12/19),A组CR率为30%(6/20);非MB患者中,B组CR率为27%(3/11),A组CR率为78%(7/9)(p=0.99)。(表2)
表2:各组患者的疗效
EFS:77例患者均纳入EFS分析。B组5年EFS率为52.6%(80% CI:41.8-62.4),A组为43.6%(80% CI:33.3-53.4)(p=0.28)。B组EFS显著高于历史对照CCG9921(28.7%,p=0.0085)和CCG99703(32.3%,p=0.046);A组EFS仅高于CCG9921(p=0.031),与CCG99703无差异(p=0.090)。A组中位复发时间15.8个月(95%CI:11.20,NA),B组未达到(95% CI:9.69,NA),入组19个月后无复发。
对于MB患者:B组5年EFS率68.2%(90% CI:48.9-81.5),A组45.8%(90% CI:28.8-61.3)(p=0.084)。B组EFS显著高于CCG9921(36.1%,p=0.011)和CCG99703(35.7%,p=0.019),A组无显著差异。非MB患者:B组5年EFS率31.2%(90% CI:14.0-50.2),A组40.0%(90% CI:19.9-59.5)(p=0.76)。B组EFS与历史对照无差异,A组仅高于CCG9921(p=0.043),与CCG99703无差异(p=0.17)。(图3)
图3:A:本研究A组、B组与历史对照(CCG99703、CCG9921)的无事件生存EFS曲线;B:本研究中髓母细胞瘤A组、B组与历史对照的EFS对比;C:本研究中非髓母细胞瘤A组、B组与历史对照的EFS对比
3、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以血液学、胃肠道反应、代谢及感染相关为主。在诱导治疗阶段,B组因增加甲氨蝶呤导致肝酶升高、呕吐、导管相关感染、粘膜炎更常见,巩固期无相关报道。B组3例患者出现6次伤寒发作(罕见严重毒性)。在治疗中有3例患者死亡:A组2例(PD、肝静脉闭塞性疾病各1例),B组1例(细菌性败血症)。
4、分子检测结果
(1)分子诊断对64个肿瘤行甲基化检测,45个行全外显子测序(WES),34个肿瘤可匹配胚系DNA样本。41例组织学诊断的MB中,38例甲基化诊断一致(25例G3型、11例SHH型、2例G4型),3例修正诊断(2例伴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TMR、1例松果体母细胞瘤PB)。
26例非MB胚胎性肿瘤含14例ETMR、9例PB(5例MYC/FOXR2亚组、4例RB1亚组)及3例其他肿瘤。
(2)髓母细胞瘤各分子亚型的疗效:①G3型MB:25例(88%伴转移),B组:10例,5年EFS为70.0%(90% CI:39.6-87.2),A组:15例,5年EFS为33.3%(90% CI:15.0-52.9)(p=0.037);B组5年总生存率(OS)80.0%(90% CI:48.9-93.3),A组为40.0%(90% CI:19.9-59.5)(p=0.026)。9/14(64%)生存患者未放疗(B组63%,A组67%)。8、10、11号染色体丢失预后好(OS,P
②SHH型MB:11例(B组6例,A组5例;6例存在转移,8例存在术后残留),均达到5年无病存活,10例(91%)未放疗,1例化疗PR后行局灶放疗。
③G4型MB:2例(均在B组,存在转移),1例长期存活。(图5)
图5A:髓母细胞瘤各分子分型的EFS曲线,可见SHH型患者均达到长期生存,而B组G3型患者的EFS优于A组
(3)肿瘤的复发模式:①MB:9/11(82%)为转移性,2例(18%)局部+远处复发,2例(18%)孤立性局部复发。
②ETMR:14例(79%局部复发,3例转移),B组5例,A组9例。5年EFS无差异(20% vs 33.3%,P=0.58),复发均在诊断后1年,50%转移性,4例生存者未放疗。
③PB:9例(3例局部复发,6 例转移),B组6例,A组3例。5年EFS无差异(16.7% vs 0%,p=0.58),88%复发为转移性,1例5年生存者未放疗。
讨论与结论
在MB患者中,B组治疗结束时的CR率(63%)为A组(30%)的两倍(p=0.039),5年生存率高20%以上(68.2% vs 45.8%,p=0.084),且B组的EFS显著高于历史对照(CCG9921:p=0.011,CCG99703:p=0.020)。G3型MB的5年EFS达到70%,优于PBTC026研究(42±13%)、SJYC07研究(8.3%)及大龄儿童常规治疗方案(SJMB03研究,40.6±8.7%),接近ACNS0332研究的推荐方案(73.2%),因此,B组方案为三岁以下高危G3型MB患儿的较好选择。
本研究中,高危SHH型MB患儿预后良好,所有患者均达到长期生存。相较而言,HeadStart IV研究采用短疗程甲氨蝶呤诱导联合单次大剂量化疗,局限型肿瘤无放疗患儿3年EFS为96.4%,转移性肿瘤患儿仅36.4%(p
本研究中,A组非MB患者的EFS高于单纯化疗历史对照,但未超过含大剂量化疗的对照;B组ETMR、PB患者缓解率及生存率更低,不优于历史对照。甲氨蝶呤毒性可能延迟疗程、削弱疗效,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先行放疗。
本研究纳入了较为罕见的肿瘤,因此统计分析不足,并采用外部对照、单侧检验,样本量较小。结论存在不确定性。另外本研究缺乏长期神经认知功能数据,未来需系统收集。
总结与展望:ACNS0334方案对三岁以下SHH型MB是有效避免放疗的高强度化疗方案,增加甲氨蝶呤的B组可改善G3型MB的生存率,疗效等同或优于既往避免放疗的化疗方案,但对其他胚胎性肿瘤无效。但细胞毒性疗法的获益已接近极限,未来仍需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1. Phase 3 randomized trial of high-dose methotrexate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high-risk embryonal brain tumors: A report from the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Neuro Oncol
. 2025 Jun 9:noaf132
2.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Pilot study of intensive chemotherapy with peripheral hematopoietic cell support for children less than 3 years of age with malignant brain tumors, the CCG-99703 phase I/II study. a report from the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Pediatr Neurol. 2015; 53(1):31-46.
3. Feasibility and response to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tensified with high-dose methotrexate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high-risk disseminated medulloblastoma. J Clin Oncol. 2004; 22(24):4881-4887.
敬请注意:本文仅供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之用,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如出现文中描述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另外,本文仅节选原文的一部分,内容可能不完整或与原文存在偏差,若需更完整的信息请参阅原文。
来源:脑肿瘤化疗张俊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