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涨了38%。一边是股市火爆,一边是银行喊“资金流失”。但真相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涨了38%。一边是股市火爆,一边是银行喊“资金流失”。但真相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兴业银行零售存款大涨18.2%,私行AUM首次破万亿。也就是说,中高净值客户并没有真的“搬家”,股市火了,但银行的钱没少。
所以我们该问的问题不是“钱去哪了”,而是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在这轮行情里,公募基金到底是怎么“吸粉”的?它们靠什么从业绩变成客户增长、再走向长期发展?
没有好业绩,一切都是空谈。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近一年在同类基金中排第3;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近一年排第7、今年以来更是冲到第3。
这样的成绩,足够“打榜”。也是基金公司能在平台上获得曝光、吸引投资者注意的第一步。
但业绩只是开始,真正能带来“客户增长”的,还得看后面几步。
基金公司和平台的合作深度,决定了一个产品能不能被更多人看到。
比如有没有进“产品池”、有没有做联合营销、有没有共同开发功能模块……这些都算。但最关键的一个标志是:
有没有货币类产品接入“宝宝类”平台?
这是平台对基金公司信任度、IT能力、产品力的综合认可。
鹏华接入了余额宝的“攒着”模块(鹏华盈余宝货币A)
永赢接入了微信零钱通(永赢货币E)
能进这些通道的基金公司,地位就像手机里的“Pro Max”,是被平台“选中”的优质伙伴。
很多人以为爆款基金就是靠业绩,其实,平台上的运营手段才是真正把热度变现的关键。
举个例子:在支付宝的基金讨论区,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排热度第4,鹏华碳中和排第7。说明什么?说明有人在搜、有人在看、有人在讨论。
再比如,上周混合型基金搜索榜里: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排第11,鹏华碳中和第12,搜索人数都超4万;永赢还有3只产品进了前十,其中“永赢科技智选”搜索人数超20万,排第一。
这些都离不开基金公司在平台上的精细化运营,比如:财富号内容更新,直播、讨论区互动,搜索引导和大V加仓曝光。
平台本身已经设计好了“搜索→加自选→购买”的闭环路径,基金公司要做的就是把产品推上热搜。
基金涨的时候大家都开心,跌的时候呢?
这就要看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了。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近一年最大回撤29.6%;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回撤30.96%。
虽然在同类中回撤控制表现还算不错,但对客户来说,体验肯定是有挑战的。
做个对比:广发价值回报混合,主打均衡配置,涨幅18.26%,回撤仅3%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基金公司不能只做“爆款”,还得有“稳款”。
比如永赢家的固收+产品,在今年一季度规模就增长了141亿,排进行业前三,说明他们在“防守端”也有布局,真正做到了“哑铃策略”——风险高低两头都有产品线支撑。
靠一时的热度吸引客户容易,靠持续的产品力和服务留住客户才是难点。
回顾永赢和鹏华的案例,它们能实现从业绩到客户规模的转化,靠的是:
过硬的产品业绩、深度的平台合作、精细的线上运营、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多元化的产品布局。
这5个环节,每一个都不可少。
行情好时能抓住风口,行情差时也能守住客户,这才是基金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