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1日,四川省检察院开展“追光前行·看见榜样的力量”新时代四川检察机关先进典型汇报讲述会。9个先进典型代表10名讲述人分享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作用发挥和真实感悟。他们的事迹背后是四川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实践剪影,彰显了新时代
榜样如炬,照亮初心。
2025年3月21日,四川省检察院开展“追光前行·看见榜样的力量”新时代四川检察机关先进典型汇报讲述会。9个先进典型代表10名讲述人分享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作用发挥和真实感悟。他们的事迹背后是四川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实践剪影,彰显了新时代检察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讲述会在全省检察干警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用真诚的文字,分享情感深处的共鸣,传递出向榜样看齐的声音。
以光为炬 照见法治星河
当聚光灯照亮四川省检察院的报告厅,10位检察人的声音汇聚成震撼的回响。我看见胸前的检徽与屏幕上的“川检先锋”字样交相辉映,恍然领悟:所谓榜样,不过是千万个平凡身影在法治征途上留下的闪光足迹。
光之淬炼:在时代坐标中铸就检察魂
这场全省检察机关的盛会,恰似一把丈量初心的标尺。从雅安市名山区检察院的“三创”密码,到遂宁市船山区检察院的“工匠精神”,9个先进典型如同9颗璀璨星辰,勾勒出新时代检察人的精神图谱。他们以为民的初心、岁月的坚守、蓬勃的感情,诠释着“卓越是组织培养与个人奋斗的双向奔赴”。当王麟检察长强调“以忠诚为底色,以人民为中心”时,我看见台下无数检察干警的眼中跃动着同样的星火——那是法治信仰在血脉中的永恒燃烧。
光之传承:从“小我”到“大我”的精神攀登
高建峰在汇报中讲述的“检察之树”比喻,恰是这场活动的精神内核。当他说到“将小我融入大我,让检察事业融入时代伟业”,我仿佛看见成都“和枫”工作室的成员们跨越山川帮扶丧子老人,看见达州“跨界蓝·映山红”团队守护红色文化的赤诚。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如同苔花般在法治原野上绽放,终将汇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浩荡春潮。正如黄小华主任所言:“点滴积累方能成就非凡”,每个检察人的坚守都是浇灌“检察之树”的甘霖。
光之永续:在薪火相传中书写检察荣光
活动现场播放的《川检先锋——用时光雕刻成长》短片,让我看见检察人的精神赓续:岁月流逝,时代更迭,但检察人手中的案卷始终承载着同样的使命。当张晓波讲述“传承”时,我突然懂得,所谓榜样力量,从来不是高悬天际的明月,而是手把手教导后辈时倾注的炽热目光,是办案间隙分享的一页页心得笔记。这种传承,让法治精神在代际间生生不息。
讲述已落下帷幕,但每位检察人的身影却在我心中愈发清晰。他们或伏案审卷,或田间调查,或法庭激辩,却共同擎起同一面旗帜——那是以人民之名书写的正义答卷,是穿越时空的法治理想。这场“追光“之旅,让我懂得:每个躬身前行的检察人,都是新时代最耀眼的光。
(作者:成都市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吴迪)
以法治之光照亮正义之路
讲述会上一张张坚毅的脸庞,一段段动情的故事,新时代检察官的精神图谱在眼前徐徐展开。他们用法律智慧破解民生难题,用正义之剑守护万家灯火。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检察干警,在听完先进榜样的讲述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既被他们的故事所深深打动,也深感自己作为检察队伍中的一员,要以榜样为前进方向,要肩负起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在肃穆法庭的辩论里,在堆积如山的案卷前,在田间地头的调查中,一抹检察蓝以平凡之躯承载着不平凡的使命。观看先进典型汇报讲述会后,那些质朴却铿锵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那些看似普通却关系着人生的案件仍在眼前浮现。正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检察官用专业与坚守编织而成的具体实践。在先进典型的讲述里,“我们办的不止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被反复提及。为了未成年被害人今后生活奔波的承办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谭妈妈”工作室,还有为让英雄永留世间而深入大山的团队,都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使这句话变得生动可感。这些先进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检察工作不仅是法律条文的适用,更是司法温情的传递,公共利益的守护,公平正义的捍卫。这份职业既是荣耀,更是“如我在诉”的责任与担当。
对照先进典型,我在震撼与感动中重新认识了检察制服承载的千钧重量,也让我这名新兵对如何走好检察人生的第一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听着他们一步步走来的经历,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有他们这样的坚持。有一名先进代表提到了“工匠精神”,检察办案的过程中需要这样的精神。作为新人,唯有以“工匠精神”潜心修炼,不断打磨,深耕业务,才能在点滴中锤炼过硬本领。在未来的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把法律文书撰写、证据审查研判、典型案例学习作为每日必修课,系好从检第一粒扣子。
检察事业是一代代检察人的薪火相传,作为新时代检察队伍中的新生力量,这次的先进典型汇报讲述会是一场直抵人心的洗礼,我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将今日之感动转化为明日之行动,不断前进,无愧于这一身检察蓝,无愧于这一份检察事业。
(作者:攀枝花市仁和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干警 孟欣)
检察英模的“一万小时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即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在新时代四川检察机关先进典型汇报讲述会中,九名英模讲述成长之路,展现了奋勇拼搏的热情,更彰显了多年来在平凡中坚持的不易。一万小时的完成需要5至7年,英模们在数个5年7年中、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中磨砺自己、不轻言放弃,最终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每名检察干警的先进榜样,令我感触很深。
在“一万小时”中坚持不忘初心
初心是最初的信念和追求,英模们在踏上检察之路,初心一定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国模范检察官张晓波曾说,“检察官的一个决定往往关系到涉案者的人生、群众的利益与百姓的安居乐业。”他在办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远赴贵州,帮助受害群众成功挽损3000万元。全国模范检察官白华在多年未检工作中,坚持“案案尽心、事事竭力、高质效履职”的工作理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检察官的权力源自人民,更要用之于民,最高检应勇检察长强调,践行人民至上、做实为民检察永无止境。英模们在多年从检生涯中坚持不忘初心,这是理想信念的坚持,也是为民情怀的坚持。
在“一万小时”中坚持不怕苦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英模们的成长都伴随着急难险重的挑战,这也造就了英模们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全国模范检察官陈进是“谭妈妈”未检团队的创建者和负责人,团队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一肩多担、事务繁杂局面,陈进坚持多问一句、多想一层、多做一点,无数个夜晚伏案埋首、挑灯奋战,带领“谭妈妈”未检团队取得了无数荣誉和成绩,也赢得了全区青少年的衷心爱戴。最高检记一等功个人夏军说道,办案就像雕刻,需要耐心、细心和匠心。他在侦办一起套取国家补助案件中,冒着烈日酷暑,跑遍了近20个乡镇,走访了50余个村,最终依法追究了不法分子的刑事责任。苦累是成功的试金石,没有不耕耘的收获,也没有不付出的成功,英模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优秀品质。
在“一万小时”中坚持严于律己
欲正人者先正己,做到严于律己才能不迷失于错误道路。名山区检察院特别打造了以“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基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成功创建全国模范检察院有效筑牢了廉洁防线。陈进也经常对年轻干警交流提醒,要心中有杆秤,把私欲挡在党纪国法之外。在行权用权过程中,诱惑多、陷阱多,要学习英模们公正用权、依法用权的底线意识,杜绝私字当头、任性用权。依法审慎用权,既是维护检察事业,也是保护我们自身。
英模们以“一万小时”的淬炼,在检察征途上熠熠生辉。他们初心如磐,于每一起案件中坚守公平正义,让法治之光温暖民心;他们不惧苦累,在急难险重中披荆斩棘,以坚韧之姿铸就检察荣光。这些英模,是检察事业的脊梁,也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会以他们为楷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于平凡中坚守,于磨砺中成长,为四川检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共绘法治新篇章。
(作者: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张宝)
(来源:四川检察微信)
来源:大邑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