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冰冷家庭又陷无爱婚姻,茜茜公主儿媳斯蒂芬妮痛苦人生(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6:03 1

摘要:伯爵妻子已逝,在加利西亚旅行时与斯蒂芬妮相遇,因为兴趣相投,很快便成为知己、爱人。直至此时,斯蒂芬妮这才品到性情相投、两情相悦的味道,如此蚀骨铭心,难以自拔。接下来的岁月,她再也不掩饰对伯爵的爱慕,当发现丈夫与玛丽·维色拉男爵的暧昧信件后,平静地提出分居。

书接上回(前文请见: 逃出冰冷家庭又陷无爱婚姻,茜茜公主儿媳斯蒂芬妮痛苦人生(上)

09 归于尘土

阿尔图尔出生于波兰最富有、最有权势的波托茨基家族。

波兰伯爵阿尔图尔·瓦迪斯瓦夫·波托茨基

伯爵妻子已逝,在加利西亚旅行时与斯蒂芬妮相遇,因为兴趣相投,很快便成为知己、爱人。直至此时,斯蒂芬妮这才品到性情相投、两情相悦的味道,如此蚀骨铭心,难以自拔。接下来的岁月,她再也不掩饰对伯爵的爱慕,当发现丈夫与玛丽·维色拉男爵的暧昧信件后,平静地提出分居。

鲁道夫却冷冷回应:“你从未真正理解过我,你只知道吵闹,如果你再闹下去,我们就离婚吧,艾尔莎不需要一个争吵不断的家!”

斯蒂芬妮与鲁道夫

斯蒂芬妮哭泣道:“你害得我无法生育,却将所有的问题都推到我身上。你永远不会反省自己的问题,只会怨天尤人,怪这个怪那个,你就是个懦夫!别做梦了,我不会离婚的。”

鲁道夫满脸通红,他暴怒起来:“你猜我为什么会有情人?因为你古板无趣,因为你只关心头衔和面子,我从你这里得不到任何理解。”

斯蒂芬妮毫不畏惧,“那我呢,我不就是个工具和装饰品么?你想要装饰品理解你伟大的理想吗?”

一家三口

一次又一次的不欢而散,鲁道夫的行为更加癫狂。

时间来到了1888年,鲁道夫的神经仿佛一根拉到极限的皮绳,时而萎靡,好几天也不愿与人说上一句话;时而亢奋,脸上染着不祥的红光……他酗酒,长期服用吗啡和可卡因栓剂、含鸦片的漱口水,以至于总是眼神迷离。他对着任何一个愿意听他说话的人讲出自己即将死去的预感,但没人把他说的话当真。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斯蒂芬妮发觉丈夫的异状,他越来越易怒,时常有暴力行为。她主动去拜见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试图提醒他注意王储的状态,但未得到重视。她回忆道:皇帝热情地迎接了我。我一开始就告诉他,鲁道夫病得很重,他那可怜兮兮的样子和放荡不羁的举止让我非常担忧。我恳求他让他的儿子去长途旅行,让他从紧张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但皇帝打断了我的话:“是你的想象力让你生出了鬼魂。鲁道夫现在很好,他只是看起来有点累,他经常在路上,用力过猛。他应该多陪陪你,不过别害怕! ”

玛丽·维色拉男爵夫人

1889年1月某日,鲁道夫双目赤红,找到他最心爱的长期情妇米茨·卡斯帕,“亲爱的,请和我一起去旅行。”他一把握住情人的手:“我们可以一起自杀,离开这个荒诞的世界。”米茨并不想死,她温声敷衍然后去找了维也纳警察局长报告鲁道夫的自杀计划,但警方并未进一步追查。

1889 年 1 月 29 日至 30 日夜间,鲁道夫在梅耶林城堡开枪自杀。他的新情人,17岁的玛丽·维色拉男爵夫人也死在那里。

斯蒂芬妮与鲁道夫

斯蒂芬妮陷入 “一个女人婚姻生活中最大的灾难”,鲁道夫只给妻子留下一封未注明日期的信:“亲爱的斯蒂芬妮,你已从我的致命存在中解脱出来,愿你安然度过你的命运。善待艾尔莎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她是我唯一剩下的东西……我平静地进入死亡,只有死亡才能挽救我的好名声。全心全意地亲吻你,爱你的鲁道夫。”

10 未亡人

鲁道夫去世后,斯蒂芬妮成为众矢之的。

“那可真是位失败的储妃!” 人们对斯蒂芬妮口诛笔伐。

“若是皇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如何会抛下一切自杀呢?”

“听说鲁道夫想跟她离婚,但她坚持不离婚,看着丈夫痛苦,多么冷漠的人啊!”

比利时的斯蒂芬妮

女儿艾尔莎被弗朗茨皇帝接到身边,说想看看孙女,斯蒂芬妮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中。维也纳太可怕,她想回布鲁塞尔和父母团聚。话刚出口便被弗朗茨皇帝驳回:“储妃怎么能离开国家?艾尔莎还小,需要妈妈的陪伴。”

奥地利皇储鲁道夫,1887

更让斯蒂芬妮无法接受的是,她的父亲利奥波德二世也不许她回家,颇有一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比利时已经没你家的架势。世界如此灰暗,阿尔图尔伯爵就像一道光。他在信中安慰斯蒂芬妮,给她糟糕透顶的生活里增加了一抹温柔。看着看着,斯蒂芬妮眼中浮起水光,阿尔图尔的身体每况愈下,喉癌手术后已经失去了语言能力。

伊丽莎白·玛丽(艾尔莎)

1890年3月,阿尔图尔去世,斯蒂芬妮沉浸在悲痛中。

弗朗茨皇帝疏远了她,茜茜公主更是对她避之唯恐不及。虽然斯蒂芬妮保留了王储妃的头衔,但再也没有公务安排,也不再被授权代表皇后出席官方场合,她成了王室的隐形人。女儿艾尔莎总是被以各种借口带离她身边,女孩儿对母亲的态度也越来越敷衍,嘴里总是爷爷说,爸爸如何如何。

斯蒂芬妮与女儿艾尔莎,1885

“我想爸爸了,不可以吗?”艾尔莎对母亲吼道:“我不能想我的爸爸吗?”

斯蒂芬妮含泪道:“小时候,你父亲抱过你几次?为了生下你,我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爷爷说,都是因为你,不然我爸爸不会死!”年幼女儿冰冷的言语像一把冰锥,扎透了斯蒂芬妮的心,“都怪我,全怪我,我又该怪谁?”

鲁道夫留给斯蒂芬妮的遗书

她想将女儿夺回来教养无异于痴人说梦,丈夫身亡,女儿离心,斯蒂芬妮索性离开宫廷四处游历,将精力放在绘画、唱歌中去。1898年,她患上肺炎和胸膜炎,不得不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斯蒂芬妮病得很重,近乎丧命,艾尔莎却不见踪影。

奥匈帝国伊丽莎白皇后在日内瓦遇刺! 当斯蒂芬妮看到报纸的时候愣住了,然后苦笑道:“快速死亡没什么不好,生活在维也纳与慢性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11 风刀霜剑

1900年,弗朗茨一世打算让斯蒂芬妮与奥匈帝国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结婚。

鲁道夫死后,弗朗茨的弟弟卡尔·路德维希成为王位的假定继承人。7年后,卡尔死了,他的儿子弗朗茨·斐迪南变成了王储。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斯蒂芬妮给父亲写信:“王储他另有所爱,他一直在追求索菲·霍特克·冯·沃格宁伯爵夫人,绝非良人。”利奥波德二世却回复道:“我认为皇后头衔很适合你。”

“王冠不是荣耀而是枷锁,我不是斯蒂芬妮而是筹码,如果我继续留在这里等待我的只会是另一场傀儡婚姻,我为何要为它牺牲一生?”斯蒂芬妮计划逃离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匈牙利贵族埃莱梅尔·隆亚·德·纳吉-洛尼亚和瓦萨罗斯-纳米尼伯爵

埃莱梅尔·隆亚·德·纳吉-洛尼亚和瓦萨罗斯-纳米尼伯爵

埃莱梅尔·洛尼亚的家族在匈牙利拥有大片土地,他本人于1885 年进入奥匈帝国外交部门,一路做到大使馆参赞。两人在一场社交舞会上结识,埃莱梅尔给与了斯蒂芬妮从未体验过的尊重和自由。

她决定嫁给匈牙利伯爵,逃离哈布斯堡家族控制。

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二世

弗朗茨权衡再三勉强批准,只是告诉斯蒂芬妮:皇室头衔将会被收回。与奥地利王室相比,利奥波德二世的反应激烈得多。斯蒂芬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父亲用最严厉、最苛刻的措辞回答我,他拒绝了我的请求。如果我坚持如此,他将断绝与我的任何关系,并且禁止我返回比利时。”

斯蒂芬妮与埃莱梅尔

不顾父亲的反对,1900年3月22日,守寡11年后,斯蒂芬妮在米拉马雷城堡嫁给了埃莱梅尔。曾享受的所有特权都被取消,只剩下每年10万荷兰盾的养老金。

临行前,斯蒂芬妮与女儿艾尔莎大吵一架,早已经与母亲离心的艾尔莎指着母亲怒吼:“你背叛了父亲,抛弃了我。”

斯蒂芬妮眼睛里噙满泪水:“我就不配有自己的人生吗?”

斯蒂芬妮与女儿艾尔莎

艾尔莎茫然了一瞬,然后冷哼一声背对着母亲:“就如同大家说的,你杀死了父亲,你也并不爱我。”说罢,她怒气冲冲离开。

强忍着的泪水滚滚而下,她爱女儿,却不会为女儿留下。

许多年后,斯蒂芬妮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维也纳,连呼吸都需要计算是否符合礼仪。在斯洛伐克的乡村,我第一次体验到被需要而非被利用的感觉。村民们称呼我为 ‘仁慈的夫人’,听起来比‘殿下’更令我身心舒畅……”

12 风雨之路

1902年秋,斯蒂芬妮收到母亲玛丽·亨利埃塔去世的消息后立刻前往斯帕,送母亲最后一程。然而,利奥波德二世禁止次女参加葬礼,斯蒂芬妮在斯帕盘桓了几天后,不得不含恨离开。

比利时的斯蒂芬妮

1909年冬,利奥波德二世去世,拒绝承认女儿们的继承权,并在遗嘱中写道:“我的女儿们都是玛丽无能的证明。”

他将所有的钱都留给了情妇卡罗琳·拉克鲁瓦和皇家信托基金,还故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藏匿在德国和法国的空壳公司中。路易丝、斯蒂芬妮与克莱门汀三姐妹开始旷日持久的诉讼,只为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财产。

比利时的斯蒂芬妮

1914年1月,斯蒂芬妮与两个姐妹每人分到500万法郎的遗产,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鲁索夫采庄园

匈牙利并未被战火牵扯太深,斯蒂芬妮在鲁索夫采的家中设立了一个临时药房,收容伤兵。埃莱梅尔前往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参加红十字会行动。斯蒂芬妮亲自将鲁索夫采庄园打造成世外仙源:最外层种植着紫色山毛榉、银冷杉和多种观赏树种,中间是三个花园:一个玫瑰园、一个高山花园和一个荷兰风格的花园。

斯蒂芬妮与埃莱梅尔

斯蒂芬妮与埃莱梅尔

一战结束后,斯蒂芬妮与丈夫在鲁索夫采过着平静地日子,养了几只狗,温馨又闲适。艾尔莎与母亲偶有书信来往,奥匈帝国不复存在,母女两人的头衔都被摘掉后,反倒不再像之前那样僵硬冰冷。

一战期间斯蒂芬妮身着护士装

只是,多年来艾尔莎从来没有拜访过鲁索夫采,她的两个儿子倒是来过一趟,斯蒂芬妮很高兴地接待了外孙。没几天,两个孩子就闹着要回家,他们不喜欢乡下生活,对外婆也全然陌生。

斯蒂芬妮与埃莱梅尔

母女二人早在20多年前就因哈布斯堡家的挑拨渐行渐远,艾尔莎站在迫害者一边,令斯蒂芬妮痛苦万分。

艾尔莎曾多次在日记中写道:“她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也让我蒙羞”。

斯蒂芬妮则遗憾道:“她成了我最厌恶的那种人 —— 被王冠困住,却以为那是荣耀。”

13 魂归修道院

1934 年,奥地利政府清算哈布斯堡家族资产。

伊丽莎白·玛丽(艾尔莎)

艾尔莎以“女性成员再婚即丧失王室财产权”为由,迫使母亲放弃哈布斯堡给她的养老年金。战争、奢侈的生活令斯蒂芬妮经济捉襟见肘,于是她决心撰写一部回忆录,讲述自己的一生。

比利时的斯蒂芬妮

1935年,斯蒂芬妮的回忆录即将出版,艾尔莎却利用家族影响力,敦促奥地利法院做出裁定:该书损害了哈布斯堡家族名誉,禁止在奥地利发行。随后,维也纳警方走访了每家书店,没收已经在售的书本。

艾尔莎用权势剥夺了母亲的话语权,抹杀了斯蒂芬妮对女儿仅剩的期待。

斯蒂芬妮与埃莱梅尔

直到1937 年,布鲁塞尔终于出现了法语版,书名:《我本该成为皇后》(Je devais être impératrice )。

随后的日子里,只要身体允许,斯蒂芬妮和埃莱梅尔便四处游历,拜访那些流亡贵族,尽可能给予他们一点支持。1944年7月,斯蒂芬妮感到身体不适,于是立下遗嘱,剥夺了女儿的继承权。

潘诺恩哈尔马修道院

她与埃莱梅尔没有孩子,故而在遗嘱中将剩余财产和私人信件捐赠给潘诺恩哈尔马修道院。

1945 年 4 月 2 日,红军攻到鲁索夫采庄园,斯蒂芬妮和丈夫匆匆离开家,躲进了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保护的潘诺恩哈尔马修道院。

斯蒂芬妮与埃莱梅尔

4个月后,斯蒂芬妮因中风去世,享年 81 岁。她去世后不到一年,埃莱梅尔也死了,两人头埃头躺在修道院的墓穴中,尘归尘,土归土。

比利时王室三姐妹拥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冷漠的父亲,抑郁的母亲,而这三姐妹竟然都用自己的方式挣脱了命运给予的枷锁。

比利时的斯蒂芬妮

最初,斯蒂芬妮沉默温柔,以顺从换取离开家,展开新生活的机会;

随后,她削尖脑袋融入维也纳宫廷,打算打造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当爱情如同泡沫一般破碎,斯蒂芬妮以为继承人是救赎,是她保住家庭的唯一道路;

然而,她被感染了梅毒,想要儿女绕膝,终究是不能够了;

直到此时,觉醒才冒出头,她打算找个贴心的人爱她,与丈夫维持表面和平。可是,随着鲁道夫的死亡,那一枪不但断绝了男人的性命,也将斯蒂芬妮推向痛苦的深渊。

比利时的斯蒂芬妮

流言蜚语肆意滋生,风刀霜剑向她袭来,本应是母亲小棉袄的女儿却变成了捅向她的刀……

艾尔莎站在高高地审判台上,将父亲的死亡怪罪到斯蒂芬妮身上,否定了母亲想成为“人”的愿望。

“我只是想做个普通人。”

“我的母亲背叛了家族,她令我抬不起头。”

斯蒂芬妮终于大彻大悟,只要依旧在维也纳宫廷,她便只是个工具,是个装饰品,而不是个“人”。抛弃一切离开,过着平静的属于人的生活,斯蒂芬妮花了许多年才明白:我本该是皇后,但叫我“夫人”的时候,我竟然身心舒畅起来。

比利时的斯蒂芬妮

直到离世,斯蒂芬妮没与唯一的女儿和解,艾尔莎也没有参加母亲的葬礼。她们没有假惺惺地因为死亡而和解,真正将对方变成了陌生人,或许直到此时,斯蒂芬妮才解开了最后一道枷锁。

来源:燊燊坔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