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医生劝病人不要吸烟,自己却抽不停?看看调查结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5:48 2

摘要:傍晚的医院食堂,忙碌了一天的王医生在角落悄悄点燃了一支烟。他低头吞云吐雾,神情复杂。刚刚,他还在门诊劝一位慢阻肺患者必须立刻戒烟,语气坚定——可只要离开病房,他自己却控制不住抽上一根。这一幕,对于许多医务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为什么医生深知吸烟之害却仍难以自控?

傍晚的医院食堂,忙碌了一天的王医生在角落悄悄点燃了一支烟。他低头吞云吐雾,神情复杂。刚刚,他还在门诊劝一位慢阻肺患者必须立刻戒烟,语气坚定——可只要离开病房,他自己却控制不住抽上一根。这一幕,对于许多医务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为什么医生深知吸烟之害却仍难以自控?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与现实困局?调查显示,医生群体的吸烟现状不容乐观,原因远比外人想象得更为复杂。到底是职业压力难解,还是成瘾机制太强?医生亲历的教训和数据,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吸烟的危害:医生比谁都明白,却为何也难逃“烟瘾”魔掌?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医生比任何人都重复得更多。他们在手术台前、病房里,亲眼目睹因吸烟致病的患者痛苦不堪。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有800万余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120多万人因二手烟暴露致命。吸烟已被证明是肺癌、慢阻肺、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

尼古丁依赖的成瘾性极强,一旦形成躯体和心理双重依赖,戒断反应(如焦虑、易怒、失眠等)让许多吸烟者——即便是医生也难以独自摆脱。有数据显示,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较不吸烟者高出20倍以上,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首要病因同样是长期吸烟。不仅如此,二手烟中的有害物质也会极大威胁家人、同事甚至患者健康

调查结果:医生吸烟,也是真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也许你会想:医生不是最有知识、最懂健康的一群人吗?但数据显示,吸烟在医生群体中依然普遍存在。

一项针对14,611名中国医生的调查揭示,约有13%的医生自己也吸烟。另一项美国NIH覆盖27,157名医生的研究表明,仍有13%的美国医生是吸烟者,这一比例虽然低于美国整体成年人吸烟率(19%),但在健康守门人这个群体中依然不小。

案例并不罕见:有医生因常年压力大、科室人手紧张,经常推迟午餐甚至难以休息。一些医生坦言,吸烟成了他们缓解压力、调节情绪、连接同事之间关系的“秘密通道”。王大夫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压值班后,逐渐与香烟“交上了朋友”。更有医生因生活压力、家庭责任、夜班焦虑等因素,尽管一度尝试戒烟,却屡屡复吸。

此外,个别医生也有“从众心理”——在医疗环境中,部分科室尤其是外科、急诊等高强度岗位,吸烟成为了同侪间的“社交纽带”。“如果连医生都无法真正远离烟草,普通人戒烟难度可见一斑。”

但正如美国的一项长期随访显示,随着公众健康宣传和医学院教育的加强,医生的吸烟率已持续下滑。可以看出,改变仍有可能。

医生为啥要不停劝病人戒烟?自身抽烟时,他们真的会后悔吗?

医生不仅仅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健康行为的榜样。在临床实践中,医生深知吸烟是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例如:吸烟显著加重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等慢病风险。对于已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再抽一根就可能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是医生耳提面命的根本原因。

此外,职业责任感让许多医生即使自己未能克服烟瘾,也会把握住每次见诊的机会向患者传达戒烟必要性。数据显示,医生本人的吸烟行为会对患者戒烟信心造成影响:患者往往会质疑医生自身不以身作则,动摇其对戒烟建议的信任。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引导医务人员不吸烟,并出台院内禁烟政策甚至开设戒烟门诊。

但诚然,医生群体也面临着个人成瘾、工作压力、社交场合所带来的多重挑战。一次又一次临床见证,的确让不少医者对香烟“恨之入骨”。许多医生坦言:吸烟是个“坏毛病”,但戒掉谈何容易。

怎么才能让医生和患者一起彻底告别香烟?有效建议也许你用得上

解决香烟依赖,绝不是靠“说教”就能完成的。专家共识、权威指南和医学界实践都表明:系统化的干预,是提高戒烟成功率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健康教育,从医学院校和医务人员入职培训阶段,就应强化烟草危害教育,提升医生自我管理意识;提供戒烟支持服务,医院可设立专门的戒烟门诊,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及药物辅助服务,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科学戒烟;优化工作环境与制度,通过合理排班、关怀员工心理健康,减少医务人员因压力吸烟的触发因素;强化医务人员的榜样作用,医疗机构内部应定期开展戒烟宣传,加强志愿者和戒烟互助小组的建设;实施无烟医院政策:制定严格的禁烟规定,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营造无烟环境,逐步破除烟草在医院里的“隐性文化”;社会支持与家庭理解,戒烟不只是个人的战斗。亲人的鼓励、同事的支持,是持续远离香烟的重要动力。

对一般吸烟人群同样适用:越早戒烟,健康受益就越大。数据显示,戒烟5年后,患心脏病风险可下降至非吸烟者接近水平,戒烟10年后,肺癌死亡风险下降超50%

对于医生及广大吸烟者而言,香烟并不是生活与工作的“必需品”,只要有科学的帮扶和坚定的决心,任何人都可以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医生虽然知道吸烟极易致命,但他们同样也有普通人的弱点和挣扎。健康行动从现在开始——无论你是患者、家属、甚至医务人员,从戒掉第一根烟开始,身体就已慢慢恢复。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2021年中国吸烟率及控烟策略报告》 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2023)》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研究进展》 5.《中华医学会戒烟指南(2022年版)》 6.《烟草成瘾机制与戒烟干预策略综述》

来源:楠医师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