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整制度作为化解企业债务危机、助力市场主体涅槃重生的重要制度,不仅能有效推动困境企业 “重获新生”,更在保障就业稳定、维护社会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司法挽救困境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和保障的重要方式。
重整制度作为化解企业债务危机、助力市场主体涅槃重生的重要制度,不仅能有效推动困境企业 “重获新生”,更在保障就业稳定、维护社会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司法挽救困境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和保障的重要方式。
近五年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重整制度拯救功能,帮助54家企业脱困重生,妥善安置职工4346名,新增就业岗位3051个,累计推动10个楼盘复工复建,保护4035名业主和回迁村民的合法权益,保障2500余名民办学校学生的求学之路。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上千个家庭的生计、近百个社区的安宁、千余名孩子的未来。司法温度,正从破产法庭延伸到千行百业、千家万户,直抵人民群众心头。
重整保就业
稳住民生“基本盘”
“终于能安心回家了!”海某工程公司的职工向法官送来致谢锦旗。
海某工程公司是一家运营数十年的建筑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案件办理过程中,经办法官发现公司仍在经营,掌握多项资质,积累大量业绩和信誉,具有重整价值及可行性,遂指引公司进入重整程序。
重整过程中,投资方案的制定与协商、计划草案的表决与批准都需要时间。职工工资拖欠已久,多次反映急需资金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为充分保障职工生存权益,市法院指导管理人制定《先行清偿职工债权方案》,对职工债权在重整计划批准前予以率先清偿。经债权人会议及全体职工审议同意、法院依法审查后,方案得以执行,最终成功向众多职工发放了职工债权共计700余万元。
这并非个案。市法院在案件办理中始终高度关注职工权益保障,通过积极引导有价值的困境企业进行重整,帮助企业脱困重生,在分某保险代理公司清算转重整案中,为64名保险代理人保留工作岗位;在纳某安防技术公司重整案中,首创“小微企业快速重整程序”,仅用时23天助力小微企业完成从受理重整到批准重整计划,成功帮助52名职工的336万余元工资获得全额清偿,职工工作岗位得以保留;深化智慧破产信息化建设,在慧某信息技术公司重整案中,管理人在收到重整资金第一时间借助市法院“智破”系统完成对248笔、金额合计2100万余元职工债权的全额清偿。2024年以来,市法院办理的破产案件清偿企业职工债权2.48亿元,惠及1711名职工。
重整保交楼
圆好百姓“安居梦”
“这家房企的存活关系着400个家庭的住房问题,必须贯彻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在强某地产公司重整案中,经办法官斩钉截铁地说道。
强某地产公司开发建设的某楼盘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400户业主的房屋无法按期交付,工地也因缺乏维护而损坏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强某地产公司项目工地旧照
如何才能守护百姓的安居梦?在案件办理中,市法院密切指导管理人将“三保”作为公司重整的首要目标,通过公开招募与债权人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招募到重整投资人,采取共益债借款方式为项目注入资金,并在确保建设方案和经营方案具有可行性、有利于盘活项目的基础上,依法审查批准重整计划。在重整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府院联席会议机制,法院与政府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扫除了项目复工复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问题。
强某地产公司项目收楼照片
如今,这片曾经荒芜烂尾的工地已经焕然一新,一栋栋崭新漂亮的高楼拔地而起。通过复工复建,楼房成功完成竣工验收,向业主们集中交付。“我真是太高兴了,终于能够住进自己梦寐已久的家了。”收房时,业主陈某难掩喜悦激动之情。
近年来,市法院积极运用破产重整制度为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企业纾困解难,通过共益债融资等创新模式为项目引入续建资金,通过预重整机制压降时间成本、提高重整成功率,对重整计划中关于项目建设运营、资金监管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借助府院联动机制协调解决监管、验收、办证等难点问题,成功推动项目复工复建,把烂尾楼真正盘活,帮助业主收楼回家。政某项目公司仅用时33天重整成功,引入共益债融资4.5亿元,实现98户业主收楼回家;鸿某公司引入共益债融资2.2亿元,盘活资产19.42亿元,实现486户业主“保交楼”,化解债务33.87亿元;建某公司重整案推动广州十大烂尾楼之一的某大厦拆除重建,破解30年烂尾困局,让“城市伤疤”重焕生机;泰某公司重整案盘活烂尾20年的别墅群泰某山庄,有效美化改善市容市貌……这一件件成功“保交楼”的重整案例,是市法院司法为民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重整保权益
筑牢社会“稳定墙”
2024年,受行业下行影响,某地产公司开发的某区重点旧改项目资金短缺全面停工近三年,两个经济社共583户、1494名村民回迁安置权益受到极大影响。
为解决众多村民“有家难回”的困境,市法院适用预重整,并衔接重整程序,帮助开发企业尽早进入司法拯救框架,以法治化路径为旧村改造注入新动能。
案件办理过程中,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市法院指导临时管理人严格按照规定通告公示,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全面保障村民知情权与参与权;通过与当地政府协同联动,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和治安防控;通过协调金融机构继续履行无条件保函、股东归还借款、共益债融资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共约6.62亿元,明确专项账户资金优先用于回迁安置补偿和工程续建交付,充分保障村民回迁安置权益。
“案件从决定预重整到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仅历时94天,为我们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区复工和后续保交付争取了时间、赢得了主动!”重整成功后,市法院接连收到某区人民政府感谢信,村委会、经济社及村民代表联名感谢信。目前,该旧村项目的复工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未来,项目的成功改造将极大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深远,司法重整不仅算“经济账”,更算“民生账”。近些年,市法院稳妥办理涉稳涉众破产案件,利用重整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梅某驾校重整案招募到有驾校经营经验的投资人,保留教练岗位和客户资源,妥善解决4000余名待培学员培训难题;南某学校重整案在清理11.5亿元债务的同时延续民营学校办学资质,保障2582名学生受教育权和238名教职工就业权益……通过重整案件的办理,市法院帮助企业带着“民生责任”重生,实现“救一个企业,稳一方民生”。2024年以来,市法院办理的破产案件清偿税款债权及新增缴纳税费共计1.89亿元,为地方政府改善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下一步,市法院将持续贯彻“可重整不清算”理念,精准帮扶有价值困境企业脱困重生,让重整制度更好服务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州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