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是贾国龙贾总吵架吵来的结果。很多人都说了不要惹罗永浩,他发文你服个软这事就过去了,根本不会闹这么大。
罗永浩和西贝之争,结局已经很明朗,西贝销售额下滑就是结果。
贾国龙致歉:我应对方式有错,西贝将彻底学习胖东来。
这就是贾国龙贾总吵架吵来的结果。很多人都说了不要惹罗永浩,他发文你服个软这事就过去了,根本不会闹这么大。
现在可好,大家连于朦胧的事件都不关注了,全部来看你们两位吵架。
事件的开端,是罗永浩在西贝用餐后,公开发文吐槽菜品不好吃。他直言烤鱼有腥味,烤羊排像是隔夜复热的,面汤也带着一股不新鲜的味道。
按理说,餐饮业嘛,众口难调,遇到差评是家常便饭。道歉、沟通、补偿,一套标准流程下来,事情本该就此平息。
而且,这样的事也是有案例可以模仿的,学学胖东来擀面皮事件,你们不用赔偿那么多,只需要赔偿罗永浩一个人即可。
但贾国龙的选择,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上,反而像是被触了逆鳞,立刻将罗永浩定义为来“砸场子”的仇人。
他亲自下场,摆开架势要跟罗永浩公开辩论,甚至抛出了那句后来广为流传的名言:“生意可以不做,是非必须得辨。”
这句话一出,味道就全变了。贾国龙瞬间完成了角色错位,从一个餐饮老板,摇身一变成了辨别是非的法官。
他似乎忘了,顾客来餐厅消费,买的是食物,是服务,更是体验和情绪价值,没人是来跟你上法庭辩论菜品分子结构的。
这种强硬姿态,无异于主动将一场个人投诉,升级为公开的舆论对抗。这恰恰把战场拉到了罗永浩最擅长的领域。
一个网络名人,一个顶流主播,最不怕的就是流量和争议。贾国龙的硬刚,正中对方下怀。
对比之下,高下立判。想想胖东来,顾客投诉菜里有头发或虫子,他们的处理方式是立刻道歉,直接赔偿800元,回头还把一票管理层给开除了。
结果呢?非但没有损失,反而赢得了“神级服务”的美誉。
再看看罗永浩曾经的老板俞敏洪,当年面对罗永浩的尖锐批评,俞敏洪选择了沉默,守住了自己的格局。
贾国龙那套“我说了算”的权威式老板心态,在一个每个人手里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成了点燃整个舆论火药桶的那根导火索。
他想辨是非,可是在消费体验这个主观的领域里,哪有绝对的是非对错?
如果说亲自下场辩论,只是贾国龙犯的第一个认知错误,那么接下来的一步,则直接击穿了商业道德的底线。
为了在自己挑起的“是非之辨”中占据上风,贾国龙动用了一件最不该动用的武器——顾客的隐私。
他将罗永浩一行人的消费小票公之于众,用餐的细节被扒得一干二净。大家看到了:用餐时间、人数是五个人,其中三男一女。
大家也看到了:他们足足点了十五道菜,其中三道还点了双份。总消费金额830元,小票上是663元。
贾国龙的意图很明显,他想通过这些数据告诉公众:你看,他们吃了这么多,说明我们的菜很受欢迎。
你看,总共才花了八百多,说明我们价格不贵。他天真地以为,这些“事实”能证明罗永浩的批评是无理取闹。
然而,这一举动释放出的信号,却让所有潜在的消费者感到脊背发凉。
它传递的信息是:任何一个在西贝消费的顾客,只要你敢提出负面意见,你的消费记录、用餐细节,都可能被店家当作攻击你的武器,公示给全国人民看!
这种感觉太可怕了。它摧毁的是顾客对一个品牌最基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商业信任的建立,可能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但它的崩塌,往往只在一瞬间。
贾国龙为了赢得一场口舌之争,亲手砸碎了西贝与所有顾客之间的信任基石。
这已经不是菜好不好吃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品牌是否还值得信赖的问题。
当一个品牌可以随意将顾客的隐私当作反驳的“罪证”时,它就已经输掉了整个市场的人心。
这种无形的损失,远比报道中每日下滑的二三百万营业额,要严重得多。
贾国龙的应对,一步错,步步错。在心态失衡、泄露隐私之后,他祭出了自以为的“王炸”——后厨直播。
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自证清白,回应外界对西贝“预制菜”的质疑,展示自家后厨有多干净、食材有多新鲜。
这个想法,像极了电影《让子弹飞》里那个被冤枉吃了两碗粉的小六子。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小六子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剖开肚子,让大家看看到底是一碗还是两碗粉。
结果呢?他确实证明了自己只吃了一碗粉,但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贾国龙的后厨直播,就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剖腹证粉”。
他以为的“透明”,在百万双网友的眼睛下,瞬间变成了一场大型的“大家来找茬”现场。
那些他没注意到的细节,被无限放大,成了新的“罪证”。
直播暴露的第一个问题,是半成品的使用。镜头里赫然出现了“速冻炸茄子”,这颠覆了很多普通消费者的烹饪常识。原来我们花大价钱在餐厅吃的菜,可能和家里的冷冻食品没什么两样。
紧接着,厨师在镜头前亲口承认,店里鲜美的鸡汤,其实是用“复合调味料”兑水制成的。
这句大实话,无异于一记重锤,直接坐实了网友们关于“科技与狠活”的指控。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是,墙上明明贴着宣传语,强调为儿童使用“非转基因油”,可镜头一转,旁边就放着一桶硕大的“转基因大豆油”!
这种言行不一的场面,让所谓的“真诚”显得无比讽刺。
这场直播下来,贾国龙不仅没能洗清“预制菜”的嫌疑,反而用无可辩驳的画面,坐实了西贝大量使用半成品、复合调味料的事实。
这也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贾国龙对“预制菜”的定义,和他所面对的消费者,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偏差。
在贾国龙看来,可能只有那种成品料理包才算预制菜。但在广大消费者心中,任何非现场切配、烹饪,使用了半成品和工业调味料的菜肴,都属于他们所反感的“预制菜”范畴。
这场直播非但没有弥合这种认知鸿沟,反而将其血淋淋地撕开,展示给所有人看。
无效的透明,比不透明更可怕。它暴露的不是真诚,而是品牌的短板、管理的漏洞和言行不一的尴尬,最终只会让品牌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
回顾整场风波,西贝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老板傲慢、店大欺客的标签被牢牢贴上。
而罗永浩呢?他成了舆论的顶流,直播间人气一度飙升到七十万人在线。这一出一入,对比鲜明。
贾国龙的连环失误,环环相扣,其根源都指向同一点:一种过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老板思维”。
西贝道歉
这种思维让他错判了自己在服务行业中的角色,让他为了意气之争而摧毁了商业信任,还让他采取了堪称灾难性的沟通方式!
西贝没有公关部吗?怎么能放任老总这样“胡作非为”呢?失去的口碑终究回不来了。
参考资料:
来源:屏风浊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