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7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刘阿姨今年63岁,最近总觉得身上痒,尤其是脖子、腰部和大腿根部,晚上痒得睡不着。她一开始以为是皮肤干,擦了很多润肤霜都没用,后来去医院一查,医生却建议她做个HIV抗体检测。
“我年纪这么大,怎么可能得那种病?”刘阿姨感到不可思议。但检测结果出来后,她沉默了:她确实感染了HIV。
医生说,艾滋病早期的信号,往往就藏在皮肤上,尤其是反复瘙痒,很多人误以为只是皮肤病,结果却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皮肤瘙痒是常见问题,但若出现在以下3个部位,且久治不愈,就要高度警惕可能的HIV感染信号。
1. 脖子、胸前反复冒红疹,瘙痒难忍
艾滋初期,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开始被病毒破坏,皮肤抵抗力随之下降。研究显示,约90%感染者曾在早期出现皮疹和瘙痒症状。
这些红疹大多分布在颈部、胸前、背部,颜色偏红或暗褐,摸起来有点粗糙,伴有明显瘙痒感。这些皮疹往往不是过敏或普通湿疹,而是免疫系统紊乱的外在表现。
2. 腰部、大腿根部反复瘙痒,湿润环境加剧
这部分区域本就容易出汗,若出现瘙痒、脱皮、反复感染,尤其是在使用止痒药膏无效的情况下,很可能是脂溢性皮炎或嗜酸性毛囊炎,这两种皮肤病在艾滋早期极为常见。
有医生指出:艾滋患者体表菌群发生变化,皮肤容易被霉菌、病毒反复侵袭,尤其是在潮湿部位表现更明显。
3. 面部、头皮密集小疹,边挠边多
不少感染者在早期会出现丘疹性荨麻疹,表现为成片小红疹,伴随明显瘙痒,越抓越严重。很多人误以为是皮肤过敏,事实却是免疫系统正在被病毒侵蚀。
头皮和面部是皮脂分泌旺盛的区域,一旦免疫力下降,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更容易繁殖,引发持续性皮肤炎症。
很多人觉得艾滋病应该是消瘦、咳嗽、发烧这种“大症状”,但其实,艾滋病毒最先攻击的就是免疫系统,而皮肤恰恰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当免疫系统被削弱,皮肤对细菌、病毒、真菌的防御能力下降,就容易出现各种炎症反应,表现为红疹、瘙痒、脱皮甚至溃烂。这不是皮肤病本身的问题,而是皮肤“在报警”,提醒身体出了更深层次的毛病。
如果你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或皮疹,且持续超过两周,特别是同时伴随以下情况,一定要尽快检查HIV:
最近半年内有过不安全性行为;
曾接受过输血、纹身或共用针具;
性伴侣情况不明或有多个性伴侣;
自身免疫力明显下降,反复感冒、生病。
艾滋病不是“年轻人的病”,老年人更容易忽视检查。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HIV感染者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20%,老年人成为感染上升最快的群体之一。
不是的。虽然目前艾滋病尚无法彻底治愈,但一旦确诊并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ART),大多数患者可以长期带病生存,甚至接近正常寿命。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早发现、早治疗,不仅能保护自己健康,还能大幅降低传播风险。在抗病毒治疗下,体内HIV病毒载量可以降到极低水平,几乎不具传染性。
所以,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要一查出就放弃。艾滋病不是“死刑”,但拖延就是。
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医生反复强调,避免感染HIV,关键是这四点:
坚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是预防HIV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避免共用针具/器械:无论是注射、采血、纹身还是穿耳,一定要使用消毒或一次性器具。定期检测:特别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应在三个月后再次检测,以排除窗口期感染。了解暴露后预防(PEP):若在72小时内发现高危接触,可通过服药提前阻断病毒复制,避免感染。如今,全国31个省份均已开设暴露后预防门诊,任何人都可以主动前往咨询和服药。
皮肤的瘙痒,看似小事,有时却是大病的前奏。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了早期信号,错过了干预时机。如果你或家人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问题,尤其是伴有高危接触史,不妨主动做个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负责任的选择。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艾滋病防治指南(2024版)》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官网
[3] 《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发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香河牛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