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1月,组织部电话通知,让我前往距县城130多里的山区乡镇报到。收拾行囊时,十几位共事多年的乡干部默默地站在办公室门口,目光里满是不舍,看得我心里阵阵发酸。一位女干部没忍住红了眼眶,当场落了泪,大家一遍遍劝我:“要不你去跟县上领导说说,留下来行不行?咱
2006年1月,组织部电话通知,让我前往距县城130多里的山区乡镇报到。收拾行囊时,十几位共事多年的乡干部默默地站在办公室门口,目光里满是不舍,看得我心里阵阵发酸。一位女干部没忍住红了眼眶,当场落了泪,大家一遍遍劝我:“要不你去跟县上领导说说,留下来行不行?咱们一起干了这么久,这么好的乡长,真舍不得你走啊!”我只能无奈摇头——这是县委的决定、组织的任命,结局谁也无法更改。眼眶瞬间湿润,我强忍着不舍,与众人一一握手告别,离开了这个生活、工作九年的地方,奔赴新的岗位。坐在返程的车里,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树木与房屋,九年前初到这里的情景涌上心头,心里满是难受。这片庇护我九年、承载我九年青春的土地,终究是要默默作别了。
新任职的乡镇地处半山区,地理位置很有特色:西边紧邻帕米尔高原,南边靠着昆仑山,东边则是叶尔羌河。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气候也格外凉爽。美中不足的是离县城太远,每周五下午才能回县城的家,周日晚上又得匆匆赶回乡镇,不过习惯后,倒也觉得这样的节奏挺好。
因是半山区,海拔较高,这里的气温比平原乡镇平均低2-3度。受气温影响,此地不适合种植棉花,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田间还套种着核桃树。也正因不种棉花,农业生产任务没那么繁重,干部们的空闲时间相对多些。农忙时,大家都会下到村里,督促农民犁地播种、收割庄稼;农闲时,便在乡政府内活动。加上离县城远,县上领导和相关单位来得少,各类检查也少,整体工作任务相对轻松。
这个乡有十几位汉族干部,大多是近两年分来的军转干部和大学生。领导班子里有五名汉族干部,连书记在内,全都当过兵。书记是本地人,其他人则和我一样,都是从留疆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只是到岗批次有早有晚。或许是有着当兵的共同经历,又或许此前就互相认识,大家相处得格外融洽,平日里也总能玩到一块儿。
书记四十多岁,维语说得十分流利。他身材高大,模样很像香港电影里的“大傻”成奎安,自带一股“大哥”气场,看着既威风又带着几分霸道,乡干部们都有些怕他。他嗓门还特别大,一开口整个乡政府都能听见。平日里,书记喜欢大家都围着他转,不管去哪儿都要带几个干部,前呼后拥的,尽显“霸气”。不过后来他身上发生了不少事,口碑也渐渐变差,为免传播负能量、招惹麻烦,这里就不多提了。
后来,乡政府又陆续分来一些军转干部和大学生,有男有女,这就需要解决好食宿问题,让大家能安下心,留得住。住宿倒不难安排,早在2003年,各地就开始推行“4211”工作机制,各乡镇都修建了带卫生间的干部宿舍,乡领导一人一间,普通干部两人一间,条件可比我刚到乡镇工作时好得太多了。
人多了,食堂的经营就成了要紧事——得让大家吃饱肚子,才能安心工作。于是,管理食堂的任务就落到了我这个常务副乡长头上。那会儿大家工资不高,乡财政也不宽裕,最后经众人商量定下办法:干部每人每月交100元,乡财政再给食堂补贴500元,食堂这才得以正常运转。食堂的饭菜不算丰盛,早餐是馍馍、稀饭、咸菜,再加一份凉拌菜;中午吃拉面;晚上则是米饭配一荤一素两个菜,但好歹能让大家吃饱吃暖。
来源:猪哥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