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滨州市“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文字实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3:16 1

摘要:9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介绍建设滨州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效办成农机上牌“一件事”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介绍建设滨州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效办成农机上牌“一件事”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 蒲怡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程鹏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子强先生,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副主任吴元更先生,围绕建设滨州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效办成农机上牌“一件事”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张程鹏

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聚焦“113388”工作体系,承担各类重点工作34项,均按时序推进。上半年累计争取涉农资金18.4亿元,为46项强农惠农项目提供了强力支撑。主要工作成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着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一是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夏粮收获全面告捷,高产示范田亩产达813公斤,创全市历史新高。今年粮食播种面积882.5万亩、产量78.3亿斤等任务,已全部落实到镇到户到田。

二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管、护、用全方位发力,已累计建成522.7万亩。坚持“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相结合,2万余亩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顺利推进。

三是积极推广粮食高产技术。“全幅匀播”技术中低产田增产20%以上,典型经验在央视专题刊播。探索“3+3”农业保丰减灾工作模式,搭建“农业+保险+气象”平台,实现由灾后被动理赔向灾前主动防灾减灾转变,达到减损、降本、增收目的。

四是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596.9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64%,实现农机领域国家级、省级所有荣誉“大满贯”。

二、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提质。持续推进沿黄大豆产业集群2025年续建工作,争取财政资金1200万元;新增1家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财政资金1000万元。2个县市获批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项目,资金1233万元,全省前列。2个县获批全省肉牛提质增量项目,资金1965万元,全省第一。单场孵化能力亚洲最大的博大禽业建成投产。争取经济作物挖潜提质项目4300万元,全省第一。

二是强化品牌培育。组织企业参加“港澳山东周”等农产品展销活动22次,“食域滨州”区域公用品牌在中国品牌日、全省“万企兴万村”等活动作重点推介,2个品牌入围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品牌推荐范围。

三是提升农业科技。全国首创的渤海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中国-埃塞俄比亚人兽共患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建计划稳步推进。

三、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是狠抓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创建实施细则,新争取省级乡村振兴片区5个,资金1.1亿元,省级片区建设达到16个,市级片区15个。

二是深化和美乡村创建。创新“十和十美”创建理念,新争取省级和美乡村13个,资金1300万元;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41个,市级和美乡村495个。

三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圆满收官,实施清洁村庄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健全村庄环境管护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四、着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省首创“线下摸排+线上研判”双线监测模式,纳入监测对象46户129人,实现应纳尽纳。分类帮扶促增收案例在《人民日报》刊发,产业就业帮扶做法被农业农村部推广。脱贫劳动力务工达1.40万人,远超省定1.11万人目标,相关做法全省推广。

二是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博兴县健全全域积分制管理体系等2项改革试点入选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新一轮试验任务,争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8933万元,全省第二。

三是民生实事扎实有效。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聚焦“2+2+3”重点领域,以开展“三清三查三改三建”过程管控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小切口”专项整治和9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农机上牌一件事”作为全省试点圆满完成,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现场会在滨州召开。《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作为全市首部特色农产品地方性法规顺利出台。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勇争先”的使命担当,持续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力决战决胜下半年、圆满收官“十四五”,努力在品质滨州建设中贡献“三农”力量。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经济导报记者: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此也作出了部署。请问,下一步我市在建设滨州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发布人:王子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通过创新实施粮食产能提升“0543”工程,全力推动滨州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建设。今年,全市夏粮面积428.88万亩,总产39.05亿斤,单产455.26公斤/亩,同比增长0.39%、0.71 %、0.32 %,实现了面积、总产和单产“三增”。夏粮面积增量1.68万亩,位列全省第1位。

当前,重点是抓好“三秋”生产,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要持续抓措施提单产、抓防灾控病虫,全力以赴打牢秋粮丰收基础,确保完成全年粮食面积882.5万亩、产量78.3亿斤的目标任务。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单产提升。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0543”工程,持续推进我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管护用”一体推进,夯实“藏粮于地”基础。加快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适合我市资源禀赋的优质高产粮食品种,特别是适合北部盐碱地生长的高效品种,提升中低产田粮食产量。抓好“一喷多促”、水肥一体化等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加大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充分挖掘释放中低产区潜能。沾化、无棣等北部盐碱地面积较大的地方,重点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全方位挖掘潜力,全面提升盐碱地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积极做好台风、旱涝、冰雹等灾害天气预警预报和防范应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搞好苗情监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严防旱涝灾害。科学防控病虫草害,坚持抓早治小,确保病虫害不大面积成灾,最大程度减少危害损失。针对不同时期的灾害性天气,制定完善农业防灾减灾预案。加强应急值守,畅通信息渠道,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加大技术服务,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墒情、查苗情,因地因时,分作物、分环节编制田间管理技术方案。

三是持续强化政策支持。持续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创新、科技推广、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倾斜。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对粮食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打通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以守稳粮食安全底线,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为目标,大力推进粮食产能提升“0543”工程,严格落实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激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农业保险等粮食生产支持政策,高质量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全面提升粮食产能,奋力建设滨州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滨州日报记者:畜牧水产作为我市五大产业集群之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优势特色不断显现,能否介绍一下我市在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发布人:吴元更

今年以来,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的领导下,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13388”工作体系,锚定“品质滨州”建设,着力稳产能、防疫病、保安全、促转型、优保障,上半年实现肉蛋奶产量47.22万吨,畜牧业一产产值69.92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9.57%,全产业链产值719.15亿元。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重要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优化生猪产能调控,全市保持能繁母猪存栏22万头左右、规模猪场326家产能。稳定肉牛奶牛生产,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探索推进肉牛精深加工和奶业养加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打造了亿利源、华胜、华阳等牛肉品牌以及九牛农牧、裕怡、滨宜康、一山奶业等多个本土奶业品牌。

二、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效力

按时完成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科学开展监测流调,及时对54个场点、1876份样品开展了春防免疫质效评估。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建成了“报-收-处”一体化无害化处理信息监管体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进场入户发放宣传挂图1万余张,宣传畜间人畜共患病法律法规和防治技术等。与市卫健委联合举办了全市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培训、防治推演演练和重点人群干预筛查。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开展野生动物巡查监测,采样164份,无阳性检出。

三、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1-7月份,我市共完成各级各类畜产品质量抽检407批次,涵盖了部、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屠宰环节风险监测以及畜产品兽药残留风险监测、禽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饲料、兽药及生物制品监督抽检,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面推进实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我市已通过省GMP验收企业达5家。

四、推进绿色低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省级氨排放试点,实现氨减排946.8吨,完成减排任务。联合开展黄河流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排查整治,加强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和调研指导,发现问题371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创新工作、关口前移,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工作衔接机制,高效处理信访举报问题。代表山东省迎接了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场复核,我市得满分,排名第1。注重典型培育,遴选9个粪肥还田种养结合典型案例宣传推广。

五、壮大特色畜牧产业集群实力

抓好肉牛、肉禽等优势特色产业,做足做活“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肉牛屠宰量占全省的46.89%,全产业链产值超600亿元,列全省第1位,我市在今年召开的全省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全市肉禽屠宰量7.49亿只,列全省第4位。亚洲最大单场肉鸡智慧孵化中心建成投产,年孵化鸡苗2亿羽。博兴肉禽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齐鲁晚报记者:我市农机上牌“一件事”作为全省试点圆满完成,能否介绍一下我市在高效办成农机上牌“一件事”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发布人:王子强

农机上牌“一件事”是2025年山东省“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重点事项,是我市承担的唯一省定试点任务。试点以来,全市已办成农机上牌“一件事”4055件,其中线上314件,线下3741件,群众满意度达100%。《山东滨州:办好农机上牌“一件事”》作为典型经验在光明日报刊登,《滨州市推行农机上牌“一件事”为乡村振兴“加码赋能”》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畅通办理渠道。开通全市各县市区线上线下办理渠道。线上,推动联办事项申报端整合,实现线上申报数据与“山东省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上线运行。线下,按照“只进一门”原则,设置农机上牌“一件事”服务窗口,实现关联事项“一窗受理”;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设置“潮汐窗口”、下沉服务、帮办代办等服务举措,满足申请人多样化办事需求。畅通热线服务渠道,将农机上牌“一件事”服务内容加入12345热线知识库,支持热线话务员为申请人提供咨询、导办服务。构建起“线上秒办、就近快办、全程帮办”立体化服务体系。

二是简化申请材料。按照“系统集成、精简去重”原则,对农机上牌“一件事”实行“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推进农机上牌事项集成办理,无需申请人重复跑腿提交,所需材料由14份精简为9份,申报材料“瘦身”36%。目前,正积极配合省农业农村厅推广电子身份信息、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在各环节应用试点,最终实现更多申请材料“免提交”和扩大电子证照现实应用场景。

三是优化办理流程。围绕“事项联办”,推动联办业务标准化办理。将跨部门4个“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群众跑动次数由5次减为1次,形成“统一受理、材料共享、后台流转、并行办理”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办机制,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农机车牌、行驶证、驾驶证(换证)、登记证书、跨区作业证、检验合格标志“六证齐发”,实现了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优化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以办好农机上牌“一件事”为契机,通过聚焦群众需求、打破部门壁垒、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行政效能,为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