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AI工具助天文学家快准识别超新星,亿万星海秒抓宇宙烟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2:06 1

摘要:每一颗超新星的诞生,都像是一场宇宙级的烟火。但问题是,银河之外的天空实在太大。望远镜每晚拍下成千上万张图像,里面充满了恒星、星系、噪声、甚至相机的小毛病。天文学家要在这样的「天文级找不同」中找出一个刚刚爆发的超新星,常常像是大海捞针。

编辑丨&

每一颗超新星的诞生,都像是一场宇宙级的烟火。但问题是,银河之外的天空实在太大。望远镜每晚拍下成千上万张图像,里面充满了恒星、星系、噪声、甚至相机的小毛病。天文学家要在这样的「天文级找不同」中找出一个刚刚爆发的超新星,常常像是大海捞针。

过去的流程更多依赖人工或半自动筛查。随着巡天计划数据量的暴涨,这种方法几乎难以为继。所以,天文学家把目光投向了 AI。来自牛津大学等的团队开发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筛选工具,通过筛选数千个数据警报,能识别出由超新星(垂死恒星产生的强大爆炸)引起的少数真实信号,将天文学家的工作量降低 85%。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ATLAS Virtual Research Assistant」为题,于 2025 年 9 月 10 日发布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论文链接:

海底捞针,但是星海

超新星,宇宙中瞬时爆发的烟火,其本质代表了一颗大质量恒星走向死亡。相比于超新星爆发的绚烂,天文学家会更关注背后,那些能帮助他们了解元素起源的信息。

这些信息在宇宙背景下显得如此渺小,并且在观测中通常会掺杂许多杂乱信息,比如宇宙背景音,比如各类电磁波干扰。而超新星爆炸又是如此短暂,想要及时捕捉并消化,就当下的方法还是有些吃力不讨好。

而这支团队所开发的工具,他们称其为虚拟研究助理(VRA),是一系列模拟人类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机器人集合,通过根据警报的真实可能性进行排序来识别真实的外星爆炸。与许多需要大量训练数据和超级计算机的 AI 自动化方法不同,VRA 采用了一种更精简的方法。

图 1:ATLAS 中 2024 年 3 月 27 日至 2024 年 8 月 13 日期间的警报类型分布。

它所做的,是将捕捉到的信号按照「可能性」进行排列,在第一年的使用中,VRA 成功过滤了超过 30,000 个警报,而漏掉的真实超新星警报不到 0.08%。这直接减少了原本 85% 的工作量,同时保留了超过 99.9%的真正超新星候选者。

这个可能性与各类评估有关,包括一个真实宇宙的得分空间,坐标距离的衡量与垃圾信息处理等。这些策略把候选对象的筛选速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意味着天文学家能够更快把望远镜指向目标,捕捉到超新星爆发的最早阶段——这是理解其物理机制的黄金时刻。

训练AI看懂星空

研究员表示,VRA 所需数据非常少,仅仅需要 15,000 个示例和笔记本电脑的计算能力,就能训练智能算法来完成繁重的工作,并自动化原本需要人类每天花费数小时完成的工作。

VRA 经历了多轮原型设计,数据被划分为子数据集,均来自历史巡天数据,涵盖了数十万例已标注的事件。模型特别优化了对不平衡数据的处理,因为真实超新星远比噪声少得多。

最终模型能在保持高准确率的同时,把假阳性率压到 1% 左右,极大节省了人工复核工作量。

图 2: 第 1 天模型验证数据集的得分空间和召回率。

不过,团队注意到,如红移这种特征也会导致低分表现,尽管它在天文学角度看来确实是一种有价值的量。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在修剪特征前,必须要确认忽略这些量是否影响最终结果。

为了确保计算机服务器的负载,提供最高优先级的瞬态快速处理,摘取的信息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当 VRA 在流中运行时,大多数情况下的特定条件光度测量并不可用,这一点团队提出了特别强调。

宇宙之眼 AI 版

超新星不仅是壮观的天文现象,它们还是转瞬即逝的生命绽放:大量元素的合成,研究暗物质,乃至衡量宇宙尺度的标尺。在 AI 眼中,这些信息将变得更加清晰,每一个可能的机会都将被它牢牢把握。

团队的成功表明,目前天文领域还未充分发挥 AI 的潜力,他们认为在未经测试的情况下就轻易放弃 AI 方法并不明智。作为未来 Vera Rubin 天文台的灵魂,每晚超过千万条警报的信息量对其仍不算困难。

相关链接:

来源:科学巨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