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贵州村超刚把村口搞得热热闹闹,江苏苏超那边球场还没散场,一纸新规,就让无数踢球的、看球的,心里咯噔一下。
谁能想到,贵州村超刚把村口搞得热热闹闹,江苏苏超那边球场还没散场,一纸新规,就让无数踢球的、看球的,心里咯噔一下。
说实话,我第一时间看到消息,脑子也是懵的。足协要管民间赛事?这事儿,怎么听怎么不对劲。可仔细翻翻评论、刷刷短视频,又觉得,好像大家都在吵,但其实没人真看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那天,村里的二狗,刚踢完球,顺手买了两瓶雪碧,边喝边骂,“要是以后还得报备、还得查身份,我是真不想踢了。”旁边老李头也跟着叹气,说年轻时一场球能换俩苞谷馍,现在倒好,踢个球比干活还麻烦。
01
其实说白了,草根足球这些年,才是真热闹。
贵州村超,周末一场比赛,村头能来五万人。小孩、大人、老人,都跟过年似的。侗族姑娘赛前合唱,酸汤鱼摆上桌,有时候球还没开,饭都吃得差不多了。
江苏苏超更是离谱。两百多支队伍,十几个地市,谁家有比赛,哪家饭馆、宾馆的生意都跟着翻番。街坊邻居凑一块,嗓子喊哑也乐呵。
山东、四川这些地儿也没闲着。球场预订得抢,青训报名一拨接一拨。就这架势,谁还觉得中国人不爱足球?
关键是,这些踢球的人,大多啥身份都有。农民。修车的。卖菜的。下班直接换球衣。也没啥奖金,赢了就是请客吃顿饭,输了回家继续干活。
他们,才是中国足球最实在的底色。没那么多规矩,也不讲什么战术。就是喜欢。想踢。
02
可你说,足协一出新规,大家为啥这么炸锅?
说是要“管赛风赛纪”,其实挺好理解,怕踢球变打架,怕假球黑哨,怕有人胡来。但问题是——职业联赛那套,能不能就照搬到村头?
新规一出来,什么身份审核,赛事报备,违规禁赛。听说要多花三成到五成人力。二狗就说了,“我们本来都是凑班踢,谁能天天填表?”老李头更不懂,“我身份证丢了还得补,难不成为踢个球还要跑派出所?”
有意思的是,足协每回说“要管”,大家第一个反应不是“更安全”,而是“麻烦”。为啥?谁都记得,职业联赛搞得一团糟。U23政策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中性名一刀切,老球迷都看吐了。国家队?算了,世界杯,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
可偏偏,草根赛事火得一塌糊涂。村超能拉来50亿播放量,旅游一周多3000万收入。苏超单场直播,连中甲都比不过。大家都说,这才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问题就来了。足协你自己都没管好,还想来“指点江山”?难怪网友直接开骂——“滚!滚!滚!”
但其实,真是这样吗?
有意思的事往往在细节里。
2024年,足协也不是一点没做事。注册球员翻了一倍,业余球队三万多支。村超拉本地企业赞助,苏超众筹搞直播,谁也没拦着。甚至,有的赛事还拿到足协的裁判培训、安全指导。
新规最狠的地方,其实是给底线加了锁。假球黑哨,冒名顶替,那肯定得管。可村超的侗族大歌、苏超的方言加油,这些“魂”,没人碰。
所以,吵归吵,真要说一刀切,还真没。只不过,底下有人执行时,总爱“上纲上线”。踢个球被说“消极比赛”,跨省办个赛非得层层报备。老李头说,“执行的人要是脑袋一热,啥事都能给你整成麻烦事。”
03
现在,村头的球还在踢。饭馆依旧爆满。贵州村超,苏超,山东鲁超……越来越多的名字在社交媒体刷屏。
但场边的二狗,还是会担心。怕政策来回折腾。怕哪天踢着踢着,突然就不让踢了。
其实说到底,没人真怕“规范”。怕的是“管得太死”,把那点人情味、烟火气,全都管没了。
有意思的是,足协自己也在学。开始搭台子,帮着找赞助,修球场。村超和巴西球队踢友谊赛,还是足协牵线。只不过,有些事学得慢。嘴上说“支持”,手上又怕出事,结果一紧一松,大家都不舒服。
大概每个人都想要的,是那种“你别来烦我,我有事喊你帮忙”的自在。二狗说,“其实我们自己知道怎么踢球,真有事,咱也不怕找你帮忙。”
中国足球这条路,谁都看得出来。不是靠管,靠的是喜欢。村超的泥土味,苏超的烟火气,这些才是最宝贵的。等哪天,田间地头的足球没人拦,普通人也能随便踢,没准,咱们的世界杯梦,才会近一点。
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新规是福是祸,得时间来见证。可有一点,谁都懂:真正的热爱,不是管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足协要真想帮中国足球,别总想着怎么“规范”,多想想,怎么“护着”。这样,球场边的欢笑、村头的吆喝,才不会消失。
那才是中国足球最动人的地方。
来源:林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