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来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15:04 1

摘要:威海的海总在五月漫出一层薄雾,像揉碎的月光沉在礁石缝里。林小满蹲在青鱼滩的防波堤上,看男友陈屿蹲在不远处给牡蛎苗笼系浮漂,他袖口卷到肘弯,露出小臂上道浅疤——去年在老区帮爷爷修老屋时,被木刺划的。

文/汪允祥

威海的海总在五月漫出一层薄雾,像揉碎的月光沉在礁石缝里。林小满蹲在青鱼滩的防波堤上,看男友陈屿蹲在不远处给牡蛎苗笼系浮漂,他袖口卷到肘弯,露出小臂上道浅疤——去年在老区帮爷爷修老屋时,被木刺划的。

“小满,过来尝尝。”陈屿举起颗刚撬开的牡蛎,海腥味裹着咸鲜飘过来。林小满踩着碎石过去,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握惯了画笔的手,却也能为她系浮漂、修书架,连她妈妈都说,“陈屿这孩子,眼里有实诚劲。”

他们是在电商平台的插画征集赛上认识的。林小满在威海一家渔具公司做电商运营,去年夏天要给新款路亚竿画宣传图,翻遍参赛作品,一眼就盯住陈屿画的那幅《潮间带》——浅滩上的弹涂鱼正往礁石上跳,浪尖沾着金箔似的阳光,连水纹都透着劲。

加了微信才知道,陈屿家在临沂的红色老区,爷爷是老党员,家里墙上还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他大学学的插画,毕业后没去大城市,留在老区画了半年红色主题插画,去年才来威海,租了间能看见海的画室。

“我爷爷说,人得知道根在哪。”第一次去陈屿租的画室,他指着墙上没画完的老区风景,“但看见海,又觉得心里能装更多东西。”林小满当时正帮他整理颜料盘,听见这话,抬头就撞进他眼里——那眼神像威海的海,浅处清透,深处藏着山的稳。

恋爱半年,顺理成章到了见父母的地步。林小满妈妈已经开始查黄历,说六月初有个好日子,让陈屿来家里吃饭;陈屿也跟爷爷通了电话,说等忙完手里的插画订单,就带她回老区看看。

变故是在五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来的。那天林小满加完班,去陈屿的画室等他。他出去买晚饭,手机落在画架旁,屏幕亮了一下,弹出条通讯录推荐——“苏晚(常用)”。

林小满本来没在意,直到手机又响了,来电显示正是“苏晚”。她盯着那两个字,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陈屿提过,他在老区画插画时,认识过一个同校的学姐,也是学美术的,但没说过名字。

电话响到第三声,林小满鬼使神差地接了。不是陈屿的声音,是个女声,温温柔柔的,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劲:“陈屿,我知道你在,我回威海了,我们谈谈。”

林小满的声音发颤:“他不在,你是谁?”

那边顿了一下,随即笑了,那笑声像针,扎得人疼:“你是林小满吧?我是苏晚,陈屿的前女友。我们在一起三年,是他先追的我,也是他说要一起在老区画完那组《红色记忆》的。现在我回来了,你该退出了。”

“你胡说!”林小满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陈屿从没提过你!”

“他没提,不代表不存在。”苏晚的声音冷了下来,“去年他突然跟我提分手,说要去威海,我问他为什么,他只说不合适。现在我知道了,是因为你。林小满,你别占着不属于你的位置,下周我会去找他,到时候你就知道,他心里到底是谁。”

电话挂断时,林小满还握着手机,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画室里弥漫着松节油的味道,平时觉得清冽,此刻却呛得她喘不过气。窗外的海暗了下来,浪拍礁石的声音,像有人在耳边哭。

陈屿回来时,看见的就是缩在沙发角落的林小满,脸上还挂着泪,手里攥着他的手机。他心里咯噔一下,放下手里的煎饼果子,走过去蹲在她面前:“小满,怎么了?”

林小满抬起头,眼睛红得像兔子:“苏晚是谁?”

陈屿的脸色变了变,喉结动了动,却没立刻回答。就是这几秒的沉默,让林小满的心沉到了底。她把手机扔给他,站起来就往门口走:“你说啊,为什么不告诉我?你们到底怎么回事?”

“小满,你听我解释。”陈屿拉住她的手腕,他的手是凉的,“我和苏晚确实在一起过,但去年就分了,我没告诉你,是因为觉得没必要,不想让过去的事影响我们。”

“没必要?”林小满甩开他的手,眼泪又掉了下来,“她刚才打电话来,说你们在一起三年,说你先追的她,说让我退出!陈屿,你是不是还没放下她?”

“没有!”陈屿的声音提高了些,又立刻放软,“我和她分手,是因为她不想留在老区,想去北京发展,可我想把老区的画完成。后来我来威海,也是想重新开始。小满,我对你怎么样,你心里不清楚吗?”

林小满当然清楚。她生理期疼得蜷在床上,是陈屿熬了红糖姜茶,守在旁边给她揉肚子;她电商直播时出了错,销量掉了一半,是陈屿熬夜帮她改宣传图,还陪她一起分析数据;上个月她妈妈感冒,陈屿买了药送过去,还帮忙打扫了阳台——这些细节,像海边的贝壳,攒在她心里,闪着光。

可苏晚的电话像一块石头,砸进这平静的海里,搅得全是浑水。她看着陈屿,突然觉得陌生——眼前这个男人,既有着老区人的实诚,又藏着她不知道的过去,她甚至不知道,他说的“重新开始”,到底是真的放下了,还是在逃避。

“我要回家。”林小满抓起包,拉开了画室的门。外面起风了,带着海的凉意,吹得她头发乱了。陈屿想跟上来,她却摆了摆手:“别跟着我,我想一个人静静。”

那天晚上,林小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打开手机,翻着和陈屿的聊天记录,从去年夏天的“您好,请问这幅画可以授权吗”,到后来的“今天的夕阳好看,我拍给你”,再到“我妈问你爱吃甜的还是咸的”,每一条都透着暖意。可一想到苏晚的话,那些暖意就像被海水浇了,凉得刺骨。

第二天早上,林小满没去上班,给领导发了条请假信息,就去了青鱼滩。防波堤上没什么人,只有几个赶海的老人。她蹲在昨天和陈屿待过的地方,看见礁石缝里有只小螃蟹,正努力往海里爬,浪一来,又被冲回原地,可它还是接着爬。

“小满。”身后传来陈屿的声音。林小满没回头,直到他在她身边蹲下,递过来一个热乎的肉火烧:“你没吃早饭,我从你家楼下的早餐店买的,你爱吃的那个馅。”

林小满接过肉火烧,指尖碰到纸袋,是暖的。她咬了一口,熟悉的咸香在嘴里散开,眼泪却又忍不住掉了下来:“陈屿,你跟我说实话,你和苏晚,到底为什么分手?”

陈屿沉默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递给她。是去年冬天在老区拍的,他和一个女生站在老槐树底下,女生扎着马尾,笑起来有两个酒窝。“这是苏晚。”陈屿的声音很轻,“我们大学就认识,毕业一起回老区,想一起画那组《红色记忆》——有爷爷给八路军送粮的场景,有老区人修水库的画面。可画到一半,她跟我说,老区太小,没前途,想让我跟她去北京,说那边有画廊愿意签我们。”

“我不同意。”陈屿看着远处的海,“我爷爷说,老区的故事,得有人画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可苏晚说我固执,说我守着穷地方没出息。我们吵了很多次,最后她走了,我留在老区,把剩下的画完成了。去年来威海,是因为我想换个环境,也因为……我想画海,画不一样的风景。”

林小满捏着照片,指腹蹭过照片上的老槐树:“那她现在回来,找你干什么?”

“我不知道。”陈屿叹了口气,“昨天晚上我给她回了电话,问她有什么事,她说想跟我复合,还说当初是她太冲动。我跟她说,我有女朋友了,我们不可能了。”

陈屿握住她的手,他的手还是带着薄茧,却很暖:“真的。小满,我知道我没提前告诉你苏晚的事,是我不对,我怕你多想,也怕那些过去的事让你不开心。但我对你的心,从来没变过。你愿意……再相信我一次吗?”

林小满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面有愧疚,有紧张,还有她熟悉的实诚。她想起第一次去陈屿的画室,他指着墙上的老区风景说“人得知道根在哪”;想起他帮妈妈修阳台时,额头上的汗;想起他画的《潮间带》,那些往礁石上跳的弹涂鱼,明明知道浪会把自己冲回去,却还是要跳。

她吸了吸鼻子,把照片还给陈屿:“那你下次再遇到这种事,得跟我说,不能自己扛着。”

陈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弯起来,像威海的月亮:“好,都听你的。”

那天下午,苏晚又给陈屿打了电话,陈屿开了免提,林小满坐在他旁边。苏晚还是说着想复合的话,陈屿听得很认真,最后说:“苏晚,我很感谢你陪我走过的那些日子,但我现在有小满了,她很好,我们打算六月见父母,秋天回老区看看爷爷。你也会遇到更好的人,祝你幸福。”

电话挂断后,画室里很安静,只有窗外的浪声。林小满靠在陈屿肩上,闻着他身上的松节油味,突然觉得很安心。她想起妈妈说的话,“人得找个实诚的,能跟你一起过日子的”,现在她知道,陈屿就是那个人。

五月末的一天,陈屿带着林小满去了青鱼滩。他从包里拿出一幅画,是《潮间带》的续篇——浅滩上的弹涂鱼已经跳到了礁石上,礁石上站着一男一女,女生扎着马尾,男生握着她的手,远处的海面上,飘着几只牡蛎苗笼,阳光洒在海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

“这是我们。”陈屿指着画里的人,“等六月见完你父母,我们就去老区,我带你去看爷爷,去看我画的那些红色主题插画,还有老槐树下的石凳,我以前经常在那画画。”

林小满看着画,又看了看陈屿,眼眶慢慢热了。她知道,爱情里难免会有风浪,就像威海的海,有时平静,有时汹涌,但只要两个人心在一起,就像牡蛎苗笼系着浮漂,再大的浪,也能稳稳地扎根在海里。

海风拂过,带着海的咸鲜,也带着山的踏实。林小满握住陈屿的手,两个人并肩站在防波堤上,看着远处的海和天,连影子都挨在一起,像一幅刚画完的画,满是希望。

作者简介:

汪允祥,全国中小学作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高考作文实战专家,26年专注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半岛小作家、半岛学生记者特邀顾问,《十月少年文学》特聘讲师,百佳散文名家,《宁古塔作家》主编,《燕京文化》签约作家,第六届“小作家杯”青岛赛区组委会主任,“半岛杯作文大赛”西海岸赛区组委会主任,《小荷轻舞》主编,出版散文集《我把春天送给你》等多部,在报刊发表作品40余万字。《母亲的面糊子》等12篇文章被多所学校选为阅读理解试题。

为解决中高考语文难题,汪允祥经过多年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语文教学法,短时间内即可解决中高考语文困惑。近8年来,汪允祥创造了一个“中高考语文神话”,连续五年命中国内18省市中考作文,连续三年命中高考作文范围,在全国各地讲解“中高考语文4小时冲刺”数百场,学生中高考语文成绩人均提高5--15分,使上万学子受益。

来源:汪老师的写作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