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贴实习 新传学子为哪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21:14 1

摘要:下图统计了2023年微博平台上网友关于“倒贴实习”相关话题的讨论,其中只有8%的网友认为“倒贴实习”是合理且必要的,而持反对态度的网友数量占比高达92%。

新闻频道 董硕 讯

下图统计了2023年微博平台上网友关于“倒贴实习”相关话题的讨论,其中只有8%的网友认为“倒贴实习”是合理且必要的,而持反对态度的网友数量占比高达92%。

我们发现,在这些持反对态度的话题讨论词云中,悲观与消极情绪布满了版面。在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中,曾有过“倒贴实习”经历的并不在少数。显然,这值得我们的关注。

泪点多多的倒贴实习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实习经历成为了许多求职者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筹码。然而,有些实习岗位并不提供任何报酬或与劳动相匹配的等价报酬,反而需要实习生自行承担各种费用。这种倒贴实习的现象在新闻、广告、时尚、影视等媒体行业尤为普遍。新传学子们面对实习工作时,常常以这样的话语进行自我调侃:

“永远年轻,永远打白工!”

“我是自愿掏钱上班的”

针对此现象,我们发起了相关话题的问卷调查,从中得知,有超七成的新传学生曾为实习工作支出过1000-5000元的费用,甚至有将近十分之一的学生为其付出过万元以上的费用。

对于尚未经济独立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们需要依靠来自家庭的支持与补贴,特别是对于来自媒体资源并不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异地实习的负担或许更重。

他们的日常支出费用通常由生活租房、交通通勤与日常饮食这三部分构成。多年前就被热议的“北上广爱来不来”话题,在新传学生选择实习地区的语境下不再是一个需要犹豫和思考的议题,他们大多都会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

下图是对我国内容产业分布状况的统计,主要以文化、艺术、媒体资源与人才为主。以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为分析基数,内容产业较为领先并且企业集中度占比超过或达到1%水平的城市有28个。这28个城市形成了4+8+16的三级梯队,北上广深为内容产业的第一梯队,重庆、成都、长沙等8个中心城市形成了第二梯队,其余的16个城市为第三梯队。

北上广深的传媒资源相比其他城市几乎达到断层式领先。然而,除此之外,除了第一梯队以外和二梯队的部分城市,其他城市的媒体资源基本局限于传统媒体与宣传单位,岗位数量与未来发展更是无法匹配如今庞大的毕业生数量。

这进一步解释了为何新传学生多为异地实习,或许对他们而言,实习似乎就意味着异地离乡,进而就是在金钱上的不菲开销与在精神上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不适。

不容乐观的大环境

数据显示,2016-2023年中国研究生考生人数逐年递增,2023年高达474万人。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为了避免卷入高压状态下的职场竞争,自我提升成为本科毕业生的重要选择,考研人数不断增长。但也不排除这其中部分人继续深造是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逆流而上/另择蹊径

随着人们学历水平和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社会上一些好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这难免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怀疑,是我们太差了吗?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对就业岗位筛选中的另一方——HR的筛选标准进行调查。在我们关于企业HR的调查样本中,实习生的最高学历、个人品质与经历是HR们在筛选时较多关注的内容,同时影响筛选结果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简历投递的先后顺序。

也就是说,在同等学历水平与个人条件下,HR如果先看到了甲和乙的简历,那就不会再将丙和丁的简历打开查看了。因为媒体工作是琐碎繁忙的,为了节省来回挑选的时间,HR们不得不这样做,这也导致了很多优秀的实习生被“默拒”。

所在求职与择业中,与其思考固定赛道中同一价值维度下的优秀程度,不如尝试将目光放置在不同的维度与赛道。

在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不要轻易陷于自身的价值危机而盲目的卷入倒贴实习的漩涡之中,认真思考未来的规划,等待最合适的工作与有意义的实习岗位,用打磨已久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变化众多的就业市场。

署名:周奥、王俐惠、徐坤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文崇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