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来袭,宝宝又吐又拉!原来“元凶”是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09:13 1

摘要:秋风送爽,却也悄然带来了一位让家长们忧心忡忡的“不速之客”—— 小儿秋季腹泻。每到这个时节,它便会精准盯上免疫力尚未完善的宝宝,引发一场不小的健康风波。想要护娃周全,关键在于先认清这个“对手”的真面目。

秋风送爽,却也悄然带来了一位让家长们忧心忡忡的“不速之客”—— 小儿秋季腹泻。每到这个时节,它便会精准盯上免疫力尚未完善的宝宝,引发一场不小的健康风波。想要护娃周全,关键在于先认清这个“对手”的真面目。

谁是“罪魁祸首”?轮状病毒是“主谋”

每年秋冬季,婴幼儿腹泻都会进入高发期,背后“推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但轮状病毒无疑是“头号元凶”。据统计,约40%-60%的小儿秋季腹泻都由它引发。

轮状病毒感染的核心危害是引发急性肠胃炎,且多以重症腹泻为主——全球每年约有33~59万儿童因轮状病毒感染丧命。虽然它全年都可能“作祟”,但每年9月至次年2月是其流行高峰,一到秋冬季节,它的传播与致病能力便会格外强劲。

谁最易“中招”?6月-2岁婴幼儿是重点人群

轮状病毒的主要侵袭目标是5岁以下儿童,数据显示:每3-4名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就有1例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其中,6月龄至2岁的婴幼儿不仅发病率最高,症状也最为严重,不同年龄段的感染差异清晰可见:

6月龄以下婴儿:仍保留母传抗体的保护,感染率低,症状较轻;6月龄-2岁幼儿:母传抗体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且处于口腔探索期,通过手、口接触环境易被感染,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最高;2岁以上儿童:多数已通过既往感染获得免疫力,发病率显著降低。

注意:成人也可能感染,尤其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轮状病毒传播力强、途径多样,易在家庭、托幼机构及养老院等场所引发聚集性疫情。

如何识别?掌握“先吐后泻”与“三多一少”

轮状病毒感染后,常表现为“先吐后泻”,伴“三多一少”症状:

01发热。在消化道症状出现前,约20%-30%的患儿先有上呼吸道症状,一般起病突然,多数患儿最初是发热(38℃-40℃)、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咽部不适等。

02呕吐。早期常见频繁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奶液,持续约2-3天。

03腹泻。多数宝宝呕吐后24小时内出现腹泻症状,腹泻严重时每日十到数十次不等,大便多为黄绿色稀便,呈“蛋花汤样”。一般不伴有脓血,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

“三多一少”是判断孩子是否感染轮状病毒的重要信号。一旦发现孩子有如上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如何应对?早诊断是关键

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感染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因此预防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可实现早诊断、早对症处理,不仅能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还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轻家庭与社会医疗负担。

秋季是儿童腹泻高发季,轮状病毒是首要病原,尤其威胁6月龄-2岁婴幼儿。家长应熟悉“先吐后泻+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一旦怀疑宝宝感染,务必尽早就医,确诊病因,最大程度减轻病毒危害,帮助孩子安然度过秋冬。

来源:英科新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