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真到现实生活里,张这个口需要很大底气,甚至很多人会忍痛放弃抚养权。
咱都知道,有孩子的夫妻一般都不爱离婚;
毕竟分钱分房子可以有零有整,孩子可没法劈两半。
争夺抚养权,可以说是离婚中最血雨腥风的一集。
印象中,夫妻俩都得来一句“孩子归我”宣誓主权;
其实真到现实生活里,张这个口需要很大底气,甚至很多人会忍痛放弃抚养权。
今天我们采访了三位主动放弃抚养权的妈妈们;
发现她们那双松开孩子的手,比我们想象中要挣扎和沉重。
结婚之后我就转岗备孕,接着辞了工作全职带娃,沉浸在家庭生活中。
那段日子说不上幸福,只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还挺有成就感的。
直到连续几年都在升迁的前夫,要调到国外,跟我提出离婚。
我从没想过那个生活不能自理,连干净袜子都找不到的老公会离开我,天真的塌了。
离婚是钝刀子割肉,容不得我伤心难过,还有一筐事等着处理;
最难的就是孩子跟谁的问题。
身边人的态度都是孩子理所应当跟着妈妈,我一开始也这么想。
可是一算账,离婚后前夫只给基础抚养费,玩具怎么办?兴趣班怎么办?
我是可以重新出去赚钱,但脱节了这么久,真没那个信心维持孩子现有的生活条件。
摇摆不定的时候,前夫告诉我他给孩子挑好了学校;
是一间私立的,有玻璃房的大图书馆,学生课余在湖边划浆板。
和孩子沟通后,我签了自愿放弃抚养权的文件。
孩子走了,好像把我的生活也带走了。
先前我所有的习惯都是围着家庭的;
早上定闹钟抢卫生纸,中午哄孩子吃饭,下午听老公抱怨工作,睡前催孩子洗澡,读绘本戴OK镜。
原来觉得家里都是我说了算,现在发现我拥有的价值感,全都建立在他们身上。
我试过给自己买东西,但快递堆在门口我也没心情拆。
试着去找工作,离婚忍着没流的眼泪,都在面试后流完了。
这些我都无处倾诉,人家只会说没要孩子的是你,这么多年没工作离婚还拿钱,你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我也问自己,我是个自私的妈妈吗?我有资格伤心吗?
分家时候前夫态度很坚决,钱和孩子只能选一样;
前夫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我选孩子才是真的自私吧?
离婚在现在不是新鲜事,但我一说孩子跟爸爸,对方眼神就变了。
有时候特别欠的同事还会故意问:
“你不想孩子吗?”“我儿子班上也有一个这样的,没妈。”
但是,离异没要孩子的男同事就会被羡慕,每个月500块抚养费还有人给养老。
他们这些屁话对我的伤害力,不及我对孩子思念的百分之一。
一开始按照判决来的,我和孩子一个月能见三次;
后来我到外地打工,只能三个月一次。
那两年我们一面没见,他爷爷奶奶怕病毒传播,可是现在也不给见,只让孩子跟我视频。
我对儿子态度越来越小心翼翼,而他对我态度越来越冷漠。
那次我劝他暑假来我工作的地方玩,他别扭了一会儿,就扔下手机跑开了。
那一刻心真的凉透了,我忍不住猜是不是爷爷奶奶和他说什么了。
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赚钱,就为了能把孩子接回我身边。
刚回职场那段时间太难了,我原来是做HR的,也算认识不少大大小小的人;
但人家交人也是看实力的,原来用得着我时都好声好气;
离婚后我只是个好几年没工作的主妇,人家都不爱搭理。
刚开始我只能当个客房保洁,后来去了省会做销售,然后当上了销冠;
当我觉得一切要好起来的时候,主管约谈我说,升职机会优先给有家庭的同事,让我体谅一下。
因为我没钱,我孩子被拿走了。
现在因为我孩子被拿走,人家又觉得我不需要钱和机会。
什么公平,不要谈了,都是笑话。
现状就是什么都要争,什么都要抢,我才拿得到。
我也不去想怎么会变成这样,没有时间精力内耗;
只能继续拼,我必须拼到比前夫有实力,理直气壮地接回孩子。
前夫是出轨惯犯,随手刷一个树洞贴,我都能看见我前夫的影子。
为了离婚争财产争孩子,他还反手造我的谣。
那段时间,我一个月瘦了30斤,都不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
这段婚姻成了我的梦魇,就算离婚之后也总梦见前夫要害我,靠安眠药我才能睡一个整觉。
孩子自然判给了我,我虽然不愿再与前夫有来往,但还是允许他们看孩子的。
可是每次孩子跟她爸爸出去,我都有种被背叛的感觉。
我真看不得她见前夫那个开心的样子,更听不得她说想爸爸,想爷爷奶奶。
小孩子说这话当然没什么意思,但她是我的宝宝,我不想我的宝宝爱伤害过我的人。
好几次我都控制不了自己,冲她大吼大叫“你爸就是王八蛋,你长大要做他那样的人吗?”
前夫知道我不跟孩子说好话,开始变着法儿抢孩子;
断了抚养费,还去我娘家闹。
我已经濒临精神崩溃,没力气和前夫这种没底线的人周旋。
所以我同意了他和爷爷奶奶把女儿接走,求他们放过我。
我知道女儿一走,我们今后肯定聚少离多。
也只能自我安慰,以我现在的情况,女儿跟我在一起也是遭罪。
而我父母重男轻女,连我都不养,更不可能好好对她的;
给她爸是最好的选择。他爸再不是人,也是她亲爸。
可无法掩盖的是,我最爱的人还是和我最恨的人生活在了一起。
放弃抚养权的妈妈们经历了破碎的婚姻,又经历了与孩子分别,完全没有想象中逍遥。
她们更像是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却没有赢得任何。
有的妈妈迷失在旧秩序与旧回忆中;
有的妈妈追寻自身的强大,看似觉醒,实则也没逃脱偏见桎梏。
法律强调“儿童利益最大化”,但公序良俗仍默认母亲是天然的抚育者。
很多母亲因为家庭放弃了事业发展,没有经济来源只好放弃抚养权,却又要承担不该属于她们的愧疚感。
我们对母爱的评判不该只有“自私”和伟大。
她们也不该在血亲与生计之间,选得这么疼。
好在,很多人正为此努力着;
全国人大代表张祖涛在 2024 年提交《关于就业招聘中强化性别平等审查的建议》,推动将单亲母亲纳入就业歧视重点保护对象。
2025 年宁夏政协委员孙云霞提交《关于推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社区增设婴幼儿托管照护服务,收费标准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 10%。
制度能保护单亲母亲,而孩子幸福的童年,就需要我们大人共同努力了。
有个父母离异的朋友说,他小时候一直在当父母的情绪垃圾桶;
分不清父母对自己的好,是爱,还是出于对离婚胜利成果的争夺。
婚姻不该是战争,好聚也该好散。
给孩子一个好童年,给对方留体面,也是给自己体面。
来源:墨问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