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晨的阳光洒进实训车间,落在每一台设备上,也照在每个专注的脸庞上。我站在学生中间,看着他们热烈地讨论参数、动手实操,忽然想起四年前我刚踏进山西华新能源高级技工学校的那一天——
原创:杨晓洁 新网师
本期编辑:张翠琴
早晨的阳光洒进实训车间,落在每一台设备上,也照在每个专注的脸庞上。我站在学生中间,看着他们热烈地讨论参数、动手实操,忽然想起四年前我刚踏进山西华新能源高级技工学校的那一天——
那时候的我,还是一名刚从环境监测行业跨进职业教育的新手教师。手里捧着厚厚的教材,心里揣着忐忑与期待。
四年过去,指尖触摸的是被学生磨得发亮的设备,掌心传来的,却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温度与成长。
01
从实验室到教室:跨界转型里的破茧
2021年5月,我走进山西华新能源高级技工学校的校门时,身后是11年环境工程与检测行业的积累。
在环境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担任综合质控室主任的四年,我学会了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组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在华普检测公司任副总兼质量负责人的七年,我练就了在复杂项目中把控全局的能力。但这些职场经验,在第一次站在职校讲台前,似乎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最初接手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课程时,我沿用了行业里的教学思路,拿着PPT逐条讲解检测标准,可台下的学生要么眼神涣散,要么埋头摆弄手机。
一次课后,一名男生红着脸问我:“老师,您讲的COD检测步骤我记不住,能不能让我们动手试试?”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职校学生需要的不是理论灌输,而是“做中学”的实践课堂。
我开始重新设计课程。把环境检测教材里的知识点拆解成一个个实训任务:从取水样测pH值,到模拟工厂废水处理流程,再到用便携式检测仪分析。
记得第一次带学生在校园里做土壤采集,大家蹲在草坪上铲土、装样,阳光把每个人的脸颊晒得通红,可没人喊累。
有个学生举着检测试纸跑过来,兴奋地喊:“老师,pH值7.2,符合标准!”他眼里的光,比任何教学评估都更有说服力。
转型的阵痛不止于此。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安排我兼任液化专业课程教师,这对从未接触过能源领域的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石油天然气储运与营销、热力运行与维护这些专业名词,起初在我眼里只是冰冷的术语。
为了弄明白LNG储罐的工作原理,液化工厂工艺,制气工艺等内容,我利用平时时间到实训车间学习,同时请教老教师,周末也通过网络平台不断充实储备。我还有幸到华新燃气液化工厂(阳曲)实地考察学习。
那段时间,我的教案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页边空白处画满了工艺流程图,但自己则非常的充实和满足。
跨界的过程,就像在陌生的土壤里播种。我常常在深夜备课的间隙,望着窗外发呆,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职教讲台。
但第二天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期待的眼神,又总能重新攒足力气。这种在迷茫中摸索、在实践中前行的日子,让我逐渐明白:职教教师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绽放,而是在一次次自我突破中,慢慢舒展枝叶的过程。
02
从讲台到心台:陪伴成长里的温度
2021年秋,我同时担任了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班的班主任。第一次开班会时,38个学生坐得整整齐齐,却没人愿意主动说话。
我翻着花名册,发现班里有一部分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还有几个学生是从普通高中转学来的,带着“考不上高中才来职校”的自卑。
担任班主任的两年里,我学会了做学生的“引路人”。知道班里的有的学生喜欢主持,我推荐他参加校级主持人大赛;发现内向的同学,则多给她一些班级组织主题班会的机会;想学历深造的同学,鼓励她报考高起专,专起本;有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则鼓励其成为班级文艺委员,同时参加学校的校园比赛,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些孩子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只要找到合适的打磨方式,总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2023年6月,当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在不断跟踪中,我收到了一些同学的好消息,有的成了一家环保公司的检测员,也有入职了当地的热力公司的,有做液化厂中控室操作员的,还有化验室分析员,外出采样员;各种各样的岗位。
看着大家稚嫩却饱含真诚的话语,我忽然懂得:职教教师的幸福,不在于桃李满天下的辉煌,而在于看着曾经迷茫的少年,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
03
从成长到沉淀:专业深耕里的收获
2023年7月之后,我转任助理班主任,同时承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课程与液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角色的转变,让我有了更多时间深耕教学研究。
在学校支持下,我参加了新网师的读书会,啃完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大概念教学》《未来教育所需的七种知识》……很多夜晚,我一边读一边思考怎样把书里的理念,融入我的课堂。
那些深夜台灯下的阅读时光,让我逐渐构建起“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框架——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课程里的风险评估知识,融入燃气、氢能专业的实训项目。
2025年6月,我有幸参与了省级一体化课程培训。在培训中接触到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了我的课堂形态。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随着氢能产业在山西的快速发展,学校开设了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对于我而言,也是不断学习与挑战的机会。
从教四年来,一张张证书见证着我的成长:读书优秀教师、一体化课程培训证书、省级思政网课证书、特种设备操作证、职业技能考评员证……这些证书背后,是无数个在教学中探索的日夜。
但比证书更珍贵的,是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瞬间:学生拿到技能等级证书时的欢呼,毕业生发来的工作报喜短信,企业HR说“你们学校的学生上手快、肯钻研”时的肯定。
04
从当下到远方:职教路上的眺望
看着学生们实习回来考取技能等级证时自信从容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职教教师就像一颗铺路石,看似平凡,却能托举着学生走向更远的地方。
如今的我,早已褪去初入职校时的青涩。在实训车间,我能精准指出学生操作时的角度偏差;在课堂上,我会用真实案例讲解有关安全管理与技术的知识;这些专业领域的深耕,让我从一个职教“新兵”,成长为学生信赖的“引路人”。
夕阳西下时,实训楼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我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老师,明天的课,能早点来指导我们吗?”
回头望去,几个学生抱着工具包朝我挥手,他们的笑脸在晚霞里格外明亮。我笑着点头,心里涌动着温暖的力量——这就是职教的魅力,你用专业与热爱浇灌的每一寸土地,终会生长出希望的模样。
站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肩上的责任。山西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正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能源技能人才。燃气热力运行与维护、石油天然气储运与营销、氢能技术应用这些专业,承载着为地方产业输送人才的使命。
而我,愿做这片职教沃土上的耕耘者,在三尺讲台与实训车间之间,陪着每一个心怀梦想的职校生,一起奔赴充满希望的明天。
我相信,职业教育的天空下,每个努力奔跑的人,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
杨晓洁:硕士/工程师,山西华新能源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曾任华普检测副总、质量负责人职务;环境监测机构考核及企业考核、检查的专家成员之一;山西综改示范区安全生产专家库成员之一;任职期间取得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证、特种设备证、考评员证、内审员证、普查指导员证、评审员培训证等多项证书。
来源:新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