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北京联想总部大楼会议室,柳传志含着泪水解聘了为联想立下汗马功劳的倪光南院士,一场持续多年的“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看似落下帷幕,却为中国芯片产业埋下了长达数十年的隐患。
1995年,北京联想总部大楼会议室,柳传志含着泪水解聘了为联想立下汗马功劳的倪光南院士,一场持续多年的“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看似落下帷幕,却为中国芯片产业埋下了长达数十年的隐患。
倪光南曾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不到30岁就已参与研制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加速了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1984年,当柳传志等人创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时,他们三顾茅庐邀请倪光南加入。
倪光南带着自己研发的“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加入联想,提出了三个条件:不做官、不赴宴、不见记者。他只希望专心搞科研。
01 联想初创,倪光南是头号功臣
倪光南加入联想后,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他开发的联想式汉卡,解决了计算机处理汉字的难题。1985年至1987年间,倪光南的汉卡为计算所公司创造了1200多万元利润。
倪光南并未停止脚步,继续更新汉卡功能,直到推出8代产品后,又投入到联想微机的研发中。1990年,他带着研发出的联想微机参加德国汉诺威电子技术交易会,顺利取得生产许可证。
联想微机作为我国第一个自有品牌的电脑,凭借倪光南的技术成果,迅速占领市场。从1984年到1993年,柳传志对倪光南展现出全力支持态度,甚至在公司宣称:“只要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
02 道路分歧,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碰撞
1994年,联想和华为同时上交了研发和销售程控交换机的申请,并获得了通过。倪光南要求将程控事业部改成子公司,但柳传志坚决不同意。
倪光南还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协议,为联想争取到了经贸委1100万人民币的拨款和数千万元的贷款。
然而,柳传志以没钱为由否决了这一项目,却在同期投入6000万去惠州炒地皮。同期,柳传志正在香港进行投机活动。他让联想、他父亲柳谷书的公司和香港导远公司各出30万,合作创办香港联想。利用他父亲公司的担保,从香港银行大量贷款,用于囤积电脑配件投机倒货。
1994年香港联想投机获利8000万,但随后由于AMD与Intel的激烈竞争,芯片价格大幅下降,香港联想连续两年巨亏2.45亿港元,已资不抵债。
03 柳传志貌似含泪的演绎解聘,倪氏功臣离场的真实原因
1995年6月30日,在北京联想总部大楼会议室,柳传志召集了所有董事及中上层领导共200多人开会。他拿着手稿,哽咽地列举倪光南为联想所做的贡献,表示二人情感颇深。
说到动情处,柳传志甚至落泪哭泣,但最终仍以“二人意见不和,无法继续共事”为由,解聘了倪光南的总工程师一职。这场被形容为“挥泪斩马谡”的会议,实际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游戏。
倪光南之所以被解聘,根本原因是他反对柳传志将552.58万美元违规借给港方股东。倪光南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借钱给港方买联想股份的做法,强烈反对,导致了倪柳彻底决裂。
解聘倪光南后,柳传志并没有立即将其踢出局。但回到工作室的倪光南发现,科研经费没有了,各项申请也不予通过。1999年9月,联想在官网上发布了解聘倪光南的声明,彻底切断了与这位功臣的关系。
04 联想改制,国有资产的悄然流失
联想原本是一家100%的国有企业。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1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联想。按照购买力衡量,这笔钱相当于2016年前后的3.3亿元,是当时中国公司启动资金的最高纪录。
但在柳传志的运作下,联想经历了一系列改制。到2009年,柳传志的好朋友、民企泛海集团卢志强以27.55亿元的价格从国科控股手中收购了29%的联想控股股权。
柳传志毫不掩饰地公开说:“我与卢总在办公室谈了一次,三个小时。在谈这件事情上,我们肯定有默契,可谓一拍即合,甚至没有过任何反复的磋商”。
经过一系列操作,联想从一家100%的国有企业,变成了国资占小股的公司。到2015年6月联想控股香港上市后,中科院股份下降为29.1%,失去了一票否决权。联想成为了由经理人说了算的公司。
05 倪光南的坚持,华为身上的技术火种
离开联想后,倪光南依然坚持自己的技术理想。2019年,他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已经拿到了华为5G手机,并指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更需要生态完善。
2025年,倪光南在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反对“披马甲”的国产技术。他认为华为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公司:“华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感到需要学习的,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之下,他没有忘掉要把自己的创新能力集聚起来,推出自己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倪光南指出:“如果我们新的技术出来,没有生态的支持很难推广,所以现在我们对像鸿蒙之类的国产操作系统的支持,更多应该体现在生态方面”。他建议通过法律法规完善市场,防止发达国家的垄断企业滥用市场垄断地位。
06 历史反思,技术路线选择的国家代价
柳传志选择的“贸工技”道路和倪光南倡导的“技工贸”路线,最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联想虽然成为了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但在核心技术领域始终缺乏建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成为了滴滴总裁,而滴滴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被调查。柳传志的弟弟柳谷书曾为维他奶在中国大陆办理商标注册,而维他奶因慰问刺杀香港警察后自杀的员工引发争议。
2019年,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柳传志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的演讲更是引人深思。他引用《蒋介石日记》称:“老蒋不是不想打,是打不了,于是就只能做出一副受委屈挨人打的模样向国际社会讨个公道”。
这段话似乎也成了联想在国际竞争中采取的策略写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顶住了美国的制裁和打压,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2019年,倪光南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拿到华为5G手机时,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已经看到了自己坚持多年的技术路线在华为身上开花结果。他说:“华为是目前最受人尊敬,目前是最伟大的公司”。
其实,联想的更多做法令媒体一直诟病不解和诟病。
柳传志在2021年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更在意柳家子孙后代的评价,而非外界的看法。当被问及希望后代如何评价他时,他回应称“这老头不错啊”,暗示他希望家族成员认可其创业成就与为后代积累的财富基础。
2025年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禁令后,联想立即推出采用稀土材料的镁合金笔记本外壳,强调其轻量化特性,但未充分说明稀土来源的合规性。产品面向全球销售后,舆论质疑其动机。稀土通常用于高端设备而非普通电脑,联想此举被指可能加剧国内资源外流。并在全球市场销售,引发广泛争议。此举被质疑可能违反国家战略。
曾有消费者和评论员担忧其行为削弱国家禁令效力,并讨论联想是否过度倾向国际市场。联想的行为凸显企业在全球布局与国家政策间的矛盾。使用稀土可能违背禁令初衷,影响国内高端产业供应链安全。
而曾经驱逐倪光南的联想,至今许多网络媒体和评论家,依旧在诟病联想的所作所为。如联想与柳氏的账何时被算的明白;联想究竟是国企乎?还是民企乎?还是柳氏家族企业等等进行争论着。
最终,谁是拨云见日的人,谁才可以给联想、柳氏以及众多的争论一个完整,令广大民众信服的结论,给困扰民众多年的疑问,以及多年难解社会问题画个圆满的句号?人们期待着!
来源:事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