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113:武汉粉末冶金厂,武汉辉煌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06:30 1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武汉粉末冶金厂大门(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汉粉末冶金厂位于今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三路古乐路,前身为1958年由硚口第三五金合作社、东方红铁工厂、利民白铁合作社合并成立的武汉市国营辉煌钢珠轴承厂。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60年,武汉市国营辉煌钢珠轴承厂更名为武汉粉末冶金厂,试制成功3606、204等几种规格的农村运输机械和皮带运输机的含油轴承,年产10万件,并逐步应用于农机和纺织机械的零件制造。

1963年开始生产粉末冶金汽车封套;1964年成立粉末冶金科研组,1965年正式成立粉末冶金研究所;1965年试制出粉末冶金气门导管,成为武汉汽车工业的配套厂家。1969年产品品种发展到100多种。

武汉粉末冶金厂(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20世纪70年代,产品由汽车、柴油机零件发展到通用机械、家用电器等各种零件,产品品种由1969年的100多种发展到500多种,工业总产值由1969年的156万元增至355万元。

1981年底完成了重点科研项目“汽油发动机烧结钢气阀座”的设计试制任务,获武汉市优秀新产品三等奖。

1985年,武汉粉末冶金厂研制成功的金属基镶嵌型固体自润滑轴承获武汉市优秀新产品三等奖、武汉市标准化二等奖,并获全国第二届发明展览会“发明金牌奖”和“黄鹤楼金牌奖”,同时获得采用国际标准合格证书,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发展的技术项目。

1984年,EQ-140和NT130气门导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1985年,EQ-140气门导管又获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武汉粉末冶金厂的宣传橱窗(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汉粉末冶金厂是全国粉末冶金行业的骨干企业,为中南地区行业组长厂。

1985年,武汉粉末冶金厂拥有职工47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人,工资总额52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97万元,拥有金切机床58台、锻压设备15台;全年粉末冶金制品产量417.3万件、151吨;全年产品销售收入416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27万元,利润52万元。

据《硚口区志》(武汉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记载,1990年后,武汉粉末冶金厂生产效益下滑;1995年后停产。

1997年5月,划转硚口区管理。

2000年,进行改制。改制前资产总额3425.37万元,负债总额3623.23万元,职工总数774人,在册职工人数540人(其中在岗人员197人,富余人员333人),离退休人员234人。

改制后组建辉煌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协议保留内养人数121人,转入新企业人数192人。

武汉粉末冶金厂的宣传橱窗定格在2015年春节(周国献2018年10月拍摄)

2018年10月作者前往拍摄时,厂内的宣传橱窗内容仍停留在欢度2015年春节,估计之后该公司停止生产经营了。厂房基本上出租给私营企业经营或作仓库。

武汉粉末冶金厂的花园(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厂内有个很精致的小花园,但多年无人打理了。

.

厂区还比较整洁。

武汉粉末冶金厂(周国献2018年10月拍摄)

有一位老人住在这里。

住在武汉粉末冶金厂里的老人(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厂房出租给多家私营企业经营。

武汉粉末冶金厂厂房出租给多家私营企业经营(周国献2018年10月拍摄)

.

2025年9月作者再次前往探访时,该厂已拆除,厂区地块正在进行地产开发。

.

.

(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9年1月21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武汉近代工业史》(上下卷))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来源:黑镜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