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简称“艾梅乙”)的主要途径,消除母婴传播是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战略行动。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推动实现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目标,维护母婴健康权益,我们既要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反对家庭暴力,也要营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简称“艾梅乙”)的主要途径,消除母婴传播是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战略行动。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推动实现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目标,维护母婴健康权益,我们既要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反对家庭暴力,也要营造无歧视的医疗环境,全方位地为妇女儿童构建一个安全、公平、和谐的社会空间。
医疗歧视
1.什么情况属于“艾梅乙”医疗歧视
“艾梅乙”医疗歧视是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偏见和排斥等原因不公平对待“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的行为。
2.为什么会发生医疗歧视
主要是社会上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恐惧和焦虑;对疾病缺乏了解及关于艾梅乙传播的种种传说、偏见;艾滋病无法治愈的事实;对疾病、死亡的恐惧等。
3.医疗机构如何规范医疗歧视
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规范服务行为,重视感染者隐私保护;开展针对性培训,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建立服务监督、投诉和反馈机制。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负担同等义务。
性别不平等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女性在教育、就业、政治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参与度和机会;
2.男女双方在家庭角色中承担的压力,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歧视、性别暴力和骚扰问题;
3.女性在健康、生育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成本和负担;
4.男性在家庭和育儿中的参与度和角色,以及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的职业发展;
5.社会对男女平等的期望和政策,以及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差异。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遇到家庭暴力应该怎么做
1.重视第一次暴力事件,绝不示弱,明确告诉施暴者,你的人身权利不容侵犯,家暴属于违法行为,记住防范家庭暴力应从第一拳开始;
2.敢于向外界求助,说出自己的经历,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亲友或者相关部门帮助(妇联求助热线12338),由他人出面劝告施暴者;
3.如受到家暴,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确诊伤情,注意收集证据,包括人证和物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可以先逃离施暴者。情节轻微的,可以向亲友、邻里、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求助。情节严重的,迅速拨打“110”,请求公安机关制止。(妇幼健康科普)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