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这段时间,要说最火的城市,莫过于以DeepSeek、宇树科技为首带出了“六小龙概念”的杭州。
最近这段时间,要说最火的城市,莫过于以DeepSeek、宇树科技为首带出了“六小龙概念”的杭州。
不仅炒起了概念股,还继续加码了财Z支持,要培养更多的六小龙企业。
这当然是件喜事。
但同时,杭州掀起的这股浪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为什么其他城市没有诞生科技六小龙?
甚至有的还拿杭州跟深圳比、跟南京比。
尤其是一线城市深圳,直接被另一座二线城市对标已经可以望其项背,可谓罕见。
但实际上,网上很多这种类似拉踩的观点,都没什么道理,也只是看到了最浅显的一面。
第一,深圳与杭州的竞争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未来,也从来不是“深圳VS杭州”,而是“深圳+杭州”的发展格局。
并且,也不仅仅只有深圳和杭州是这种格局。
第二,与其争论是这个地方或是那个地方更好,不如多关注下自己,在这些地方持没持有能给你带来价值的资产。
不要拿杭州,跟深圳比。
因为城市竞争的所谓优胜劣汰、零和博弈,从来看的只有价值。
也即这座城市能创造出多少GDP。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的GDP为3.68万亿元,而杭州的GDP为2.19万亿元,显然两者在经济表现上都很强劲。
则单从经济生态来看,有人说杭州这一波突破性创新,意味着深圳的创新力将要被杭州超越,是不对的。
一方面,它俩在创新上面,本身也没什么可比性,是各有侧重。
比如深圳走的是技术创新的路子,以制造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
而从创新型企业来看,深圳不仅有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科技“四龙头”,也有不计其数的中小科技企业,是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去形成一张协同、共享的网络,讲究的是“集聚”二字;
而杭州则是在细分领域突围的典型,比如先前在互联网和信息经济领域的模式创新,再到现在在AI创新领域上横冲直撞,才让DeepSeek模型一夜之间在全球带来了影响力。
另一方面,其实也在于当下深圳所承担的推动经济复苏的任务,要更为重要,而这也就导致它在科技创新上面的投入反而会慢一些。
最近的一些信号,就都在说明这件事情:
1月27号,某科连续发布了多个公告,宣布了高层变动,将换由深圳的国Z团队全面接管。
深圳国Z委也回应表示,有足够的子弹来支持某科稳健发展。
并且就在昨天,某科大A尾盘突然崛起,直接封了涨停板。
以上,都说明国家队在当下对拯救某科的迫切。
因为拯救某科,并不单单是为了某科,更是为了稳住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所以,直到今天,有一些人看见房价下跌就说房地产不行了,看见AI崛起就说以后跟AI不相关的都不值得搞了,甚至还因此对城市地域进行拉C
——这种在经济上的短视、洁癖,反而是更不利于我们循到时代的风口并进去吃到红利的。
包括有人拿跟杭州地位相当的南京说事,说南京不如杭州,也是一样没有看到城市间协同发展的格局。
这种协同发展,就是这些年一直在说的——城市群、都市圈的一体化建设。
比如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南、苏中、浙北、皖东在内,都纳入了长三角一体化之中,则所有的生产要素配置,从效率和产出上来讲,就都要去配合大局。
而这也是为什么苏州这么多年来寻求建机场不得,包括南京也是一样,虽然多个指标在全国都能排进前列,但做不到创新的头部。
再说白一点,未来的城市竞争,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概念会越来越被放大,而没能被划入范围的省市,如果还丢失了产业和人口的优势,保不准GDP等各项指标都将落榜;
而这,也才是真正的优胜劣汰,是城市竞争中零和博弈中重要的一环。
则,在这种逻辑之下,到底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有价值?有未来?
其实答案就藏在产业、人口的博弈中。
这里,我也列出几个指标给到大家去作为参考:
1、财政健康度,也就是城市的负债能力,有没有盈余?Z务又高不高?
如果很高,说明这个城市的经济可能会持续萎缩,没有太多新的就业机会和赚钱机会。
2、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多不多?
像这个春节赢麻了的“杭州六小龙”,还有深圳屹立不倒的“四龙头”,就俨然成为了这两座城市产业的一张张名片。
则一座城市若能源源不断诞生独角兽企业,就说明经济生态必然具备自生造血的能力。
3、人口结构,主要看小学生的数量,够不够多?
越多,意味着城市的教育、消费、住房需求将持续增长,而年轻人更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创新的主力。
反观老年人数量更多的城市,即便短期有旅游资源或政策倾斜,长期增长的动能也堪忧。
4、高校增量,尤其是985、211这类学府,多不多?
要知道,即使学历在贬值,但顶尖大学却永远是科技创新的永动机。
因为从这里面出来的人才,能创造的财富效应,将远远超过那些巨无霸的工厂。
以上,就是未来城市演变的新格局下,一些你可以去作为选择的指标。
总之,无论你是个人发展、投资财富也好,都要基于城市变革发展的方向、以及大家长当下给到的策略来进行更新,才能跟对未来的一个价值趋势。
刚好,我也会在今晚的闭门直播中聊到关于城市价值判断的方法。
如何判断你现在所在的城市还有没有机会?并提前做好预判?记得先加到我的微信,我们会提供更专业的分析给到各位。
具体问题我都会在直播间里进行解答,课后还会发放一份免费的《13个价值城市名单》资料包,有需要的朋友记得同步学习完找我们领取。
话又说回来,其实真正认同一个城市好的方式,是重仓它,是买它的资产;
因为只有重仓持有了这个城市的资产,它所有的好才对你有价值。
比如很多人觉得现在DeepSeek的风口很好,觉得杭州很好,就去买了相关的股票,也想跟上赚钱的速度。
只是要注意的就是:当下的股,在好消息来了之后再买入,风险其实是更大的。
反而,好消息来了其实应该是个卖出的信号。
因为大部分时候,在大家都一致认为这肯定是大利好的那一刻,你看到的大概率也都已经消化到了股价里面。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各位循着市场的风向去进行投资配置的想法不对,而是说在不确定性更大的当下,还要去注意风险对冲。
啥意思呢?
我前面已经提过:不是说现在AI崛起,那以后跟AI不相关的就都不值得搞了。
尤其是我们说城市,那城市能带给我们的确定性财富,就只有产业吗?
不是吧,房子也是一个。
别忘了,现在大家体感难受,正是因为过去房子就是我们居民财富的终极沉淀池。
而且,因为房子的交易周期更长,像DeepSeek这类赚钱的风口来了,反映到一个城市的房价上面,利好还更确定、风险还更小。
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房子作为财富分配的工具,也仍然会是我们获取财富的捷径。
为什么?
看看DeepSeek爆火的这一段时间以来,到现在发酵成什么样了?
各个大公司的老板,不管上规模还是不上规模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在思考一个事儿:接下来该怎么办?
说白了,就是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成为时代的弃儿。
所以,你如果多关注些市场就会看到,一类公司已经在想方设法搞大模型的研发,目的就是为了在大模型这个市场里也分到一杯羹;
而另一类公司,则在拼命想方设法落地各种AI应用场景,把自己手里的产品跟AI结合起来。
招聘软件上开始频繁出现要求会用AI的用人岗位,深意正在于此。
而他们为什么这么着急?
因为越往上的这一批人越清楚,自己的成就里,运气成分的占比更大,自己也只是被时代的红利选中的幸运儿。
由此,要维持住自己的成就,让它看上去更像是自己的能力使然,那就只能疯狂去尝试新事物,拿着放大镜去狙击自己的竞争对手。
而这个过程里,难度系数可以说是拉满的,很可能要牺牲几十年的奋斗。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普通人偷懒的近道、获取财富的捷径,在当下也仍然会是房子。
更何况,大家长从去年开始同步提出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更大的机会和保障。
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如我前面所说,找到合适的价值城市。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