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这
工信部等八部门有条件批准L3商用的重大意义——中国汽车进入智能汽车时代
01 中国汽车进入智能汽车时代——华为终结了全球L3、L4比赛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这一政策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入新阶段,更将对汽车产业变革、交通体系重塑乃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工信部等八部门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是中国自动驾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政策不仅为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更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向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未来出行时代迈进。
随着《工作方案》的实施,中国汽车产业将加速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创新升级,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打造中国方案、形成中国优势。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只是起点,未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实现将在此基础上加速到来,最终实现完全重塑人类出行方式的愿景。
2025年4月22日,引望CEO靳玉志发布华为ADS 4和鸿蒙座舱5暨高速L3解决方案。
华为官宣了2026年大规模商用L3和试商用L4,2027年大规模商用L4,表明华为已经突破L4解决方案。
未来2年内,全球L4大规模商用,唯有华为ADS。因华为在面向L4的技术储备、资金投入和全栈能力上,构筑了很高的壁垒。
全球自动驾驶系统唯有华为和其他。
国内外友商及竞争者在2年内追不上华为全栈式自研的ADS 4,未来4年内追不上华为L4解决方案。
02 政策突破: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转折——华为的L3解决方案和全向AEB技术处于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顶尖水平,是行业强有力的领导者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L3级自动驾驶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在系统设计运行条件内,车辆可自主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这意味着在特定场景下,驾驶员可以完全脱手,由系统接管驾驶任务,仅在遇到超出设计运行条件的紧急情况时才需要接管车辆。
此次八部门联合发文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是对前期试点工作的肯定和深化。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L3上路实际上已经准入了,智驾已经在一些城市商用试点,《工作方案》适应了当前智驾的发展趋势。”政策层面的明确指引,为车企提供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消除了长期以来“政策不明确”导致的市场不确定性。
03 产业影响:激发汽车产业新动能
《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L3级自动驾驶的有条件批准,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成熟。《工作方案》提出深入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鼓励汽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快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这些措施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从通信模块、传感器到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其次,推动技术创新突破。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需要一系列技术支撑,包括人工智能算法、汽车芯片、操作系统等。《工作方案》特别强调“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这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
第三,创造新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政策鼓励“促进物流、环卫、出行服务等多场景应用”,L3级自动驾驶不仅将改变个人出行方式,还将在物流、环卫等商用领域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04 消费变革:从“拥有”到“使用”的出行方式转变
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工作方案》提出“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这一转变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
自动驾驶技术将大幅降低驾驶负担,使出行时间变得更加高效和舒适。消费者可以更加注重汽车的“使用体验”而非仅仅关注“拥有权”,这将促进汽车共享服务和出行即服务模式的发展。
同时,L3级自动驾驶汽车将创造全新的车内体验和智能交互需求。随着驾驶任务的逐步自动化,汽车内部空间将重新设计,从单纯的驾驶空间转变为生活、工作、娱乐的多功能空间,开创全新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机会。
05 社会效益:提升交通安全与效率
据统计,全球超过90%的交通事故由人为失误造成。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通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有望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虽然L3级系统仍需驾驶员在必要时接管,但在其设计运行范围内,系统反应速度和准确性远高于人类,能够有效避免许多潜在事故。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能够优化交通流,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利用效率。通过车路协同系统,车辆可以实时交换信息,协调行驶路线和速度,形成更加高效有序的交通流,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6、法规创新:促进法律与保险体系适应技术发展
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不仅需要技术成熟,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和保险体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这是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L3级自动驾驶的特点是“人机共驾”,在系统请求介入时需要驾驶员接管车辆。这带来了新的责任认定问题:当事故发生时,责任属于驾驶员还是汽车制造商?需要明确责任划分标准,建立相应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政策层面的推动将加速这些配套体系的建立,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7、国际竞争:抢占全球自动驾驶制高点
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均已出台相关政策,允许L3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中国通过此次政策发布,表明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商用的决心,有助于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领先的通信技术优势,通过“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有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模式,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
08 挑战与应对:实现安全可靠的商业化应用
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方面,需要解决复杂场景下的感知、决策和控制问题,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法律方面,需要完善责任认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法规;社会接受度方面,需要增强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
《工作方案》提出的“有条件批准”体现了审慎监管的原则,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确保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安全可控。同时,方案还强调“加强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智能网联汽车管理,规范汽车企业OTA升级活动”,防止企业过度宣传或滥用技术。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