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高级?博主惊人言论引争议,网友怒斥瞎带节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00:10 1

摘要:原本只是手机操作系统的区别,却被强行延伸成一套荒诞的社会身份标签,甚至演变成某种新型“鄙视链”——用得起iPhone就是“高端人士”,用安卓则仿佛自带“廉价感”。

用安卓手机或者iPhone,本来只是消费者的购机选择而已,近期不少网友发现,有博主在贬低用安卓手机的用户,认为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高级。

最近,博主“户晨风2023”的一段视频把“安卓人”和“苹果人”的梗推上风口浪尖,迅速在全网掀起一波热议。

原本只是手机操作系统的区别,却被强行延伸成一套荒诞的社会身份标签,甚至演变成某种新型“鄙视链”——用得起iPhone就是“高端人士”,用安卓则仿佛自带“廉价感”。

那么,究竟什么是“苹果人”,什么是“安卓人”?

按照博主的划分逻辑,如果你用iPhone,那你就是“苹果人”,大概率得住“苹果房”(户型佳、装修好)、开“苹果车”(比如特斯拉)、逛“苹果超市”(例如山姆会员店)。

如果你用的是安卓手机,那就自动归为“安卓人”——房子是“安卓房”(隔音差、格局乱,被调侃“隔壁刷短视频都像在你家客厅”)、车子是“安卓车”(油耗大、内饰土),连养的猫如果是普通品种,也会被戏称为“安卓猫”。

更离谱的是,这套体系甚至还搞出“四阶身份制”:苹果中的苹果、苹果中的安卓、安卓中的苹果、安卓中的安卓……俨然一副数码种姓制度的架势。最引发众怒的是,它居然把学历也纳入评价体系:本科以上算“苹果学历”,大专及三本直接被划为“安卓学历”。

在iPhone17系列发布的当天,该博主在热捧iPhone标准版的同时,还看衰安卓手机厂商,称“看看安卓厂商倒闭几家吧”。

如此简单粗暴又带强烈歧视的标签,自然迅速点燃了舆论。不少网友愤而反驳,认为其瞎带节奏:“这年头,连手机都要分三六九等?”“我211硕士毕业,就是用安卓手机,怎么了?”

更别说很多消费者是“双持党”,1部安卓手机、1部iPhone,满足生活工作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能体验到两大系统和各自硬件上的不同优势。

这场闹剧背后,表面上是一场流量游戏,深层却折射出当下消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身份焦虑。手机早已不止是通讯工具,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社交标签甚至身份象征。越来越多人试图通过消费行为寻求认同和归属,而这套“苹果vs安卓”的话语体系,恰好击中了这种不确定感。

从传播机制上看,这类视频和言论之所以能快速发酵,一是因为它释放了某些人隐藏在内心的优越感和攀比欲,二是它符合短视频时代“轻松模仿+快速传播”的玩法逻辑。但悲哀的是,真的有人把调侃当真,甚至出现“自称苹果人,叫自己亲妈‘安卓妈’”这种荒诞现实。

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明白,人的价值从来不由手机品牌决定。真正构成“你是谁”的,是你的品行、能力、视野和温情,而不是你手持设备的Logo。这种通过物质来划分人群的方式,不仅浅薄,而且毫无意义。

在这场将手机用户划分为“安卓人”、“苹果人”的闹剧背后,我们也应看到几个现实:

1. iPhone价格一直不低,例如刚刚发布的iPhone 17系列,起售价为5999元。这个价位在安卓阵营已经可以买到顶配旗舰甚至折叠屏机型,“性价比”成为很多用户转投安卓的重要原因;

2. 安卓和苹果其实各有优势:iOS系统流畅稳定、生态封闭安全,长期使用体验一致;安卓则开放自由、功能创新多样,硬件选择丰富,更贴合个性化需求;

3. 从全球市场占有率来看,安卓设备依然占据绝对主流。2024年数据显示,安卓约占全球手机市场的70%-75%,苹果维持在20%左右,其余份额则由其他系统瓜分;

4. 除了苹果与安卓,华为鸿蒙系统正在逐渐成长为中国市场第三极。虽然目前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数量仍比较有限,但“鸿蒙手机”也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说到底,用什么手机,只是个人偏好与消费选择。它不该成为划分人群、制造对立的借口。当我们笑着玩梗的同时,或许也该警惕:别让一个小小的手机,定义了你的身份,更别让这种虚幻的“系统阵营”,遮蔽了真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理解。

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高级?博主惊人言论引争议,网友怒斥瞎带节奏。这类博主强行将用户区分为苹果人和安卓人,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流量而已。你用的是安卓手机、iPhone、还是鸿蒙手机,还是“双持党”呢?

来源:换手机一点号

相关推荐